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讀書筆記#2:找回健康的自我表達─《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自我療癒聖經》

很感謝這本書的作者佩特.沃克,以及譯者陳思含心理師,讓我有機會能在書店遇到這本書,我記得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僅僅讀了一小段,我就不得不放下它,喘口氣、沉澱一下心情,當時我還不知道自己在經歷什麼,只覺得好像胸口很悶,很多感受在心理彼此碰撞,而現在,在心理比較健康的狀態下去回想,我當時就是經歷書中提到的「情緒重現」 (emotional flashback)

建議大家,還是在有良好關係的支持、或是有穩定諮商的狀態下,去閱讀這本書,因為書中提到的一些案例,或許會勾起我們傷心的往事、以及當時沒有消化的情感,過去的記憶和情感不會消失,當我們閱讀這本書,就會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一樣,一次面對許多強烈的情緒湧現。所以要先找好自己的支持系統,萬一超過自己能夠負荷的程度時,至少有人可以求助。


------------------------------------------------------------------------

一、情緒重現


那麼,說回這本書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辨識自己正在情緒重現。誘發因子有時候很難辨認,也很難去避免,因為有時候只是別人一句無心的話、影劇中的一句台詞,便會勾起我們內心最深的痛苦記憶,所以,幫助自己脫離情緒重現的方法,是辨識自己正在經歷它,而情緒重現的當下,通常會有幾個反應:

覺得渺小、無助、無望,強烈的時候會變成羞恥感,以至於我們不願意外出或露臉。另外還有,感到脆弱、緊張不安、容易受傷。

情緒重現的時間長短不一,短的或許數分鐘,長的則可以持續好幾週、甚至超過一個月。在情緒重現的當下,會覺得那種痛苦彷彿是永恆的,不會消失,但是並不是這樣的,這個情緒重現是小時候遇到重大創傷,卻沒有人幫助自己的痛苦,這種痛苦你的心裡一直記得,所以遇到誘發因子時會被召喚出來,讓你「覺得」自己回到了小時候無助、無望的感覺,可是,請記得,你現在是大人了,擁有小時候所沒有的體格、心理力量與外部資源,你是安全的,不要害怕去向外尋找,你總會找到有人願意並且有能力幫助你,不要放棄,一定可以的


------------------------------------------------------------

二、內在與外在找碴鬼


不知道你們的腦中,會不會有一個一直在下達指令的聲音,有時候這個聲音會突然變的非常刻薄與嚴厲,不停向內責怪自己,或是向外變成批評別人。請記得,遇到這個聲音時,喚醒你內心自我保護的憤怒,請它立即停止,因為這個聲音具有腐蝕性,會傷害自己與別人的心。

我也想告訴你,這不是你的錯,是你在孩子的時候,因為父母忽略、或在言語和情緒上虐待你,使你的超我 (super ego)必須高速的運轉,讓你快速學習父母的準則並隨時保持完美,好幫助你在危險的童年時期生存下來,當這個生存模式持續夠長的時間後,這個超我會被內化成自我認同的一部份,會認為自己必須時時刻刻完美,否則便會遭到攻擊。

當有一天,你發現了這個聲音,就是時候來好好認識他了。他並不是你需要割捨的一部份,他一直都會是你的一部份,準確來說,他是你小時候受到太大的驚嚇所產生的,他的聲音之所以這麼嚴厲,告訴你─不要做這個,否則會完蛋,不要做那個,你會後悔。這種種恐嚇的聲音,起初是為了保護孩子的你,免於受父母的情緒攻擊,可是現在,你已經長大了,不再需要在父母底下生存,而是可以好好做為一個成年人生活了,所以不需要感到害怕,很多事情,真的沒有那麼可怕或無法挽回。

這個聲音,在有意識的去面對之下,會慢慢變得柔和,會變成溫柔提醒你的一種聲音。



------------------------------------------------------------

三、哀悼和言語抒發


哀悼與抱怨不同,哀悼是一種認知到自己失去了什麼,好好面對失落所產生的反應。而抱怨則是相反,因為沒辦法面對現實帶來的失落感,而不停的將自身的挫折感轉嫁到別人身上。


華人的社會裡,不難見到充滿怨氣、不停抱怨的父母 (尤其是母親XD),真的得說華人社會的母親們,你們辛苦了,迫於社會的框架與限制,做了許多自己不願意做的犧牲,只為了成為別人眼中的好媽媽、好妻子。可是同時,我也必須說,有很多的孩子被母親的怨念和自以為偉大的犧牲奉獻所綑綁,被捲入母親的情緒裡,充滿著負罪感,長大後像一具空殼,找不到自己的感受和存在的意義。

當母親喋喋不休的要孩子按照她所想的去做,缺乏同理心去關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時,其實孩子在情緒上是長期被遺棄的,這樣的傷害非常隱晦而難以發現。但是孩子內心慢慢會發現,他好像和別的孩子不同,他沒有自我。

一個人要能長出自我,需要有別人的鏡映,也就是別人像一面鏡子一樣,反照出孩子自己的狀態,比方說,孩子很興奮的跟母親說,我今天做了一個手工藝,母親開心的回應他:「哇!好漂亮」,透過母親的表情、語調和說話內容,孩子才會知道,原來我做這件事很開心,並且值得被關注和肯定,孩子從母親的眼中看到了滿足與快樂,她便會知道,自己是被愛著的。反之,如果孩子很興奮地去找媽媽,結果母親完全沒有任何表情或回應,甚至連眼神接觸都沒有,孩子便無法感知到自己的存在,這樣的情感忽略,其實是一種非常大的傷害。

書本中提到,言語抒發能療癒遺棄感健康的自我表達能力,是療癒的第一步,不論是透過書寫,或是找諮商師、值得信任的朋友訴說兒時的經歷,都是很好的方式,讓你的自我慢慢從孩子的樣子長大。

我曾經聽過一個比喻,當我們種下一顆向日葵的種子,它卻不生長,我們不會怪它─「妳怎麼不長」,而是確認它有沒有足夠的陽光、水和土壤中的養分,同樣的,我們的心靈也是小小的向日葵,它長不大是因為環境沒有養分,而不是我們本身的問題。

好好的為你兒時應該得到卻未曾得到的滋養與愛護哀悼,唯有願意面對自己失去的,才有機會痊癒和成長,願曾經受過傷的你,也能被治癒。



---------------------------------------------------------

這本書真的很珍貴,裡面還有很多我沒有提到的自我覺察與療癒方式,很推薦大家直接去看書,好好療癒自己的心。

如果喜歡自我成長和療癒書籍的人,也歡迎留言分享和鼓勵,讓我更有動力分享好書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勇敢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