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我在大陸北方某大城市擔任商場總經理。商場總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從業人員近千人,我的責任不小。經營得當,大家有飯吃;經營不善,則可能影響數百家庭生計。
商場周末活動
其中,商場外牆的諸多廣告看板是一塊重要收入來源。眾多品牌願意砸重金投放廣告,以獲得市場曝光,而我們則從中獲取可觀的收益。然而,這卻成了我此次危機的導火索。
休假結束,準備搭機返回北方時,突然接到同事來電,聲音急促:
“工商局來了幾個人,把我們財務室將近一半的資料搬走了!”
原因是戶外廣告未及時更新審批,涉嫌“不當得利”。
其實,這事早有端倪,我亦透過不同管道處理中,沒想到趁我休假時,他們直接動手了。他們怎麼這麼急?怎會這麼巧在我不在公司的時候來?我們代理主管就不能多周旋一下,等我回來再談?這其中水有多深,我心裡已有底。
隔天下午,消息確定:因逾期半年未審批,罰款¥800萬。果然如推測結果,這消息只是口頭傳達,沒有正式文件。
作為新上任的商場一把手,遇到這種情況並不罕見。當地勢力往往會“敲打”新來的外來主管,先來個下馬威,看看你能不能扛住。若能頂住,你就能在這片土地站穩腳跟;若撐不住,那就只能成為他人案板上的魚肉。
當時,總統大選正如火如荼,一位台灣黨務大員來當地宣慰台商,順便拉票。我有機會與他碰面,提及此事。他表示願意幫忙協調,兩邊一家親嘛! 幾天後,一位隨行台商朋友傳來消息:
“已經找到人了,對方願意以¥400萬解決,算打五折吧。”
但我心裡清楚,這位台商會從中抽多少“協調費”根本無法確認。如果我答應這條件,恐怕我自己離下台也不遠了。
兩天後,事情出現了轉機。
商場內一位承租鋪位的手機銷售商主動找上門,神秘地說:
“最近聽說工商局在查你們。”
這可不是簡單的“馬路消息”,顯然他掌握了一些內幕。
他進一步表示,他自己還經營著一項“特殊業務”——代辦出國留學移民。這類業務,沒點背景是不可能做的。我意識到,他能說出這番話,意味著他在當地真有認識一些人。或者,受託來傳話的。
於是,我裝作若有所思地回應:“可以聊聊看,如果有什麼應酬飯局,你的所花費用可以拿發票過來找我報銷。”
幾天後,他再次來訪,直言已經談妥,但有一個條件——他希望拿下商場電扶梯下來最好的兩個鋪位。租金照付,一分不少,只要把位置調整給他經營。
此外,他還希望我組織一場飯局,讓地方相關人員見面交流。
飯局當天,場面低調卻不失分量,餐費約¥1萬,不算鋪張。但讓我驚喜的是,席間果然來了一位當地的大領導。原來我太高傲,沒交到對的"朋友"啊。
這意味著,這場“考驗”已經結束,我的新任地位基本穩固。
飯局上,沒有人明說這件”正事”,但我適時表達了自己的拜碼頭態度:“初來乍到,內部管理還不夠細緻,若有不周之處,請多多包涵。”
最終,我以兩個鋪位調整、一場飯局,換來了這場危機的平穩落幕。而這20多天的心理煎熬,也終於畫下句點。
這次危機雖然驚險,但我度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