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抖音、小紅書、threads,各種短影音、短文、廢片、廢文逐漸興起,大量的資訊流通與增長不見得讓人感到更加滿足,反而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焦慮。
我們正在面對一場又一場爭奪注意力的戰爭,資訊不斷地被切割與分散,真假訊息的交錯讓人需要付出更高的心力思考與判斷。戰爭勾起的是人們最原始本能的生存焦慮,購買粉絲與藍勾勾、創造流量密碼、衝高觸及率,人們忙著爭取被看見的機會,害怕不被看見、跟不上這個世界;影片太長就想調高兩倍速,覺得速度不夠用。我們似乎在速度的追求裡,逐漸對自己、對世界失去了耐心。為吃進更多東西,要吃得夠快,快到沒有感覺。因為「快速可以讓我們失去感覺」,而我們又不願讓自己真正麻木死去,於是那些能快速引發情緒的影音與文章,就這樣佔據了我們主要的注意力。
在這樣高載的社會裡,生存本身就已經是好不容易的事情,遑論生活。躺平文化、靜默離職,再怎麼努力都衝不破資本社會建構的高牆,看不到未來的希望。靠爸靠母,阿姨我不想努力、Sugar daddy與baby的現象越來越稀鬆平常,因為人們必須要花費比以往更多的力氣努力,能得到的卻始終不成比例,連最基本的住家需求一棟房子都買不起。於是短影音與廢片就像是小確幸,彷彿裹著糖衣的毒藥,又像是安慰劑,安撫著日復一日逐漸快要被消耗殆盡而枯竭的心靈。
>> 網路讓我們看似更容易靠近,卻也更加地疏離。
認識新的人很容易,但想要深度瞭解彼此,猶如表面的蜻蜓點水相比有品質的深度接觸,後者是現代人越來越渴望卻又奢侈的需要,感情總在分分合合又是尋尋覓覓。
對應快要被社會變遷壓垮的壓力,成人本身的自我認同或許都不夠穩定,心智尚不夠成熟的青少年,在這個在最需要發展關於我是誰、我能成為什麼樣的人的認同,甚至還在學習與人發展親密關係最重要的階段裡,面對著社群媒體助長的自戀與自我膨脹,內心更容易感到不安與空虛。
都市化的生活方式,加上資訊注意力的搶奪,迫使我們讓出了對自我的關注、甚至與他人真實來往的關注。我們漸漸失去許多的連結(connection),失去跟大自然的連結、失去跟自我內在的連結、失去與身體的連結。甚至失去與他人關係的連結。於是我們陷入了更多的焦慮、空虛與恐慌,這時候更多的短影音、短文章的進駐,很好地抓取人們的注意力,卻也讓我們陷入上癮的循環。
上一回談到焦慮的內耗會帶來疲累的感覺,有網友提出很好的問題,的確再怎麼休息都覺得好累的感覺,那麼要如何讓自己不那麼疲累呢?
也許可以換個方式來說:
「如果我們知道焦慮正代表著一種不安穩的感受,那麼我們要如何找到內在的安穩呢?」
下一篇我們就會來談談:
失去連結讓我們焦慮,要如何找回不焦慮?
- - - - - -謐光。心理工作室- - - - - -
✦ ✦ 個別諮商、團體、工作坊合作,歡迎聯繫✦ ✦
➤ IG:light_psychworks
➤ 臉書:謐光。心理工作室
➤ 信箱聯繫:【yingrulov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