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識的努力,避免成為轉動的齒輪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我一直喜歡自我學習的概念,身邊的一些朋友也都能抓住時間,持續精進,可能是自己的專業,有些則是在自己的興趣上,那種進步是即便不說,你都能明確感受出來的。

以前在職場上可以從大神同事、主管身上學習,現在工作環境、身分轉換了,我則透過每天早上上班前的固定閱讀、持續寫作來鍛鍊自己的思考。這是我的方式,當然每個人有各自的做法,重點是持續精進的概念。

不過最近跟身邊朋友聊到這件事情,他說,他也希望能有時間自主精進,但是現在的工作型態讓他沒辦法做這件事。我從旁觀察,也的確是這樣,平時有接不完的電話,假日還要留心緊急的突發事件,每件事情可以處理的時間都非常短,導致事件處理的品質也不佳,最後就是日復一日,重複做著相同的事情,就像在原地打轉無法前進。更危險的是,他的經理級主管似乎也是這種狀況~

我反思自己的狀況,才意識到一個顯而易見的因素: 我們的位置會影響我們能擁有的彈性,並進一步影響我們的學習機會。一位前輩說:「回家接班之後,最棒的是時間比較彈性,他現在可以在星期三白天去健身房。」,但我們大概不可能從一個生產線的作業員聽到這種話,位置的差異導致彈性的差異,大概就是這個概念。

有些位置就是齒輪,要先脫身

有些工作崗位就是例行工作,像是總機、客服、櫃台人員、生產線上的作業員,工作內容甚至有標準工時,上班的時數直接等於生產力。這些位置的工作性質就是『齒輪』,在這個位置上只能日復一日的轉動,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期待機械化、穩定一致的產出,每天下班後你可能已經精疲力竭,因為這種模式追求的是最有效率的精力轉換,你幾乎不可能期待每天下班之後你還能夠充滿精力的精進自己。

當然意志力強的人還是能做到,但單從工作崗位的屬性而言,『齒輪』屬性的工作真的最讓人感到疲勞。

有些位置的屬性就是『齒輪』,當發現自己正處在這種崗位,但你又希望自己能持續精進,你要做的並不是期待這個工作崗位發生變化的那一天,這樣的工作崗位多數還是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時間很難改變工作性質的本質。需要努力的,是想辦法先脫身。

脫身的方法,可以是在原組織中往上提升,或者是第二種比較多人選擇的,直接換一份工作。只是要小心,不要從一個齒輪跳到另一個齒輪

齒輪工作的陷阱: 有意識的努力比什麼都重要

齒輪式的工作沒有好或壞,有些人就是喜歡也適合這樣穩妥的工作,朝九晚五,準時上班準時下班,薪資也許少一點,但需要背負的責任也不會太大。

但如果你不是喜歡這種工作類型,但卻深陷其中耗盡精力又滿滿的負面情緒,這類型的工作最危險的其實是讓我們漸漸失去了自主思考的動力。我們慢慢的習慣了這樣的工作型態,失去了彈性也失去了活力,最後你會失去了最後一點『想要變的更好』的動力。這也許就是俗話說的溫水煮青蛙。

無論你選擇留在這樣的工作內還是選擇跳脫,我們都要努力不要變成溫水中的青蛙。

有意識的努力是關鍵,上一段講到要努力脫身,具體來說應該怎麼做呢? 如果你想要在原組織內往上提升,那麼除了原工作崗位的份內任務之外,你對於能表現自己的機會是否都能積極把握? 無論是沒人承接過的新專案、臨時救火的任務或是在原本的工作標準上表現的更好,而最棒的機會,莫過於能有機會直接跟高層或老闆直接簡報,如果你有遇到這種機會,最好要把握住。

許多人抱怨自己的工作,但又不敢把握機會在老闆面前表現自己,這樣即便公司有提升的名額,又怎麼會想到你呢?

