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素的能量含量:
這你在熟悉不過了吧,但是你知道他的來源嗎?他是在1896年,一位叫阿特沃特,對人體新陳代謝感興趣,透過能量守恆定律去測的。最簡單的說,這個熱量表,僅考慮要燃燒食物,會產生多少熱量,但是每個人在代謝當中,其實是會消耗熱量的。
首先是人體對食物的吸收,我們常開玩笑說,金針菇是See you tomorrow,就是因為人體吃進去後,幾乎沒辦法消化,原封不動的排出,但是雖然無法消化完成,但是光是身體要消化食物這個行為,本身就是消耗熱量的,膳食纖維,我們人體要花最多的熱量去消耗,再來就是蛋白質,而精緻澱粉跟脂肪是幾乎不需要消耗能量,就可以吸收的分常好的,所以這就是第一個變量,人的消化本身就是要耗能。
簡單說,有些蔬菜或澱粉,我們要消化它們,生食是比較難的,因為植物的細胞壁通常都比較厚,所以人體要消化,本身就要耗更多的能,所以熟食的吸收通常會比較好,而且生食通常有較多的細菌,免疫系統本身工作也是要耗能的。
我們人是恆溫動物,所以你的食物,如果本身是低於體溫的,那人體要調節到體溫,其實那也是需要消耗的,所以喝冰水其實真的是會消耗熱量的。
再來就是如果你的飢餓程度,你如果非常的飢餓,你的吸收率是必較好的,如果你不怎麼餓,那吸收率是比較低的,差異有多大呢?美國農業部曾經就有做過,類似的研究,控制同一批的杏仁,同一個人的吸收,可以有170大卡跟129大卡的差異。這其中飢餓程度就佔最大的原因。
每個人每天,腸道微生物,健康狀況跟種類,也不一樣,某些膳食纖維,我們人體不能直接吸收,但是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是可以吸收我們的膳食纖維的,然後它們消化後產出的碳水化合物,卻是我們可以吸收的,而且腸道微生物的貢獻,最多可以高達總燃燒食物熱量,25%的差異。
其實你還是可以參考,我們還是要近似的錯誤,來提供我們來做決策,我們用另一個心態來看,熱量表就是給一個趨勢的參考,雖然不是百分之百正確,但是吃上一公克的脂肪還是紮紮實實的產生更多熱量。
但是你也不用把熱量表,當作聖經來指導自己全面的飲食,你可能也要意識到,自己的吸收情形,也是不小的變量,而且永遠不可能,有辦法有一個考慮全面的熱量表。
很多時候,我們只要大差不差的相似答案,因為正確答案的複雜,是我們沒辦法用線性思維去發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