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每次和朋友們聊到找工作要注意什麼?我的標準回答(也是多數人共識)不脫離以下三個要點:第一,防詐騙(千萬別以為只有小白會被騙)。第二,大公司優先於中小企業。第三,試著先了解你未來的直屬主管是誰,為人處事的風格為何?
關於第一點,請多看看政府的求職防詐騙宣導,不再贅述。千萬別聽到政府宣導就把頭轉過去,嗤之以鼻。這些看起來不生動的官方制式宣導,可都是凶惡職場一則則血淚(或欲哭無淚)提煉出來的「劇本」。
套句剛逝世的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常說的那句美國民間智慧:如果我知道往哪兒去會死,那我就不走那條路。
是的,避免失敗是成功的一半。
身為巴菲特的事業夥伴與摯友,多智的蒙格永遠把「少犯錯」當作第一條警語。
至於第二點,我已經在〈天方夜譚006:職場運途記得先合八字〉交代了。其實,在那篇發文裡也一併部分提到了第三點:「除了家人,你一天相處時間最長的就是你的直屬主管,他究竟是佛還是魔?他的作風是帶領部屬身先士卒?還是有問題就往下推,把部屬當作毛巾擰?」
好,就讓我們從這兒講起。但我們要接下去談的是,如果真的跟主管八字不合該怎麼辦?
職場的八字風水很重要,環境氛圍(特別是企業文化)、人際互動遠遠比表面上的薪資多三千、加兩萬來得重要。再度引用蒙格老先生的另一句名言:你要讓自己配得上你所得到的。蒙格原本的意思是勉勵人應該要終生學習、持續精進;但同理可證,不是你該拿的,多拿反而致災,例如,遇上惡主管,天天提心吊膽,就算給你夠多,你能拿多久?
有人可能會認為,如果真的給夠多,薪資包夠甜,就算是短線打帶跑也划算。這句話只對一半,另一半也同樣需要考慮的包括:工作強度(薪資包給你比市價高很多,但老闆要從你身上搾更多)、精神能量的耗損(如果長期處在高強度工作下,身心都是莫大耗損,如果不如預期,恐怕吃安眠藥才能入睡都是正常),以及更重要的是:你如何維護你的職涯履歷(所有的線都是點連成的)。
蒙格曾經對年輕人說過:別為你不尊敬的人工作。
這句話,只要在職場的人都能體會。如果你的主管是個喜歡畫大餅的人,他的專長是諂媚老闆、討好客戶,但部屬就要負責買單了。在經驗中,這種主管所帶領的部門,通常流動率高,因為部屬很難長時間過勞賣肝幫主管飛上月球或水裡撈月,最後只好走人。諷刺的是,主管從不反省,反而會為離職員工貼上「能力不佳」的污名標籤。
反過來說,如果主管只想當安樂侯,只想歲月靜好,那麼你的滿腔熱血注定「報效無門」,虛擲歲月,也無職涯代表作。曾聽聞過一個類似的真人真事:某主管聽部屬報告時,一律先問:這件事以前做過嗎?如果是蕭規曹隨,代表無風險,馬上開綠燈。倘若,這件事是橫空出世,或者是改變規則(例如供應商或契約),無論你把理由說得再完整,他總是要你再補充理由、再做調研,總之就是搞死你,搞到讓你筋疲力盡,讓你主動撤案或不了了之。這現象的背後意涵很清楚:部屬與主管的利益不一致,後者想無腦養生,你卻想奮力向前。
你以為這種想要小確幸的主管會成為被公司檢討的薪水小偷?通常不會。一來,這種人能夠晉升主管,多少說明了組織文化也在「默許」、「獎勵」這種人,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共犯結構。二來,這種人別的不行,自保絕對很會,等到他被公司高層要求時,霎時乾坤大挪移,責任往外推、工作往下放,手法爐火純青。
有沒有看過宮廷劇?上朝時講得天花亂墜,歪理講成真理的通常都是奸臣,而忠臣常常氣到說不出話,撫著心臟、倒退三步,然後用顫抖的聲音央求…皇上、皇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家公司成立10年、20年甚至50年,裏頭就像一個生態系,如果此處濕暗,必定適合蕨類;如果另一處颳的風大,最後看到的地景就是草原,不會有高大的樹。
有意思的是,雖然求職者可以事先打聽這家公司、未來的直屬主管,但更多的事實與真相,卻往往是要進去後才能「眼見為憑」。
如果發現八字不合,怎麼辦呢?蒙格的經驗談是:「找出你尊敬的人,然後想辦法調到他的手下,但別批評任何人,這樣我就可以在好的上司手下工作。」
這是在退出之前的積極作法。
經濟學有宏觀與微觀兩類,組織也是。如果整個公司是一個宏觀層次的產物,那麼它的微觀分工就是部門以及部門的主管,而部門之間還是會存在各種方方面面的差異。
蓋洛普(Gallup)曾做過連鎖服務業的研究,它就發現「企業文化」這個概念還是太大,更精確地說,每個分店就是一種文化,無論再怎麼標準化,各家分店面對顧客、市場的反應還是有別,自然也表現在每家分店的績效各有不同。
蒙格這位老江湖的建議,還是受用。
這就是我幾乎不談職涯薪酬的原因,除了薪酬高低的滿足因人而異之外,最重要的是,如果把薪酬高低當作第一位,便很容易在思考過程遺漏了更重要,而且也無法量化的因素(例如文化、人際)。
你說只要錢給得夠多,有甚麼不可以?別傻了,那是老闆的任性,不是打工仔應有的思維。只要稍微花點時間傾聽,十之八九對工作不滿意的,絕大多數都是「幹譙主管」、「抱怨同事」、「壓力太大」。
寫到這裡,讓我想起曾聽過一則讓人傷心的往事。某好友在前一個職場遇到上述三項的「完美風暴」,結果…當所有人周五下班後都喜孜孜地想要周休二日爽一下,唯獨她像患了焦慮症:「兩天後該怎麼辦?」、「周一上午又要開晨會,我要準備什麼?」最後,她連周一晨會都怕睡過頭(實際上是失眠),乾脆週日晚上睡客廳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