如果是想要轉職,而且不希望跳到另一個齒輪崗位上,那麼你或許可以透過深入了解產業知識來累積自己的職場價值,舉例來說,你如果是生產單位,你可以藉機了解開發流程、成本結構、供應商或是製程原理,試著讓自己的知識從單點變成全面,那麼你在別人眼中就不單單只是一個齒輪。

當然別忘了要包裝自己,試著好好的整理及描述自己的價值,花一點時間雕琢自己的履歷或是Linkedin,這些會讓人看見自己的地方,至關重要。

努力不要成為溫水中的青蛙

刻意的努力與日常的改變

雖然前面講了一些被工作耗盡精力,而無法再提起精神學習或精進的情況,但實際上持續的努力可能比想像中的容易,又或者該這麼說,我們如果把原因都只歸咎給工作,我們是不是連最基本的堅持跟努力都沒有做到~

持續的努力可以從很多小地方做起,比如每天堅持閱讀15分鐘、堅持早起15分鐘,或是其他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可以是運動、寫作、繪畫等。

光是這些小小的改變,就可以讓自己的每一天不會覺得那麼廢,在面對一整天齒輪工作的時候,多一點點的勇氣抓住機會曝光在長官面前,或是多一點點動力將單點的經驗慢慢累積成全面的價值。


文末想丟個延伸思考的問題給大家,你或妳認為-

「你會怎麼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呢? 對你而言,成長代表什麼呢?」本文雖然討論跳脫齒輪式的工作,不過其實也有人反對持續成長的觀念,成長對你的意義是什麼呢?

無論是對於本文的【有意識的努力】議題深有同感,或持有不同意見,或覺得接班好鬧,都歡迎分享你/妳的意見與看法唷。


【接班G.G了】~其中GG代表著Generation Gap,是二代接班躲也躲不了的代溝課題,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都是我希望在專題中能記錄及討論分享的面向。
如果你/妳也正在接班這條船上還沒跳船,歡迎你/妳一起加入這場長期抗戰。一起把Generation Gap玩成一場Good Game,把接班G.G了做到接班G.G樂!

