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無辜的,千萬不要認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美國,有超過60%由DNA證據顯示為無罪的謀殺案中,不實的自白和認罪陳述都是使法院作出(錯誤的)有罪殺人判決的最主要因素~~摘自《不公平的審判:心理學家告訴你,為何司法還是這麼不公平》

自從教育界出現「校事會議」和「防霸小組」後,老師的職業風險係數迅速提升數倍至數十倍。老師可能在孩子或家長的不實指控、不肖行政人員的故意栽贓或不肖調查員的刻意誘導下,糊裡糊塗地承認自己沒做過的事。結果,輕則被記申誡,重則被判職涯死刑 — 解聘。

也許有老師看了第一段會嗤之以鼻:「我有那麼傻嗎?承認我沒做過的事!」

老師千萬不要對調查掉以輕心,因為,調查小組與行為人(被調查的老師)是處在權力不對等的狀態(圖1)。

raw-image

而且,調查的空間狀態是密室,有的調查員為了給行為人壓力,在自我介紹時,還會刻意用身份壓人,如:告知行為人他的職業為律師、教育部培訓的專審會調查員、調查過上百宗案件……等等,以強化權力不對等的情勢。因此,若是一般單純、溫和、保守、個性軟弱、鮮少與同事互動、在學校只專注於教學的老師,遇到這樣的情勢,要讓心情不受影響並保持冷靜接受調查,一定會有相當的難度。

為什麼自白如此重要?因為在學校有關教學不力或霸凌案件中,許多都沒有實質的證據(如:錄影+錄音),大多數都來自人證的指控或轉述,也就是來自於檢舉人或證人的記憶或者道聽塗說。鑒於記憶屬於十分不可靠的依據,每一次回想都會產生改變,因此,行為人的自白在調查中就扮演舉足輕重的證據來源。

若您真的有案件要被調查時,首先,您(行為人)必須先有心理準備:調查小組可能已經有罪推定,因此,他們調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您認罪。

咦!調查小組的任務不是釐清事實、無罪推定嗎?怎麼會是有罪推定呢?

實務面,理想與現實真的有一段距離。就如我前面所述,若老師所捲入的案件來自於有心人的惡意指控、施壓或教育行政人員的刻意栽贓,以目前學校端可以完全主導調查小組成員的狀況下,調查小組的任務就不再是釐清事實,而是有罪推定和羅織罪證了。

目前,教育部培訓調查員的過程非常不嚴謹,在調查倫理及調查技巧部份沒什麼要求或強調,對於調查員的調查品質也無任何監督機制;所以,教育部人才庫(校事會議、防制霸凌和性平)調查員的素質、水準良莠不齊的狀況非常嚴重。

由於調查的環境是密室,因此,若調查小組「合理確定」行為人有罪,調查員就可能採用凶猛的詢問方式施壓,或分別唱黑、白臉。只要行為人的回答不合他意,同樣的問題可以反覆不斷地詢問,甚至對行為人做疲勞轟炸的訓話或斥責,讓行為人為了擺脫痛苦,承認他所沒有做過的事情。一旦行為人的自白承認他有教學不力事實或霸凌學生,就算日後出現有利的證據足以證明其清白,也難以翻案。

也許有人認為,反正我沒做的事一律不認就對了,有那麼難嗎?

問題是,誘導式詢問的種類很多,舉例來說:

反覆強調行為人罪證確鑿,否認也無用,再表示行為人的罪其實很輕,就算是承認,也只是記個申誡,日後再補個嘉獎就可以了……。

或是以同理心的方式誘導:

我從之前的調查就已經發現,那個學生的態度真的很有問題,換作我是你,我也會做同樣的事……。

上述這兩種方法,都是目前國外對冤案研究所統計出的,製造不實自白的經典手法。

這兩種手法的威力有多強呢?研究顯示,倘若調查學生作弊時用上述兩種方式詢問,不實自白率(也就是明明沒做卻承認有做的機率)會增加3~7倍。(註1)

如果您成為校園案件的行為人,必須接受調查時該做哪些準備?本人初步建議如下:

一、對於自己將被調查的案件心中要有底,並開始準備相關答辯需要的證據和說法。

二、瞭解該案件的相關法規。

三、找有能力、可信任的教師組織或律師諮詢和協助。

四、瞭解各種誘導式詢問的樣態。

五、接受訪談時要帶律師或熟稔相關法規和訪談技巧的輔佐人。

六、要求訪談過程中,從調查員自我介紹時就要開始錄音(若能錄影更佳)直到結束。

針對第三點,建議在案件一發生就去尋求協助。在本人協助過的案件中,越早尋求協助的案件,安穩過關的機率越高。若在訪談過後,甚至考核會、教評會已做成決議後才尋求協助的案件,能夠有效協助的空間就被大幅度限縮。

