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母親一起用晚餐,天氣很冷,我們邊開電暖器邊吃著我買的一盒400的國產草莓。已屆花甲的母親吃很少,她對草莓和牛生蠔等高級食材毫無興趣,但卻有幾種滋味令她懷念不已,這幾年翻來覆去總不斷提及。
母親當年選擇嫁給什麼都沒有的窮小子。她選擇從碾米廠那一代唯一的女孩,落入凡間變成與窮小子一起挨餓、天天哭泣的媳婦。補充一下,外公外婆當初說妳要是敢嫁就不要再進家門,結果母親真的嫁了,就換成外公外婆一直在念叨。我總覺得如果父母想阻止孩子最一件事,最好的手段還是不要威脅她,而是要試圖理解她。果然一威脅母親就結成婚了。
母親人生念念不忘的食物沒過:青橘子,雞蛋,魷魚片。
初結婚時兩人窮到連過年拜拜的三牲都買不起。母親口袋沒有半毛錢可以辦年貨,自然也沒有紅包可以給娘家人。她不敢讓家裡人知道自己過不好,乾脆就不回家。她在小年夜時到菜市場晃悠,看到攤販上一簍簍的綠橘和百合花。
母親看著綠橘,對酸味的直覺想像讓她口裡一下充滿唾液,隔壁攤盛開的粉紅百合花飄來淡淡花香,她看著滿眼的紅花綠葉,在心裡讚嘆著這畫面可真美。後來父親想到年前大家都在大掃除,應該有些什麼活可以幹,他倆挨家挨戶詢問需不需要幫忙,問到一間鄰居想委託師傅洗抽油煙機。那一攤賺了八百,夫妻倆買套小三牲,總算撐過這個年。
而後父親的收入依然不穩定了一段時間,就算生小孩要坐月子或餵奶,也常常吃不起營養的東西。母親說道那時最常吃的是豆芽、白菜,好一點的時候有豆腐雞蛋,就很滿足了。
「只要能吃到雞蛋就好。雞蛋是最好的。」所以母親至今依然每週都要買盒蛋,每隔一二天就要準備雞蛋料理給家人。
最後是魷魚片。
早年的苦日子讓父母養成極為節儉的習慣。即便晚年好過一些,對金錢的不安感也讓他們總把「生存」放優先,不是過生活。他們自然而然地捨棄了許多享樂。窮到響叮噹的歲月,唯一的樂趣就是機車旅行和烤魷魚。
魷魚不會去買攤販烤好的,太貴了。母親自己買一片在家裡用瓦斯爐烤,烤出香味後刷上辣椒醬,放入袋中。夫妻倆就帶上這片自製烤魷魚,做著父親的野狼往淡水揚長而去。
望著淡水日落,縱然生活壓力仍在,卻也在短暫地片刻中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雖然經濟環境在兩個小孩出生後略微好轉,但對夫妻倆來說,「東西只要能用就好」、「食物需新鮮但不用稀貴」的觀念仍然深植在他們腦海。至今他們很多東西都不買,從家具、室內裝潢到餐餐不可少的鹹菜紅糟肉辣椒醬,無一不親自動手製作。動手的過程倒也帶來不少生活情趣,算是一種附加紅利了。
食物不用稀貴,舌尖對滋味的刺激終會消褪,但美好的滿足情感會永存。
母親的廚藝不算好,再怎麼努力,烤魷魚片的滋味客觀來說也就那樣。
我想真正讓她覺得念念不忘的,是那滋味背後代表著與父親胼手胝足打拼、兒女還可愛的歲月吧。
你有什麼關於美味的記憶呢?歡迎留言告訴我,你人生中嘗過最美味的味道以及這個美味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