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是菱角盛產的季節,一簇簇蓮座狀的菱葉,就像朵朵綻放在水面的綠蓮,也是這個時節最美麗的風景!重陽佳節歷來有吃重陽糕的食習,無奈菊花、桂花都還沒盛開,節氣生活只能因時因地制宜來調整。文中除了介紹當令的農特產——菱角與一些有趣的文史,同時也分享一道《紅樓夢》裡的美食:菱粉糕。
前天是重陽,本想發文的,偏偏遇到電腦出狀況,只得延至今天。
想要依循節氣過日子,偏偏好些狀況都不是那麼合適台灣,比如時令已進入深秋,都說重陽節要登高、要吃花糕,偏桂花、菊花都還沒開、要「遍插茱萸」,卻連茱萸到底是甚麼植物也莫宰羊!
看來因時因地制宜的節氣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是菱角盛產的季節,想到它曾經鬧過一個笑話,因為很多小販都會沿路販售菱角,並在小攤前擺上菱角的看板,這一路綿延的場景,讓許多不明就裡的阿兜啊看傻了眼,直嘆:怎麼台灣到處在賣蝙蝠?!
作為鹿草重要農特產的菱角田,也是這個時節最美麗的風景,一簇簇蓮座狀的菱葉,就像朵朵綻放在水面的綠蓮,濃綠得沁人心脾!
菱角是漂浮的水生植物,浮水葉的葉柄膨大變成氣囊,漂浮在水面形成菱盤。長在菱盤的水下部分,因此要把碩大的菱盤翻過來,才會看見菱盤上挂滿大大小小的菱角。
若是黃昏則可以看到葉心綻出一朵小小的白花,羅願在《爾雅翼》提到:「昔人取菱花六觚之象以為鏡。」原來古時銅鏡的造形緣於菱花,因此也稱菱花鏡。只是這菱角花只有四瓣,也非六角形,因此這「菱花」指的可能是形似一朵捲心菜的菱葉外型。
這小白花雖不起眼,但古書記載:「菱花隨月而轉,猶葵花之向日也。」(《武陵記》)在瀰漫著霧氣的夜裡,小白花在漾著月光的池水隨月而轉,光想像就夠美了,若不是撈月而亡的李太白精魄所化,豈能如此詩意?!
不過若真說到菱角與詩人的關係,屈原無疑是更密切的。屈原《離騷》有「制芰荷以為衣兮」,意思是要用芳馨的菱花 (一說為菱葉)來裁製上衫。此外,據說屈原生前酷愛吃菱角,屈原死後,楚國人要給屈原吃的粽子都被魚蝦吃了,因此屈原托夢將粽子做成菱角狀,讓魚蝦誤以為是菱角就不會去吃了。
不過屈原既然都縛石投江,死志如此之堅,又怎麼會計較吃不到美食?!但不管怎麼樣,在霧氣迷濛的夜色中,癡望著月兒不自持地跟著旋轉的菱花,不正像極屈原對於君王的一片丹心?
聽花奴先生說以前小時候鄉間到處是菱角埤塘(後來都填起來了),常看得見三三兩兩的採菱人乘著一種翹尾的小木船,坐在船頭採摘菱角,真的就是「碧花菱角滿潭秋」的景象。
小時候的他們也經常會到廢耕的菱角田撿拾未被農人採收的老菱角做菱笛吹著玩。十幾年前他也撿來一個做給女兒吹,女兒吹半天卻吹不響,一下子就丟在一邊了。
為了重陽應景,我們就來分享一道《紅樓夢》裡的菱粉糕吧!這是出現在第三十九回:「這個盒子裡,方纔舅太太那裡送來的菱粉糕和雞油捲兒,給奶奶、姑娘們吃的。」就這麼隻字片語,既沒有關於味道的描述,也沒有提到相關的作法。卻因為《紅樓夢》裡對出身書香門第卻命運多舛的香菱的細膩刻畫,還有菱花鏡的豐富象徵,讓人對這菱粉糕也充滿了一份馨香的美感。
出處:《紅樓夢》第三十九回
材料:菱角(生鮮超市兩份小包裝,澱粉較多的老菱角更好)、黑糖適量、紅豆沙適量、太白粉適量。
做法:
1. 將菱角放入果汁機打成濃漿(以少量水逐次放入菱角),分成三份。
2. 其中一份加入黑糖攪拌,做成黑糖菱角漿。
3. 先倒入一份原味菱角漿入淺底容器鋪平,入電鍋蒸五分鐘。
4. 打開電鍋菱角漿若凝固,再倒入一份黑糖菱角漿入電鍋蒸五分鐘。
5. 打開電鍋後,再將紅豆沙壓成扁平狀,置入凝固的菱角漿上方。最後倒入另一份原味菱角漿將之淹覆,蓋上電鍋再蒸。若層次想多層一點可重覆加入不同顏色的菱角漿,即可產生類似九層糕的模樣。
6. 試吃後口感較不Q,適合老人家食用,若想Q一點,可在打漿時酌量加入一些太白粉。此外菱角吃多容易脹氣,不適合做太多,生鮮超市兩份小包裝就很多了。
過去曾做過一道「桂花糖蒸新栗粉糕」,也是《紅樓夢》美食,也很適合重陽佳節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