另外,不管你是找教師組織或律師幫忙,一定要打聽他們在該領域的專業度及敬業度,且在互動時要多觀察,若專業度或敬業度不足,要趕快另尋可以幫助你的教師組織或律師。

針對第五點,其主要的功能是平衡調查時權力不對等的狀態。從圖1可以看到,那是一個密室空間中,三人對一人的情勢,若是有輔佐人或律師在場,壓迫行為人以取得自白的行為會減少。

至於第六點—訪談時全程錄音錄影--則是目前美國司法界公認避免自白遭到污染的最簡單方式,因為調查過程中的全程錄音錄影,可以讓調查過程受到公開檢驗,另外,全程錄音錄影也可以協助調查過程專業、合法。

目前我國教師的職場算是一個黑暗的環境,現況中,不僅恐龍家長橫行,整體社會環境對老師也相當不友善,再加上我國教育部是個無能且不願意紮實做政策的機關,老師若不時時強化自己這方面的能力,一旦遇到「唯我獨尊」、「不容質疑」、「以個人主觀意識闡述原本應屬於客觀事實」的調查員,很容易就會被誘導並做出不實自白,讓自己的職業生命受到威脅。

總之,就算你是無辜的,進入調查前也要做好充份準備,才不會糊裡糊塗地做了危及自己職業生涯的自白。

註1:不公平的審判第二章:危險的自白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avatar-img
95會員
172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綠園嬿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校務會議在校內早以行之有年,但是,新竹縣有不少學校還是會出現光怪陸離的開會方式,校長擔任主席的能力更是讓人質疑,因此,這一篇文章主要內容是反映目前新竹縣某些學校校務會議實況。
嘉義市某國小代理老師,因不滿校長在其教室裝監視器,在與校長溝通無效後,憤而辭職,之後,憤而離世。就實務面,已有判決裁定老師在教室裝監視器違法,因此,該校長在未經親師生同意下在教室裝設監視,是不是罪加一等?
我國教育政策的最大特色為何?就是做表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教育部做表面的政策以及其對孩子及教育造成的傷害。
很多人選擇當老師是誤以為教職是穩定且單純的,殊不知,隨著時代變遷,教師的職業風險性越來越高,若不時時強化自己,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被迫離開職場。
這是一個老師動輒被投訴的時代。為了維護自己的職場安全,老師必須時刻強化自己的專業和職場法規,才能在遇到家長不當投訴時全身而退。
由於教育部過度向民粹傾斜,無力堅持專業,再加上制定暨執行政策不力,所以,第一線老師的處境越來越艱苦,職場風險越來越高。
校務會議在校內早以行之有年,但是,新竹縣有不少學校還是會出現光怪陸離的開會方式,校長擔任主席的能力更是讓人質疑,因此,這一篇文章主要內容是反映目前新竹縣某些學校校務會議實況。
嘉義市某國小代理老師,因不滿校長在其教室裝監視器,在與校長溝通無效後,憤而辭職,之後,憤而離世。就實務面,已有判決裁定老師在教室裝監視器違法,因此,該校長在未經親師生同意下在教室裝設監視,是不是罪加一等?
我國教育政策的最大特色為何?就是做表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教育部做表面的政策以及其對孩子及教育造成的傷害。
很多人選擇當老師是誤以為教職是穩定且單純的,殊不知,隨著時代變遷,教師的職業風險性越來越高,若不時時強化自己,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被迫離開職場。
這是一個老師動輒被投訴的時代。為了維護自己的職場安全,老師必須時刻強化自己的專業和職場法規,才能在遇到家長不當投訴時全身而退。
由於教育部過度向民粹傾斜,無力堅持專業,再加上制定暨執行政策不力,所以,第一線老師的處境越來越艱苦,職場風險越來越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嫌疑」這一概念,並分析了在教育界中如何有效地避免與學生產生不清不白的關係。提供了一些可行的建議,以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警覺性,避免潛在的麻煩與誤解。通過具體案例,指出了哪些行為容易引起嫌疑,並強調了遵循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第一章:起點 梅花294年8月20日是我準備上大學的一年,那天剛好是我國梅花國跟玫瑰國簽署邦交協議,當我國政府簽下合約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梅花國地獄的開始。 何必問同學回答我的問題!男人的逼問聲響徹整間辦公室,審問是他最擅長的事情,仗著自己的親人跟政府有合作關係所以濫用權力且利用了這層關係當上
