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生命的醜陋與美好總是相連,於是我們願意用溫柔的方式去理解這個世界。」——《一隅有花 Withering Calendar》
前陣子寫的那篇爭議文,後來引發網友關於「教養」的諸多討論,很奇妙,同一篇文章,有些人認為我已經教會小孩了,而有些人則緊咬著我沒教、甚至亂教,我兒子放出來後會危害社會(?)。相同的文字,大家各自解讀,並有自己的觀點與想法、互相討論,激發出更多不同的思考,其實我覺得是很美好的。因這樣的激盪與火花,可以讓更多媽媽回到自身上思考,究竟什麼樣子的教育是適合自己跟孩子的。雖然對被引發強烈情緒的部分網友們感到抱歉,畢竟那並不是我一開始想造成的結果,但我真心覺得那篇文章很有意義。
恰巧前幾天帶孩子們露營,Q寶吃中餐前看到同行的小朋友吃著冰淇淋,他也很想吃,卻被爸爸狠狠拒絕了。拒絕的當下,他非常不高興,可不知道為何,他口中的指責竟是衝著我來,而非爸爸(攤手),即使我跟他解釋,是因為準備要吃飯了,所以才不買,可他依舊不滿。就這樣他一路抱怨著,我們移動到下一家店,他看到他更想買的魔術方塊。
「你快跟你媽道歉,我就買給你。」爸爸想替他緩頰,但我不願意接受這種條件交換式的道歉,我希望的是他真心明白自己哪裡沒做好,道歉與否反而不是我在意的重點,而我的拒絕也引發他更強烈的不滿,他氣得直接離開店家。「你可以生氣,但你不能離開我們的視線範圍,否則我們就結束行程,直接回家吧!太危險了。」我大聲跟他說,畢竟他離我非常遙遠,但說的同時,我一面感受到自己對他生氣的不接納。
那份不接納是因為我心中有挫折,「為什麼已經教他好好表達自己的情緒這麼久,他生氣時最先出現的語言,卻依然是攻擊?」也有一份委屈,「明明最先拒絕的人是爸爸,被抱怨的卻是我⋯⋯」心中有了這些情緒的我,口中雖然說著他可以生氣,但我其實心裡知道,我沒有真心接納他的情緒。回家後,我不停地反思自己,下次可以怎麼調整,才會比較靠近我更喜歡的方向,卻一直沒有答案。剛好今天下午,我再回看了那篇引發網友正反討論的文章,有人提到「教養」的本質是什麼?我在問著自己的同時,答案似乎也慢慢浮現了⋯
對我來說的教育或是教養,是不停地回到我自己身上,對我的靈魂提問,透過每個不同的事件,我真正想教會孩子的是什麼?並且我想要選擇用什麼方式,陪伴他學會這些?往往透過這一次次的探問,我會更清晰自己的方向,與想成為的媽媽模樣。
有趣的是,我最常被團體成員或周遭朋友問到的問題是,我到底是怎麼辦到的?不管是我對待孩子的方式,還是為了更好的陪伴他們,所想出來的一次次應對方法,我究竟是怎麼辦到的?而答案或許是因為「教養的本質」對我來說僅是「真實的面對自己」。唯有當我真實面對自己,我看見自己在教育孩子時的做不到、沒做好與不完美,可我也同時看到了自己的那份不放棄、堅持與努力。這些看見,讓我心中長出一份柔軟與寬容,我理解孩子也跟我一樣,我第一次學習當媽媽;而他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我們都是一樣的。
我們一起學習用自己更喜歡的姿態,來回應他人與外界,我接納了自己的不完美,自然可以接納孩子的學不會。重要的是,我們都願意為了自己、為了關係,再調整與修正,往自己更喜歡的路上前進,我們一起成長著,而這樣的「一起」,是我很喜歡也很享受的。雖然此刻的我,依然無法完全接納孩子的生氣或對我的攻擊,但至少我接納了此刻我們的真實,我們都不夠好,那也沒有關係,我相信這份接納的力量,會讓下次的我們,有機會再往前調整一點點,這樣就夠了。
每個人都可以有屬於自己對於教養的看法與選擇,我始終覺得一百個媽媽,就會有一百種當媽媽的樣子,只要清晰自己與喜歡就好,感謝那篇充滿爭議的文章,讓我從中又有了新的學習與體驗。你呢?對你而言,「教養」的本質又是什麼?
也想一起練習真實面對自己,並接納自己與孩子的不完美嗎?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代表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歡迎來<幸福時光屋>公益體驗,一起練習邁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