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初出社會,還是思考人生下半場,從自己真心想做的事出發,找到可以持續熱愛的工作--《發現你的天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本書特色介紹:

  1. 要打破職涯惡性循環,進入「無限成長迴圈」:

作者八木仁平分享了他在工作中陷入憂鬱的經歷,指出如果從事的工作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可能會導致壓力、欠缺成就感和財務困難等問題。找到熱愛的工作,可以進入一個正向的「無限成長迴圈」:因學習而成長、貢獻所學獲得報酬和感謝、再投資於學習,持續提升自己

  1. 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現天職:

要找到「真心想做的事」並非不可能,關鍵在於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這種方法能幫助個人發掘出既符合內在驅動力,又能讓自己獲得成就感的工作。

  1. 具體步驟幫助讀者逐步挖掘真心想做的事,找到適合自己的天職:

第一步:找出價值觀,確立人生方向。

第二步:找出擅長的事,發揮自己的天賦。

第三步:發展喜歡的事,將興趣轉化為工作。通過結合興趣和專長,再進一步篩選出能夠展現自己價值觀的工作,找到真正想做的事。

(補充:這本書知名Youtuber 老高也有做影片介紹,請見本文最後)

====================================

為什麼需要找到「真心想做的事」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對於「夢幻職業」的想像,但真的能如願以償的人不多,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也許工作只是賺取收入的方式,而不是展現自我的舞台。

《發現你的天職》要告訴讀者:找到「真心想做的事(工作)」並非不可能,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掘出能讓自己獲得莫大成就感的夢幻工作。

也許你會覺得「這是給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讀的吧」,但對於想要開展人生第二曲線的朋友,何嘗不是一個讓自己重新開始的契機。

《發現你的天職》作者八木仁平曾經在22歲就月收入破百萬日幣,但也曾因為工作而陷入極度憂鬱,引發他探索自己天職的開始。

他認為,如果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工作可能會導致人生的惡性循環

  • 因為工作欠缺成就感,為紓解壓力而揮霍金錢
  • 因為沒興趣,也不想因而學習,表現普普,持續處在壓力中
  • 花更多錢想要因而緩解壓力,財務壓力升高
  • 欠缺餘裕與能力,更難在工作上有好的表現

要破除上述惡性循環,唯有找到足以揮灑熱情的事—能夠運用自己的內在能量,以及活用自己的特色,進入「無限成長迴圈」的良性循環

  • 認真學習想做的事,讓自己成長
  • 能為別人貢獻所學,得到金錢報酬與感謝
  • 把得到的資源再投資在學習上,持續提升自己
  • 運用強化後的技能,得到更高的報酬

運用三重濾網,梳理出自己的天職

那要如何發現最適合自己從事的天職呢?靠的並不是星座、八字或是性向測驗,《發現你的天職》建議必須運用「三重濾網」進行思考:

  • 是自己喜歡的事嗎?
  • 自己擅長的事嗎?
  • 是符合自己價值觀,覺得重要/重視的事嗎?
raw-image

喜歡的事(What)

  • 有興趣,想進一步瞭解
  • 想要把它當成工作來做
  • 對這件事會有很多想探究的疑問與知識

擅長的事(How),並非特定的技能或知識,而是能泛用在多種領域的天賦

  • 做的時候很愉悅
  • 很自然地就會去做
  • 做的時候沒有壓力
  • 會有存在感
  • 覺得很容易上手

重視的事(Why)--符合自己的「價值觀」

  • 自己相信且願意堅持的事
  • 不須外在動機(金錢、名聲)就能驅動自己去做的事

透過這三重濾網篩選之後,就能發現可以啟動「無限成長迴圈」的工作了,讓我們繼續往下看怎麼做。

三個步驟,逐步挖掘出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第一步:找到指引人生方向的羅盤--重視的事(價值觀)

當某件事能符合自身價值觀,會讓自己的動機永不減弱,不覺得膩。

以下是能夠幫自己找出價值觀的五個步驟:。

1. 列出價值觀的關鍵字

回答以下五個問題,藉此找出15個「價值觀關鍵字」

  • Q1: 尊敬的人或朋友、喜歡的角色有誰?理由是什麼?覺得其魅力何在?
  • Q2: 過去對自己影響最深的事或經驗是什麼?為價值觀帶來哪些影響?
  • Q3: 覺得現在的社會有什麼不盡理想之處?認為需要改變的方向
  • Q4: 問身邊的人「你覺得我會一輩子重視哪些事?」要有具體事例
  • Q5: 給別人建議時最想告訴對方的是什麼?最不想告訴對方的是什麼?