Thumbnail
不論是為了貸款、找工作、投資等目的,被詐騙集團以詐術騙取個人帳戶後,都有可能被檢察官或法官以洗錢幫助犯的名義起訴跟判刑。此時遇到類似個案的人心中無不希望可以爭取緩刑,避免牢獄之災。 目前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針對犯罪「自白」、「減刑」等規定,能夠有效協助洗錢幫助犯爭取緩刑的機率,究竟法條如何運用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身為一個紀錄時常被法院要求提供作為審理證據的心理師,每每看到法庭攻防的段落,總是不由自主想,我的紀錄在庭審過程中是如何被詮釋?如果是我親自出庭接受詰問,又會面臨哪些問題? 或許是為了強化導演想要呈現的主題,墜惡真相的法院攻防段落與我認知中真實的審理多有落差,但又非常符合我對人的理解。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身為教師,你確實不該教導學生:他們外溢的情緒會有撞槍口的人來負責。
Thumbnail
「為什麼你總是可以說出專業完整又合評審口味的回答?」剛聽完我針對教甄口試的演練回饋,一位夥伴提出這個問題。 一直以來,對於在教育現場用心又努力的老師,因為未通過教甄關卡,而受現實的逼迫及委屈。無法穩定陪伴孩子,甚至最終轉換跑道的結局,內心感到十分惋惜。也許因為看過老師們在教室裡閃閃發光的樣子,所以
Thumbnail
剛開始在做申訴事件處置時,常常會遭遇到一些困難;追根究底的可能原因,是我們沒有弄清楚目標、角色、以及結構。調查人員所肩負的雙重目標,決定了訪談者在歷程中的雙重角色。這個章節提供給未來需要執行申訴事件調查人員一些實務上的建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嫌疑」這一概念,並分析了在教育界中如何有效地避免與學生產生不清不白的關係。提供了一些可行的建議,以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警覺性,避免潛在的麻煩與誤解。通過具體案例,指出了哪些行為容易引起嫌疑,並強調了遵循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第一章:起點 梅花294年8月20日是我準備上大學的一年,那天剛好是我國梅花國跟玫瑰國簽署邦交協議,當我國政府簽下合約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梅花國地獄的開始。 何必問同學回答我的問題!男人的逼問聲響徹整間辦公室,審問是他最擅長的事情,仗著自己的親人跟政府有合作關係所以濫用權力且利用了這層關係當上
Thumbnail
不論是為了貸款、找工作、投資等目的,被詐騙集團以詐術騙取個人帳戶後,都有可能被檢察官或法官以洗錢幫助犯的名義起訴跟判刑。此時遇到類似個案的人心中無不希望可以爭取緩刑,避免牢獄之災。 目前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針對犯罪「自白」、「減刑」等規定,能夠有效協助洗錢幫助犯爭取緩刑的機率,究竟法條如何運用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身為一個紀錄時常被法院要求提供作為審理證據的心理師,每每看到法庭攻防的段落,總是不由自主想,我的紀錄在庭審過程中是如何被詮釋?如果是我親自出庭接受詰問,又會面臨哪些問題? 或許是為了強化導演想要呈現的主題,墜惡真相的法院攻防段落與我認知中真實的審理多有落差,但又非常符合我對人的理解。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身為教師,你確實不該教導學生:他們外溢的情緒會有撞槍口的人來負責。
Thumbnail
「為什麼你總是可以說出專業完整又合評審口味的回答?」剛聽完我針對教甄口試的演練回饋,一位夥伴提出這個問題。 一直以來,對於在教育現場用心又努力的老師,因為未通過教甄關卡,而受現實的逼迫及委屈。無法穩定陪伴孩子,甚至最終轉換跑道的結局,內心感到十分惋惜。也許因為看過老師們在教室裡閃閃發光的樣子,所以
Thumbnail
剛開始在做申訴事件處置時,常常會遭遇到一些困難;追根究底的可能原因,是我們沒有弄清楚目標、角色、以及結構。調查人員所肩負的雙重目標,決定了訪談者在歷程中的雙重角色。這個章節提供給未來需要執行申訴事件調查人員一些實務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