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讀後筆記│《贏回自主人生,終結過勞崇拜:擺脫有毒工作思維,重啟生活與事業高峰的改變之書》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努力才會成功」似乎成為一種不證自明的真理,放眼海內外,諸多成功企業家或高薪產業,無不以日以繼夜的高工時來佐證「成功」背後所需付出的代價。然而,當過勞同時也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列入「國際疾病分類」,總讓人不禁想到馬克思對於自我與勞動間的「異化」討論:我所付出的一切勞力只是為了換取薪資,生產於「我」這個人而言的意義卻是空白貧乏。 

所以回到本書宗旨,作者Michael Hyatt及Megan Hyatt Miller父女檔想打破的就是這種「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他們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過勞與它們的產地

作者們指出,大眾陷入「過度工作」的背後,時常出於以下幾種動機:

  1. 工作其實很好玩:有些人是真心享受工作而甘之如飴。
  2. 帶來個人成長與認同:工作成為自我實現的手段。
  3. 創造心流體驗。
  4. 給予明確成就:工作帶來的獎勵清晰明確,以致有些人一脫離工作就無所適從,或成為逃避其他生活問題的藉口。
  5. 標誌身分地位和價值:「超忙」顯得自己好像很重要、被需要,跟他人競爭「誰比較忙」似乎成為地位象徵。
  6. 對自己有超高期待。
  7. 跑步機效應:完成一個目標後,持續給自己立定下一個目標,從此陷入無盡追逐。

要突破過勞的枷鎖,書中建議自問幾個問題,以釐清自己的過勞,其深層原因究竟來自何方?

  1. 為什麼我會這麼努力?
  2. 我過度工作是不是為了尋求認同或肯定?
  3. 我超時加班,是不是為了要躲開伴侶或孩子?
  4. 為什麼別人可以也應該把工作分派出去,我卻不這樣做?
  5. 我是為了保住工作嗎?還是我怕如果不加班,就會被其他看起來更努力的人取代?

工作─生活雙贏策略5原則

為了幫助大家擺脫過度工作的輪迴,本書提出5大原則避免壓力超載: 

第一、生活有很多重心,工作只是其一。人生不可妥協的重大任務有3項,包含自我照顧(健康、家人、興趣、情緒、睡眠、吃飯等)、重要人際關係、專業成果(專業上不可妥協的重點)。請將這些重要事項排上行事曆,以此管理時間及優先順序,要記得自己永遠有選擇權,應該將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完成,而不是全留給工作。 

第二、有限制更自由,產能創意全提升。要為每日工作設限,本書提出的研究顯示,1天工作6小時,其實已經是知識工作者的極限。將工作限縮到允許工作的時間裡,有助於提升專注力,也更有生產效率。 

第三、工作與生活具有動態平衡。所謂的平衡,是指合理分配時間在每個生活重要面向上,重點在於分配需求,用心在不斷變動的情勢中持續調整修正,進行取捨,投入對你而言最有意義的事、以理想順序排定行程,而非總是因為別人的優先事項塞爆行事曆。劃定屬於自己的邊界並捍衛之,才能保有自己生活的餘裕。 

第四、不事生產其實充滿威力。從事「沒有產出」的事情,在功利主義導向的社會裡,難免有時會讓自己覺得好像很廢。然而,作者們認為,毫無成就的工作,其意義便在於進行這些活動本身,是為了當下的體驗,策略性放空能活絡創意,自我反思覺察,有時人生頓悟的剎那,就發生於那片腦中的空白。培養異於工作的興趣,會讓人生更為豐富,也讓大腦獲得不同滋養。 

第五、高成效靠睡眠休息立基。本書指出,睡眠不足(1日沒睡的時數大於17小時以上)就可能陷入酒醉狀態,影響判斷力。要好好休息,才得以工作,所以務必重視睡眠品質。 

雙贏人生,從你我做起

從個人層面而言,你必須知道自己要什麼,並跟他人溝通界線,以將生活過成想要的樣子。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的一段話:「喜歡討好別人的人,至少要先想到討好自己,畢竟自己也是人;而如果是想要避免衝突的人,我們也要意識到,如果任何讓工作與生活失去平衡的要求,我們都概括承受的話,只會迎來更多不必要的內心衝突。」 

從領導者的角度而言,則請以身作則,示範雙贏,成為員工的榜樣。另外,可透過為員工彙整重點、提供團隊更多自主權、限制工作日和每週工時(在臺灣,這點的可行性我抱持懷疑,因為在業務量很多的情況下,限制工時只會造成大家隱匿加班)、按照公司願景分配資源,讓團隊都能永續生長。 

工作好累,只想躺躺,想必是許多上班族的內心哀嘆。我自己目前也僅能盡力做到工作日與周末切割,好好保護兩天的休息日,以求蓄積能量面對隔周再戰的消耗。精力有限,業務無窮,如何能量守恆,靜心讓生活不被工作蠶食鯨吞,於我是門功課,也是場修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喬安小室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