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記得多愛自己一些!」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已經是20年前的話,現在想想還是覺得受用。
當時為什麼不當一回事呢?
-沒那麼嚴重吧!
-我還年輕,還有很多資本(可以揮霍?)
-愛自己,應該......先顧好眼前的事情,有空再說
-這句話聽起來好軟弱......
好漢不提當年勇,只是一切莫再提。
那又為什麼現在覺得受用?因為就在前幾年身體出了狀況,過度(習慣)壓抑的自己不知道已經瀕臨臨界點,壓力刺激了情緒,一邊拖著無法掌控的身體狀況,一邊苦撐工作。
抱歉,事情當然不是正面告段落。
一波波壓力襲來,情緒滿點,我卻沒有妥善處理,又再次刺激情緒。反覆幾次之後,我只好按下暫停鍵,讓生活所有一切都先暫停。當然,還有後續自律神經失調等問題。
千金難買早知道,萬般無奈想不到。
許多人對於照顧自己有很多誤解,包括我自己。
1.「道理我懂,我明白,可是我有更重要的事情,所以等忙完再來思考這些小事情。」- 永遠把自己放在最後頭,不斷把超乎過度負荷的事情塞到生活裡,很可能換來筋疲力盡的結果。輕忽的小事其實是壓垮自己的那根稻草。
2.「我有什麼資格呢?明明一堆事情做不好,工作表現不如預期,總比不上別人。」- 當你反問內心有什麼資格時,已經是踏錯第一步,因為缺乏自我價值自然不認為需要做任何關心自己的動作。
3.「我真的太忙,賺錢要緊,反正我可以撐住,照顧、呵護自己這種都只是理想。」- 連自己都可以不重視了,沒時間這種藉口好像也不太要緊,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很多人可以花時間保養車子、3C產品,整理房間,卻不想花點時間充分整頓自己,很明顯是本末倒置的行為。
我以前有個錯誤觀念,會將心理與生理開來看,直到一天有人提醒:「心靈不也是身體的一部份嗎?」對欸,我怎麼沒想過。
好的心理狀態可以邁向健康,疾病disease就是dis(缺乏)加上ease(放鬆)兩個字組合,懂得放鬆,讓身體呈現有彈性的狀態是遠離疾病。
睡眠不足、工作壓力爆表、長期情緒緊張,現代人常見的問題,我也曾深陷其中。分享Heibon努力執行的四核心元素,分別是運動習慣、飲食營養、充足睡眠以及冥想靜坐。
對於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壓、中風等問題可以有效降低發生機率,這四個元素串起一個正向循環,實質上改善身心的負擔。
有很重要的目標,它能幫助「縮小杏仁核」。
杏仁核
是邊緣系統的皮質下中樞,有調節內臟活動和產生情緒的功能。引發應急反應,讓動物能夠挺身而戰或是逃離危險。
生活總是會有不如意,將自己長期放在一個充滿壓力而沒有任何緩衝的環境,杏仁核,這個負責「情緒」的中心頭也不回開始運轉,糾結的負面情緒會強化記憶、更堅固成形,愈久愈難受,繼續刺激著杏仁核,踏入無可自拔的惡性輪迴,比較糟糕走向是會帶你陷入焦躁、持續性焦慮,最後失控。
四核心裏頭的內容大多人都耳熟能詳。
想想現在你拿到一張考卷,上面題目寫著:「請問要如何維持好的活品質,擁有健康的生活呢?」想必答不出以上提到的內容。
那麼試著回答另一個問題,既然你會如此回答,那為什麼不現在開始做呢?
與其糾結自己是否做不好、別人怎麼看待,不如把目標放在「提升生活品質」、「定義屬於自己的快樂」等等,感受進步,就從善待自己開始。
讓心靈在好的狀態,擁有快樂便能擁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