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0|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淺淺談-佛洛姆【自我的追尋】四種人格分類心得(part1:接受型人格)

raw-image

一、複習回味佛洛姆課程

先前又把紀老師的佛洛姆課程,再拿出來重新反覆聽了一遍,深深替體悟自己第二次的吸收與思路,又比第一次來的熟稔與深刻。




首次聽課,由於對佛洛姆一無所知,因此僅能處於被動性、單方面地接收資訊;但來到第二次聽課時,因為第一次地聽講已奠基了相關基礎概念,腦中稍微已有個略顯模糊的框架。

如同老師說的,第一次聽課時,先大致抓住某個哲學家的基本思考邏輯,第一次就把各種邏輯打通的話,接下來就是哲學家的思路轉彎、邏輯反轉的show time,若是一開始的基礎邏輯沒打通,到後面可是會看不到他們的車尾燈的哈哈


二、四種類型人格分類的心得反思:

以下是課程第四週【自我的追尋】文本中,討論到的四種類型人格分類的心得反思。

(一)接受型人格

首先,第一種為【接受型人格】。此類型人格將把「愛」翻譯成:我要被愛、被接受。


1.錯愛方式

我們都希望自己是被愛、被接受的,但我們的作法最後總是與愛的本質背道而馳

由於缺乏安全感,因此時常在面對愛的對象時,過度用力勉強、過度在意解讀、放大檢視與過分要求,導致距離太近、太逼迫,結果淪為彼此感到窒息, 無法呼吸。


2.雪上加霜的危機處理

發現了危機問題的接受型人格,會淪為先低頭、讓步、妥協、犧牲的那個人,放下了自己、丟掉了自己,甚至沒有了自己。

問這些人為何如此這般,他們的出發點不外乎是說:「以和為貴最重要,為了大局、為了不傷和氣著想,自己也不是太重要,退一步求全好像也沒什麼損失。」


時常刻意把自己的想法、感受、苦衷與憤恨給刪除,但那些過度地、被死命壓抑的,它們始終存在,終究會在午夜夢迴時,回歸於我們的無意識中,化身為夢魘,回來騷擾我們。

接受型人格的人深知,他長期把自己犧牲掉,把自己掏空,將所有東西都獻給了他人,但他會試圖催眠自己,雖然犧牲是痛苦的、撕裂的,但若是犧牲自我,能藉此讓自己的格調上升、那麼為家族、為群體的自我犧牲是光榮的、是會受到感謝、愛戴、認同與敬重的。接受型人格終將沉浸於一種「自己愛上自己的悲劇之中」的戲碼。


3.當現實不以自己的悲劇戲碼上演時

但當身邊的人所給予的回饋,不與接受型人格自身的期待相稱,或是不能領受自己的犧牲奉獻的付出時,就會產生一個難以承受的落差感,陷入「我都付出了這麼多、都給了我全部能給的了,為何對方還是這樣」的負面迴圈。


接著身旁的人開始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產生一個疑問:

但誰要你犧牲呢?

但我沒有跟你要這些啊?

「等一下,所以你之前做的那些,實際上你並不喜歡,你之所以做這些行動,都是以被逼迫的心情來迎合我們的嗎?」


接下來,接受型人格可能會徹底崩潰,發現自己掏心掏肺所犧牲的一切奉獻,都是如此不值,又再度錯誤地歸納出一個謬論,向對方說出:「沒關係,不是你的問題,一定是我還不夠好,所以才會是今天的下場」

但是痛徹心扉後,另一方面即是憤世嫉俗、自暴自棄的開始

起手式大多開始顧影自憐地話當年,怪原生家庭、怪先前的對象、怪別人眼光不夠好、怪其他人眼光低俗,看不出自己可是一塊未琢磨的寶石;怪時代、怪環境、怪社會價值觀、怪社會體制,「要不是當年如何如何,我才不會這樣選擇,就是因為如何如何,我現在才會淪落到這樣,要是我XXOO,我現在絕對是OOXX。」

怪東怪西、怨天尤人,就是沒有勇氣,去直視面對自己心中最深層、最醜陋的恐懼與自卑。


4.有毒的思維價值觀源自生長環境

接受型人格在早期已被根深蒂固植入「不要有自己的主見,順從比較安全、甚至比較省力」的信念。


就算有自己的想法,但始終無法拉到意識層次,意念一直被打壓回去,無法伸張,產生一生都被牽著鼻子走的「怨」。

這樣的性格特別容易吸引到壞的因緣機遇因為這樣的劇本會將自己設定成被欺負的苦情受害者這也大大影響一個人所散發的氣質與磁場。


長期下來,我們會開始偏好悲劇,甚至深陷在自認的深切悲劇中,試圖找自己的位置與價值。最終我們會愛上自身的悲劇,一邊怨嘆,卻又無法打破這無止盡的惡性迴圈,也催生了最絕望的「習得性無助」


然而,在這撕裂掙扎的過程中,自身心中早已有答案 ,面對旁人的追問與釐清,我們卻害怕地被看穿、被誤認為是「自私」的人,藉以左閃右躲、顧左右而言他的方式,來迴避對方的試探。


另一方面,卻又矛盾弔詭地,在這往復對答之中,暗自嵌入自己預設答案,用不著痕跡、雲淡風輕、故作鎮定的方式,引領對方進入自己已設下的對話迴路,並生成自己預想的結果。


接受型人格根深蒂固地認為,「有自己的想法主見是一件很自私的事,不為長遠大局與人際關係著想的信念。更恐懼的是,當你有自己的想法時,會被他人認為你是一個自私的人。」


5.佛洛姆的觀點反轉

因此佛洛姆提出一個很違反邏輯、卻值得深思的觀點:「對接受型人格來說,他們的自私從來不是只愛自己、愛自己太多,而是不夠愛自己。】


若是讀到此處,發現自己疑似【接受型人格】的朋友,那麼誠摯邀請你,從現在開始,不要再覺得你的想法意見不重要,不要輕易犧牲、取消自己的感受與情緒,不要輕視、不要壓抑、不要憋忍自己的情感和苦痛,不要再悶不吭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試著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照料看顧自己的一思一念它們都是你存在於世的重要一絲一縷,並且適度地傾瀉訴說出來,讓別人知道,也能更認識自己,這些並不是什麼自私行為。人生之途上,會遇到許多帶給我們快樂與苦痛的人,留下快樂,別再深陷駐留於苦痛中。


6.結語

之前閱讀的【我可能錯了】這本書中,也提及了:

當你對某人關閉心房時,對方可能沒有感到明顯傷害、不痛不癢,但你會。

你或許已經嚴重地被自己的放不下的困惑、傷痛、憤恨,給凌虐地滿身是傷。


就像有一把槍,槍口面向鐘樓開了一槍,就將時間凍結,你感覺你的生命似乎一直停在過去的某一刻。從那刻起,你當下體感時刻斷成兩半,而至今仍走不出那天的那個晚上。

我不會叫你放下那些無法想像的傷痛與憤恨,和解與寬恕也絕非易事,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但永遠別忘記,不論發生什麼事,不管他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如何評價你,你不用任何方式去證明你的價值,光是存在本身,你就是最棒的、最重要、是值得被愛的了,不要再犧牲了,不要再耽溺過去了,是時候將悲傷與困惑折疊整理好,邁開步伐,隨著時間一起共舞向前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伊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