2. 將五個問題中梳理出的價值觀關鍵字整理成4~6種分類,並思考代表該類別的關鍵字

若以我自己為例,會是這樣的情況:

raw-image


3. 將價值觀從利益導向轉換成目的導向

重點放在自己「為何」而做最後期望達到的目的,以及願望達成之後,具體要展現什麼價值

4. 建立價值觀排行榜

把價值觀從「沒那麼重要」的基礎往上堆疊,一直到「最重要的」最終目的,讓自己了解自己價值觀的優先順序以及還缺什麼。

若以我自己為例,會是這樣的情況:

raw-image


5. 決定自己的「工作目的」

回顧過往是否有實現上述價值觀,提供他人價值的經驗,想出10個類似的經驗,並從中找出「想提供給人的價值」,把最多的項目設成工作目的

第二步:找出「擅長的事」(專長)

所謂的專長,作者指的是大腦中能夠為我們創造出成果的潛意識、情緒和行為模式(也就是自己天賦的「習性」)。重要的不是「改掉缺點」,而是「發揮才華」,琢磨我們的專長,成為無可替代的存在,讓專長成為他人認識/記得我們的最深印象,成為自己的光環。

回答五個問題,藉此找出自己的專長--找出10個優點

  • Q1: 到目前為止,有過哪些充實的經驗?
  • Q2: 最近一次因為他人表現不佳,覺得煩躁、心情亂糟糟是什麼時候?從中能否發掘 「別人做不好但自己很擅長」的事?
  • Q3: 問好朋友「你覺得我的專長是什麼?」
  • Q4: 如果明天辭職,目前的工作有哪些部分,會讓自己繼續想做下去?
  • Q5: 到目前為止,自己有哪些成就?是怎麼創造的?

思考上述的問題,寫出10~20個優點,再用「◎、○、△」這三個符號進行三段式評估。

◎:充實感滿分,也能締造出具體成果

○:很有充實感

△:還不太確定是否很充實

必須以◎標記的優點項目為主,發展出下一步

第三步:發展「喜歡的事」--有興趣、感到好奇的領域

會讓自己想探究「為什麼?」「怎麼會這樣?」「該怎麼做?」,想要了解的領域

要把「因為有興趣,所以才想做」的事當成工作,而不是「因為派得上用場才喜歡」的事,避免掉入「合理化陷阱」--用“有用”、“有價值”來界定。

回答以下五個問題,找出「喜歡的事」

  • Q1: 就算花錢也想學的事?
  • Q2: 你的書架擺了哪些類型的書?
  • Q3: 有哪些讓你覺得「能遇到真的太好了!」的領域或事物?
  • Q4: 有沒有讓你「想感謝的工作」?
  • Q5: 有沒有對社會上的什麼事情感到憤怒?想實際做什麼改變它?

接下來,就到決定「真正想做的事」的2 個步驟

  • Step 1: 透過「興趣 X 專長」假設出「想做的事」。挑選前面◎標記的專長來和興趣結合,重量不重質,不要自我設限,把想法列成清單
  • Step 2: 藉由前述第一步價值觀中的「工作目的」,進一步篩選出可以展現自己價值觀的工作

感覺步驟很多很複雜嗎?我以自己為例:我在「價值觀」的步驟裡發現自己有像價值觀是「賦能」--相信自己與其他人都能因為學習讓自己能力提升,而我的天賦之一是—擅長藉由溝通引導他人,而我喜歡做的事之一是閱讀商業好書,辦讀書會。所以,我就把「幫企業組織進行引導讀書會」作為我目前的工作之一,也實際從中獲得不錯的報酬。

成功,是在每個瞬間活出自己特色。

《發現你的天職》告訴我們,能夠活出自己特色的工作,就是我們的天職。要找到「實踐想做的事」的方法是:打開天線,從外界收集資訊。「雖然「真心想做的事」只能透過內省找到,但實踐真心想做的事的方法,很可能已經有人發展出來,正在實行了。藉由尋找這類實踐方法,我們就能一步步將「真心想做的事」轉換成工作。

