獻給在憂鬱漩渦痛苦掙扎,覺得快撐不住了的你——
很高興收到方言出版社的邀請來推廣《看得見的黑暗》,這本由普立茲文學獎得主威廉史泰隆,三十年就出版的著作,而方言出版社再次出版,真的是對於憂鬱症被理解是一大助力。
儘管我不是心理學大師,但憂鬱症的議題真的值得每個人試著理解,我之所以關注心理學,也願意上課及培訓,很大一部份是因為我意識到這個疾病並不遙遠,我的朋友是患者,而我曾經覺得自己如果沒有再走入諮商室,也可能變成精神官能症,身心症的問題真的值得大家關注。
關注的方法的唯一解就是試著理解。
前言、改變的路上
過去幾年,從吳宗憲對憂鬱症說出「憂鬱症就是不知足」,到臉書常會有一些呼籲關注憂鬱症的複製文,以及這幾年許多諮商師的書籍推出。
心理學變成一類顯學,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更注重社會文化對我們自身的影響,很多自媒體開始討論身心議題,真的是非常開心。
想起在十年前,這樣的討論真的非常少,且充斥著汙名化,現在的變化真的是一大好事情。
回到《看的見的黑暗》,就是三十年前,憂鬱症尚未被討論時,作者威廉史泰隆用很誠實的心境,紀錄了他罹患憂鬱症後,從否認、抗拒、面對、接受的自白,這非常非常不容易。
憂鬱症的複雜性與成因,目前仍還有很多研究,對於病患來說,突如其來的失控感,那是會破壞他們原本生活的節奏的,就算他們抱著樂觀的想法,惡化的病情也會將他們拖向深淵。
威廉史泰隆在發病初期,逐漸的無法在社交場合控制自己的表現,他會不自主地陷入焦慮,明顯到外人都感受的到,也因為腦袋混亂的思緒和突如其來的失去睡意,讓他在情緒上失去了控制感。
一、憂鬱症的困難
在書中,他描述著憂鬱症…
「我的思緒正在被一股充滿劇毒,卻無以名狀的浪潮吞噬,完全抹滅了我對世界的愉悅感」
「更具體的描述是,我感受不到任何快樂,在這些絢麗且才華的作品中,我只能感受到一種近似無比痛苦,卻又難以言喻的感覺。這讓我體會到憂鬱症這種痛苦又難以形容的疾病本性。」
「用難以言喻來形容絕非偶然,如果這種痛苦能夠輕描淡寫的描述出來,那麼深受這種古老疾病折磨的病患,大多數都能對朋友與親友侃侃而談,明確的描述他們的痛苦,這或許可以讓大部分的人能夠理解。」
「這種無法理解通常並非缺乏同情心,而是因為這種與日常經驗有著天壤之別的痛苦折磨,健康之人也無從想像。」
他不禁同理了自身,也同理了那些不理解的人,這是比起道德呼籲,更加貼近現實原因,也來的更有影響力。
二、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
這本書,我原本不太習慣這本文學著作,過往習慣了心理著作帶有學術色彩的撰寫方式,但這本書更貼近真實的感受,沒有複雜的心理學名詞,而是一個人從感受與反思中,接近自己的憂鬱症,真實的描述自己的痛苦,以及作者在三十年前所得到的醫學資訊。
「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薛西弗斯的神話》的經典名言,判斷了人生是否值得活下去,等於了回答了哲學的根本問題。
威廉史泰隆在好友卡謬因憂鬱症惡化而自殺後,想起了這段話。
某些憂鬱症患者會發生晝夜調節的混亂,對於平常新陳代謝至關重要的生理機制在病發時,無法正常運作,失眠帶來的痛苦,以及腦中閃過自殺的念頭,這種不知道甚麼時候才會好的絕望感,也讓威廉史泰隆被迫開始了這段哲學思考。
三、汙名化:憂鬱症與憂鬱的差異
威廉史泰隆在罹患憂鬱症時,對「憂鬱」一詞提出強烈的抗議,憂鬱是一種情緒,一種情緒,根據作者的憂鬱症的症狀,遠超出憂鬱的情緒,憂鬱症的憂鬱情緒超過兩周以上,並伴隨情緒紊亂,精準來說,更像一場嚎叫式的風暴,可惜,頭腦風暴已被用於他用。
作者也提到:「我永遠無法知道什麼引發我的憂鬱症,就如同沒有人能知道為何罹患憂鬱症一樣,而且沒有人能證明這一點,因為牽涉到異常的化學作用、行為和基因遺傳等複雜綜合因素」
這本書著實讓我重新感受與反思,這些年來,寫作的原因與初衷,就如同威廉史泰隆一樣,是試著在混亂的情緒中理出自己痛苦的根源,期許著被理解,而我們每一份願意靠近及理解,都是對彼此最好的尊重與接納。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
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也歡迎來
我的臉書與
IG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永遠接納自己。昆陽 Peace 202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