avatar-img
21會員
52內容數
G.G.=Generation Gap =代溝。還有比接班更容易出現代溝議題嗎?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政策、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新一代承擔上一代的成功或失敗、老屁股的明爭暗鬥,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爭執、委屈?又有什麼樣的契機、轉折與喜悅?為什麼要接班?成功,對於接班來說,又是什麼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職場表現的自我要求? - 2023/6/28 對於公司聘請你進來要執行的『專業領域』工作,應該要表現的比所有人甚至老闆都專業,因為這就是公司花錢聘僱你的目的,也是你的獨特價值。這裡的專業指的是各種領域包括設計、行銷、會計、生產管理等 對於花時間就能提升生產力的基本能力,應該要自己投入時間惡補。這裡的
要討論人才就要跳脫資方,從勞方的角度思考。什麼樣的因素會迫使他們選擇離開原本的公司。吸引他們加入團隊的「拉力」是什麼,做出離開決定的「推力」又是什麼? 站在資方的角度,很容易出現「我給的不是你要的」的情況,然後資方就會產生「我已經給這麼多了,為什麼還是留不住人」的心態。
這幾年對於『轉型』的議題真的太多,多到有點應接不暇,多到有點精疲力竭,一件事還沒做完,另一個議題又冒出來。但,我真的認為『轉型』我們真的說得太多了,甚至有點『商人的陰謀』在裡頭,這味道就像電商無端冒出的每個月的購物節一樣,鼓勵消費,但真的有必要嗎?
每個月底都會將分享於粉絲專頁的不定期【隨筆】整理分享,這些隨筆有的是靈光一閃,但沒有時間發展成一篇文章;有的是在工作日常的當頭棒喝;當然也會有接班過程中的無奈苦笑、自娛娛人。這些隨筆,都希望能有時間好好發展想法與脈絡,但在那之前就用這種方式與大家分享! 歡迎追蹤接班G.G.了的粉絲專頁
培訓講求的是系統性與結構性教學,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會壓抑自主思辨,而學習卻正巧最需要自主思辨。如果我們只是宣稱自己是「學習型」,卻只重視員工接受定向培訓,那麼永遠也建立不起學習型組織。同樣的,當我們想要高效組織,卻不肯投入資源培訓,最終只會事與願違。
【人選之人-造浪者】,一部不可多得的台劇,以【政治職人】的切入點描繪這群政治從業者的樣貌,相較於其他職業,政治職人一點都不輕鬆,一樣有必須達成的目標、想要追隨的老闆;有機車也有好主管;有各式各樣的同事。這也是為什麼從這部劇中,能找出許多可以借鏡到現實中的團隊運作、領導管理的原因。
職場表現的自我要求? - 2023/6/28 對於公司聘請你進來要執行的『專業領域』工作,應該要表現的比所有人甚至老闆都專業,因為這就是公司花錢聘僱你的目的,也是你的獨特價值。這裡的專業指的是各種領域包括設計、行銷、會計、生產管理等 對於花時間就能提升生產力的基本能力,應該要自己投入時間惡補。這裡的
要討論人才就要跳脫資方,從勞方的角度思考。什麼樣的因素會迫使他們選擇離開原本的公司。吸引他們加入團隊的「拉力」是什麼,做出離開決定的「推力」又是什麼? 站在資方的角度,很容易出現「我給的不是你要的」的情況,然後資方就會產生「我已經給這麼多了,為什麼還是留不住人」的心態。
這幾年對於『轉型』的議題真的太多,多到有點應接不暇,多到有點精疲力竭,一件事還沒做完,另一個議題又冒出來。但,我真的認為『轉型』我們真的說得太多了,甚至有點『商人的陰謀』在裡頭,這味道就像電商無端冒出的每個月的購物節一樣,鼓勵消費,但真的有必要嗎?
每個月底都會將分享於粉絲專頁的不定期【隨筆】整理分享,這些隨筆有的是靈光一閃,但沒有時間發展成一篇文章;有的是在工作日常的當頭棒喝;當然也會有接班過程中的無奈苦笑、自娛娛人。這些隨筆,都希望能有時間好好發展想法與脈絡,但在那之前就用這種方式與大家分享! 歡迎追蹤接班G.G.了的粉絲專頁
培訓講求的是系統性與結構性教學,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會壓抑自主思辨,而學習卻正巧最需要自主思辨。如果我們只是宣稱自己是「學習型」,卻只重視員工接受定向培訓,那麼永遠也建立不起學習型組織。同樣的,當我們想要高效組織,卻不肯投入資源培訓,最終只會事與願違。
【人選之人-造浪者】,一部不可多得的台劇,以【政治職人】的切入點描繪這群政治從業者的樣貌,相較於其他職業,政治職人一點都不輕鬆,一樣有必須達成的目標、想要追隨的老闆;有機車也有好主管;有各式各樣的同事。這也是為什麼從這部劇中,能找出許多可以借鏡到現實中的團隊運作、領導管理的原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忙碌的工作帶來的效率陷阱,本文提出了五大策略,幫助大家集中火力,吞掉工作上最大最醜的那隻青蛙同時避免無盡工作帶來的失控感。 作者基於經驗提出的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是為了將專注力放在真正重要的工作上。
Thumbnail
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充滿了不喜歡或沒興趣的事情,但又不能不做?想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或者培養一個新的習慣,發現自己很難堅持下去?感到無趣、煩惱、焦慮或壓力大?做的事情雖然是對的,但是沒有任何的樂趣和動力? 首先我們先來看以下三點: 一.什麼是喜歡有興趣的事情? 就是那些能讓你感到快樂、滿足、自信、充實、成
1.為什麼需要深度工作力? 2.但是,深度工作力真實存在嗎? 3.如果深度工作力這麼重要,那為什麼有些人沒做到,還是可以很優秀? 4.深度工作力的敵人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怎麼樣可以緊馳有度,過上夢想般的平衡生活?工作時知道自己盡力了,即便不是胸有成竹,但也是心安理得,知道自己做了該做的,並能夠肯定且喜歡這樣的自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忙碌的工作帶來的效率陷阱,本文提出了五大策略,幫助大家集中火力,吞掉工作上最大最醜的那隻青蛙同時避免無盡工作帶來的失控感。 作者基於經驗提出的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是為了將專注力放在真正重要的工作上。
Thumbnail
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充滿了不喜歡或沒興趣的事情,但又不能不做?想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或者培養一個新的習慣,發現自己很難堅持下去?感到無趣、煩惱、焦慮或壓力大?做的事情雖然是對的,但是沒有任何的樂趣和動力? 首先我們先來看以下三點: 一.什麼是喜歡有興趣的事情? 就是那些能讓你感到快樂、滿足、自信、充實、成
1.為什麼需要深度工作力? 2.但是,深度工作力真實存在嗎? 3.如果深度工作力這麼重要,那為什麼有些人沒做到,還是可以很優秀? 4.深度工作力的敵人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怎麼樣可以緊馳有度,過上夢想般的平衡生活?工作時知道自己盡力了,即便不是胸有成竹,但也是心安理得,知道自己做了該做的,並能夠肯定且喜歡這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