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1|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如何從一元標準的傳統教育中逃脫迷惘?大學生生涯擁抱多元規劃新思維

「C,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普遍對自己的未來迷惘,也對生涯規劃沒什麼想法?」思辨會議上,一位朋友這樣問道。

「我相信對未來有想法的大學生還是不少,但普遍會對未來迷惘確實難免,你想如果從小到大被灌輸的觀念就是只有分數或學歷的單一標準,那當進入需要自主學習的大學,很容易會陷入不知道為何而讀的困境。」我從一樣的教育體系出來,也是感同身受。

「那可以怎麼樣來跳脫出這樣的困境呢?」朋友繼續詢問。

「有兩個觀念可以幫助思考,第一個是每個人有自己的生命軌跡,有的人在生涯早期就找到自己的興趣並獲得商業回報,但有的人的能力隨著經驗累積跟時代科技進步才漸漸找到自己的定位,所以不一定要強求一開始就獲得成功;第二個是要養成多方學習並反省思辨的習慣,就像手中只有槌子的人看什麼都像是釘子,唯有增加手中的工具才有在未來組合出其他解決方案的可能。」

--------------------

在當前的社會中,許多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而當沒有目標的學生們進入社會及職場後,也衍生了像是躺平族或是低慾望等的社會現象。

而該如何跳脫出這些困境呢?我們可以從一些關鍵觀念來探討並提供一些實際建議。

 

傳統教育體系的局限性

從小學、國中到高中,學生們在高度結構化的學校環境中成長,評價標準單一,多以分數和學歷作為衡量個人成就的主要標準。

在這種環境中,為了管理的方便性以及學校方針的制定,學生被要求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缺乏自主學習的機會和能力,進入大學之後,面對需要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自由環境,他們往往會陷入不知所措的狀態。

尤其是現代社會的快速變遷和高度競爭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多,以前可能一個技術可以用10年、20年,現在可能每幾年就有新的技術出現,甚至快過原本學校內制定的4年課程大綱,就會出現畢業後無法學以致用的狀況。

尚未畢業就發現現在有的技能已經過時,當然就會對未來更加的迷惘、悲觀。

 

了解了在傳統教育體制下,學生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之後,我們可以用以下兩個觀念來調整自己的步調。

 

生命軌跡不同、成功模式不同

由於每個人有自己的生命軌跡,且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是一個連續且動態的過程,也許有人在早期就能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並獲得成功,但也有很多人在不斷的嘗試和探索中逐漸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定位。

因此,我們不應過於強求一開始就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或是獲得成功,而是應該給自己時間和空間,允許試錯和成長。

 

多方學習和反思思辨

人類具有多種智能,包括語言、數學邏輯、空間、音樂、肢體運動和人際關係等。而每個人的智能組合各不相同,當下無法取得成功,可能只是目前的技能組合或是所處環境不適用,我們應該讓自己多多探索其他方面的能力,並嘗試運用在不同的環境,這些能力不只是單純的技能,而是與之對應的思維框架。

培養多元的思維框架。這不僅有助於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還能提高我們在未來面對多變社會和職場挑戰時的應變能力。

 


綜上所述,針對大學生對未來迷惘的現象,我們需要從教育體系的改革、個人生命軌跡的尊重以及多元學習習慣的培養三個方面來思考和行動。

鼓勵自主學習和批判性思維,讓學生在探索中成長;尊重每個人的獨特發展路徑,不必過於焦慮於早期的成就;同時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和興趣,增加個人手中的工具,以便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靈活應對,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

唯有如此,年輕一代才有機會從迷惘中走出,迎接更加光明和多元的未來。

 

#CarryKuoOnBoard

 

延伸閱讀

跨出舒適圈還是擴大舒適圈?轉換領域時的準備再出發

當領導者與父母的角色融合—如何以身作則,建立信任?

校園與職場銜接的調適之道—給新鮮人面對自我角色衝突的三個建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