Youtuber 老高介紹《發現你的天職》影片:



avatar-img
27.9K會員
183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重要的對話像是理念或政見的討論,通會都有以下三個共同點: 1. 一定會有歧異,參與對話的人不可能意見完全相同。 2. 對話過程感覺會很艱難、棘手。 3. 除了對話之外,還有後續其他的事要被完成,要導出實際的行動或改變 試著回想一下和別人進行重要的對話的經驗,結果如你預期嗎?相信不會每一次都順利。
改變自己不簡單,通常在「立定志向,信誓旦旦,從明天開始,一切就要變得不同」之後,過幾天就不了了之。或者我們會不承認自己立即需要改變,以及低估了惰性的力量,導致不知如何有效進行改變。 《零阻力改變》要告訴讀者的是—想要改變行為,需要找出妨礙自己進步的弱點,量身定做策略來跨越障礙。
談到影響力,也許你認為「那是政治人物/ 明星/ 網紅才需要的,與我無關」,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處在一個影響力交互作用的世界,既受到他人的影響讓我們產生目標與期望,我們也對他人產生影響。影響力就如同「星際大戰」裡無所不在的原力,端看你是否能夠察覺並運用。若能夠發揮好的交互影響,將會得到互利的結果。
達利歐認為,如果沒有建立自己的「原則」,那麼在每天在因應諸多大小狀況時,就必須每一次都像第一次碰到一樣,被迫個別、快速且不假思索地因應。但「太陽下無新事」這句話適用在大多數情況,只有極少數的情境是獨一無二、無法歸類的。如果我們發展出妥善處理大多數重複情境的優質原則,就能更加迅速地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幸福感來自於兩大領域:愉悅感與目標感。對人類來說,感受到愉悅或是痛苦與否很重要,是否有明確的目標感包括目的、方向、進展、成就也很重要。 衣食無缺但無所事事、覺得空虛無法讓我們感到幸福,持續處於折磨與痛苦的情境下努力奮鬥,也斷然稱不上幸福。「幸福」發生於我們感受到「愉悅感」和「目標感」之間的最適平衡。
在我帶領「人生轉型工作坊」過程中參與者的回饋,或是和同處於中年轉型階段的朋友,我常會聽到一種看似兩難的情境「改變的過程我不想給我自己太大的壓力,畢竟壓力對身心健康不好,但又對於自己目前的狀態不滿意,該怎麼辦呢?」。原本我對此也沒有什麼好答案,但在讀完《開啟心流的升檔練習》之後,我就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重要的對話像是理念或政見的討論,通會都有以下三個共同點: 1. 一定會有歧異,參與對話的人不可能意見完全相同。 2. 對話過程感覺會很艱難、棘手。 3. 除了對話之外,還有後續其他的事要被完成,要導出實際的行動或改變 試著回想一下和別人進行重要的對話的經驗,結果如你預期嗎?相信不會每一次都順利。
改變自己不簡單,通常在「立定志向,信誓旦旦,從明天開始,一切就要變得不同」之後,過幾天就不了了之。或者我們會不承認自己立即需要改變,以及低估了惰性的力量,導致不知如何有效進行改變。 《零阻力改變》要告訴讀者的是—想要改變行為,需要找出妨礙自己進步的弱點,量身定做策略來跨越障礙。
談到影響力,也許你認為「那是政治人物/ 明星/ 網紅才需要的,與我無關」,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處在一個影響力交互作用的世界,既受到他人的影響讓我們產生目標與期望,我們也對他人產生影響。影響力就如同「星際大戰」裡無所不在的原力,端看你是否能夠察覺並運用。若能夠發揮好的交互影響,將會得到互利的結果。
達利歐認為,如果沒有建立自己的「原則」,那麼在每天在因應諸多大小狀況時,就必須每一次都像第一次碰到一樣,被迫個別、快速且不假思索地因應。但「太陽下無新事」這句話適用在大多數情況,只有極少數的情境是獨一無二、無法歸類的。如果我們發展出妥善處理大多數重複情境的優質原則,就能更加迅速地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幸福感來自於兩大領域:愉悅感與目標感。對人類來說,感受到愉悅或是痛苦與否很重要,是否有明確的目標感包括目的、方向、進展、成就也很重要。 衣食無缺但無所事事、覺得空虛無法讓我們感到幸福,持續處於折磨與痛苦的情境下努力奮鬥,也斷然稱不上幸福。「幸福」發生於我們感受到「愉悅感」和「目標感」之間的最適平衡。
在我帶領「人生轉型工作坊」過程中參與者的回饋,或是和同處於中年轉型階段的朋友,我常會聽到一種看似兩難的情境「改變的過程我不想給我自己太大的壓力,畢竟壓力對身心健康不好,但又對於自己目前的狀態不滿意,該怎麼辦呢?」。原本我對此也沒有什麼好答案,但在讀完《開啟心流的升檔練習》之後,我就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Yao分享了閱讀《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的心得,並希冀能幫助迷茫的學生和畢業生找到理想的職業。文中強調選擇未來的心態與自我意願的重要性,呼籲人們不要單純追求高薪,而是應該尋找能激發內心熱情的工作。藉由個人的經歷,作者探討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和滿足,並鼓勵讀者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與志向。
Thumbnail
