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大都是從書本上學到的學科知識,很少人教我們如何修復自己的情緒,管理我們的情緒。
然而我們每天面對著我們的情緒,我們的情緒每天都在影響我們。
不知你們曾有過把工作不佳的情緒帶回家,也把負面情緒加到我們親愛的家人身上,而事情發生之後而感到後悔嗎?
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常常拖著疲憊的身心和被消耗殆盡的情緒回到家。
原因來自學生的犯錯,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等。然而這樣的日子,要如何去面對呢?
首先!需要了解原因,了解自己的内在。
希望自己能藉由這本《擺脱情緒内耗》書籍,找到原因,解决我多年為消耗的情緒所影響的生活。
書上提到人生不用那麼多「應該」,而需要更多思考能力和自主決定的勇氣。
當社會多數人都是以情緒消耗來消耗彼此情感時,社會將集體疲勞、厭倦;過度消耗和壓抑,又會導致個體正向情感戶頭餘額不足,影響人們對人生的希望和信心。
所以我們要知道「內耗」,其實是因為無法確立界限。
常受情緒消耗的人,很有可能同時也是屬於內耗型人格者。
情感是一種能量,能量原本是中性的,一個人會拿自己的能量去做什麼因人而異,而內耗的人,常會用情緒來霸凌或折磨自己。
當外在情況不太友善,可能有攻擊性或敵意時,內耗的人會非常快速、不分青紅皂白的將所有結果,情緒化的歸咎在自己身上,產生自責、自貶、自我否定和自我質疑,最後陷入滿滿的罪咎感和羞愧感,耗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打擊自我的自尊與價值感。
此種情況的根源,除了與人際關係、環境的互動缺乏安全感,也和成熟獨立的發展有關!
如何終止無意義的情緒内耗呢?書上建議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式去著手。
❤️增進自我覺察能力,有能力遠離有毒關係
書上提到個體心理學創建學者阿德勒,關於一個人是否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他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不是過去在定義你,而是你對自己的定義在定義你。」
由此可知,如果一個人定義自己是出於自己來決定,而不是交給命運、際遇或早年環境,在個體的發展上,能更有力量賦予自己能力,使自己能夠決定,甚至改變過往際遇對自己的塑造和影響。
還有我認為要先了解自己是否有能力跟充滿負能量的人在一起,如果發現自己容易受到身邊滿口抱怨及不斷批評的人影響自己情緒,這時就需做到如同書上提到的自己要學會全身而退,不要落入兩敗俱傷的局面,我覺得這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我們不必為了迎合別人,也跟著隨風起舞,我認為生命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多給予自己正向情感和正向關係的語言
許多親子之間的相處也常在内耗我們的情緒。因為我們有時會不小心複製了我們上一代教養我們的方式,認為透過打駡教育才能教出好孩子。
我們往往是一個心裡仍住著受傷童年的大人,內心仍是匱乏和不足的,自己也未曾經驗過什麼是正向教養和正向情感善待,已經習慣粗暴的語言和行為,也無從審視那些言行所造成的情緒及身心消耗,誤以為發洩及咒罵是情緒平衡的方式,雪上加霜的情況下,是很難真正明白好的教養關懷是什麼?
所以作者在書上建議我們若真心想調整親子關係,當你想給孩子一份正向態度和正向關係時,請同時也給予自己內心的受傷小孩正向關愛及滋養。
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正向語言給予彼此更大的寛容空間,更珍愛彼此。例如:你已經夠好了、你的努力有目共睹、你確實盡力了、不完美也沒關係、接納所有的自己、你的感覺不好,不是你不好、有壞感覺也不要緊、不順利也無損你的價值、即使失敗了,你還是一樣值得被愛和尊重。
、痛苦會發生,但這不是你的錯,我們可以好好修復。
人類是群體動物,需要關係也需要連結。任何一個生命,都需要在這世界上感受到一份安然存在的位置及環境,然後得以完成自己生為一個人的價值與奧義。這樣才可能讓我們的生命,不是在消耗及糟蹋彼此中,互相傷害。
❤️懂得拒絕,適時表達自己
學會告訴别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才不致於起動内疚模式及產生精神消耗的罪惡感。
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為了建立彼此的情感,而不敢把內心真實的聲音表達出來,而不斷内耗自己的情緒。
如果我們能深知自己的價值,明白自己價值養成不容易,選擇愛護自己,那麽别人也能尊重你,和你成為夥伴關係。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我們無法控制别人的行為不來影響我們,可是我們可以選擇做一個自己情緒的守護員,學習不做個情緒内耗的人。
願你我都可以善用這本書所附的日常情緒修復練習手册,讓我的的情緒都可時常好好安在。
#蘇絢慧
#情緒智慧
#擺脱情緒消耗
#親子天下
#珍妮老師真心推薦
#2024第23本閱讀筆記
#珍妮閱讀筆記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