你對「天職」的定義是什麼? 小時候就讀過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當步入人生下半場,雖然還是經常對人生充滿疑惑,但也深深感受到,當能發揮自己的「天職」時,往往能感到最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天職是什麼? 簡單來說,天職就是能讓你發揮所長,又能帶來內心滿足、感到有意義的工作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在追求所謂的夢想工作時,我們常常忽視了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或者過於理想化。本文探討了夢想工作的一些困難和挑戰,提醒人們在追求夢想工作時需要理性和實際。書中引用了一些作者的見解來引起人們對於「夢想工作」的反思。
Thumbnail
在茫茫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常常面臨許多選擇。其中一個最大的選擇,便是我們應該走哪條職業道路。究竟,我們應該追求那份真心熱愛的工作,還是選擇一條看似穩妥但未必讓我們心之所屬的道路呢?
Thumbnail
作者介紹瞭如何從『為了改變自己而努力』轉型成『為了發揮才華而努力』的過程。他分享了一些重要的公式和圖解,幫助讀者更容易地找到想要做的事。同時,書中提到了找出喜歡的事和擅長的事之前,先找出『擅長的事』的重要性,並且強調瞭如何將興趣轉為收入進而進入無限成長迴圈。這篇文章充滿豐富而有系統的內容,值得一讀。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實際且邏輯性的方法規則,讓讀者依循自我理解公式去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作者在書中清楚定義了「喜歡的事」、「擅長的事」與「重視的事」,讓讀者更好地釐清自我,找到人生公式,實際在生活中執行。
「許多人總是懊惱著,為什麼對某些人而言,結合生命中的興趣與志業這麼容易,對於你而言卻這麼困難?你總是難以回答「長大後要做什麼」的問題,你對於許多事情都展現了高度興趣;你總是埋頭投入每個興趣,卻又再深入鑽研瞭解過後,感到無聊。」 有可能,你並不是沒有目標,只是被文化高度浪漫化的「天賦說」侷限了你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
Thumbnail
職業興趣是一種個性的展現。換句話說,職業表達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環境感,而不單單是指一份工作職務或技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Yao分享了閱讀《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的心得,並希冀能幫助迷茫的學生和畢業生找到理想的職業。文中強調選擇未來的心態與自我意願的重要性,呼籲人們不要單純追求高薪,而是應該尋找能激發內心熱情的工作。藉由個人的經歷,作者探討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和滿足,並鼓勵讀者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與志向。
Thumbnail
你對「天職」的定義是什麼? 小時候就讀過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當步入人生下半場,雖然還是經常對人生充滿疑惑,但也深深感受到,當能發揮自己的「天職」時,往往能感到最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天職是什麼? 簡單來說,天職就是能讓你發揮所長,又能帶來內心滿足、感到有意義的工作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在追求所謂的夢想工作時,我們常常忽視了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或者過於理想化。本文探討了夢想工作的一些困難和挑戰,提醒人們在追求夢想工作時需要理性和實際。書中引用了一些作者的見解來引起人們對於「夢想工作」的反思。
Thumbnail
在茫茫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常常面臨許多選擇。其中一個最大的選擇,便是我們應該走哪條職業道路。究竟,我們應該追求那份真心熱愛的工作,還是選擇一條看似穩妥但未必讓我們心之所屬的道路呢?
Thumbnail
作者介紹瞭如何從『為了改變自己而努力』轉型成『為了發揮才華而努力』的過程。他分享了一些重要的公式和圖解,幫助讀者更容易地找到想要做的事。同時,書中提到了找出喜歡的事和擅長的事之前,先找出『擅長的事』的重要性,並且強調瞭如何將興趣轉為收入進而進入無限成長迴圈。這篇文章充滿豐富而有系統的內容,值得一讀。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實際且邏輯性的方法規則,讓讀者依循自我理解公式去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作者在書中清楚定義了「喜歡的事」、「擅長的事」與「重視的事」,讓讀者更好地釐清自我,找到人生公式,實際在生活中執行。
「許多人總是懊惱著,為什麼對某些人而言,結合生命中的興趣與志業這麼容易,對於你而言卻這麼困難?你總是難以回答「長大後要做什麼」的問題,你對於許多事情都展現了高度興趣;你總是埋頭投入每個興趣,卻又再深入鑽研瞭解過後,感到無聊。」 有可能,你並不是沒有目標,只是被文化高度浪漫化的「天賦說」侷限了你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
Thumbnail
職業興趣是一種個性的展現。換句話說,職業表達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環境感,而不單單是指一份工作職務或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