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經營者(十)探索新的方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一通“關心的電話”有些冗長,內容也有些沉重。因為,在交談的過程,我腦袋裡慢慢萌現出個人主觀的立場,在談話過程的中段,終於脫口而出,“Mike, 你覺得你老闆會想把公司賣了嗎?”

世事自有其邏輯性

他很平靜的說,“他有啊,也試過跟原廠談過了。只是價格沒有談攏,那個嘗試算失敗了”。這下子換我驚呆了。原來,幕後還曾經發生過這麼一宗胎死腹中的買賣。

這幕後秘辛聽起來確實非常意外,但是;考慮到T公司老闆家族的狀態,換成是我,應該也會尋求上游原廠來併購的。那樣應該是最合情理的下台階。但終究是生意的買賣,價碼還是雙方攻防的焦點,也是成敗的關鍵因素。

故事情節牽動了心理起伏

我當時的心情隨著對方透露的前塵往事; 也跟著推到了不同的境界,直覺我或許可以考慮做甚麼樣的介入,想法還不怎麼清晰,但電話裡的對話是必要做出什麼表達的。至少,得有個看法或社交性的回應。

儘管對話性質偏向於閒聊,但對方的談話內容和一些秘辛的透露;卻已經把我這個第三者完全帶入了不同的情境,至少在我的心裡,是每一分鐘都在起著不同程度的化學變化。在那交談的分分秒秒中,我已經想好要提出一個可以是試探性,也可以是不必然要執行的問題。我心裡想要提的問題,是這樣:

“Mike, 你老闆有可能把生意賣給我,讓我接手嗎?”

我自己清楚,這樣的問題不能是玩笑,或是戲謔,必須是正經的。但可能得到的回答,若是否定的,也不至於像年輕戀人的表白那樣,萬一碰了釘子;將來要如何繼續交往的窘境。

我們原本就是泛泛之交的關係,我的提問不管他是如何解讀,應該都不會有太多影響的。另外,那個人也不是直接的當事人,充其量,那樣的問題也只是某人在打聽一件事情而已。

主觀想法未必符合現實狀況

當心中的問題化成現實交談的內容後,證明;我真的是想太多了。

他一聽到我的問題,停頓不到幾秒中,就反問我,“你這是正經的嗎?”。電話這頭的我馬上回答,“我當然是正經的問,只是不確定現在突然提出來,恰不恰當就是。”

他很快的說:“以前我不敢說,現在我確定我老闆會很開心有了另一個選項。”,他接著說,“我先來問問他的意思,若是正面的,再約個時間你們直接見面聊。”

新方向擺在眼前

從這一刻開始,眼前突然多出了一個叉路,我這個創業旅程的駕駛必須要想清楚了。我是調轉車頭;開進這一條新發現的路?還是,維持原來的方向,一樣的行車計畫,繼續往前開?當下我面對的,又是一個必須做出選擇的時間點。


avatar-img
195會員
288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澳洲經銷商,就叫它T公司,因為負責塔斯曼海Tasman Sea 兩岸的兩個市場,也就是澳洲和紐西蘭。 找尋出路,卻見迷霧 獲悉T公司內外交困的情勢之後,我思考了好幾天,心裡的想法仍然很不清晰。萬一T公司老闆決定收掉這盤生意,那麼歷史悠久的一家公司就這樣消失,實在令人遺憾。 偶然的機會,和亞洲的
再度取經 第二次來到那洋人朋友的公司,告訴自己,我不是來推銷產品的。和前一次不同,我真心想來取經,希望多聽,不管是什麼。我也想關心一下,做為紐西蘭和澳洲的實質獨家經銷商,他們和上游的原廠關係有沒改善。 這家公司面臨的經銷關係有些複雜,從昔日新加坡同事的想法看得出,澳洲經銷商和新加坡區域中心的關係
時間匆匆不等人 過完農曆年,算一算來澳已經五個月了,自己的生意除了寄過兩次樣品給有興趣的客戶以外,其他就付之闕如了。有沮喪嗎?當然是有,只是沒人知道。 農曆年回台北和當時還硬朗健在的父親過年,他還問起澳洲的生意還順利吧?我的答案很清楚,當然是順利,運氣不錯,開張就大生意上門了。 創業的艱辛只能
出師不利心未止 雖然初步試圖爭取實體通路可能性的進展,基本上;還比較偏向負面。再則,經過幾輪的探索和實際交流,已經充份理解;澳洲市場和北半球廣大亞洲市場的特性;存在了巨大的差距。其實,這些都已經足夠我擔心的了,只是我的心態還絲毫沒有放棄的打算。 叢林探險一般都該有嚮導 澳洲,這個一頭鑽進去的遙
名正才言順 生平頭一遭,開始當老闆。就像走江湖算命一樣,總得擺出一些行當,加個幌子,才算名正言順。 註冊公司和商標 程序就是找個會計師,想好幾個公司名,向ASIC(澳洲證券與投資管理局)註冊trade name, 好像還有公平交易主管機關和稅務局等等都由會計師包辦,不出幾個工作天,所有公司文件
很巧的,輾轉獲悉;一位多年前熟識的外交官朋友也轉調到雪梨,找時間就去市中心的台北經濟辦事處看他,老朋友相見歡,沒想到新加坡分手後都快十年了,還有機會在另一個國家相遇。 入境問俗 經過他的熱心僑情介紹,大略了暸解了一些當地台僑社團的狀況,以及在地台商生意的種種。大部份都是電子業的分支,保健食品生產
澳洲經銷商,就叫它T公司,因為負責塔斯曼海Tasman Sea 兩岸的兩個市場,也就是澳洲和紐西蘭。 找尋出路,卻見迷霧 獲悉T公司內外交困的情勢之後,我思考了好幾天,心裡的想法仍然很不清晰。萬一T公司老闆決定收掉這盤生意,那麼歷史悠久的一家公司就這樣消失,實在令人遺憾。 偶然的機會,和亞洲的
再度取經 第二次來到那洋人朋友的公司,告訴自己,我不是來推銷產品的。和前一次不同,我真心想來取經,希望多聽,不管是什麼。我也想關心一下,做為紐西蘭和澳洲的實質獨家經銷商,他們和上游的原廠關係有沒改善。 這家公司面臨的經銷關係有些複雜,從昔日新加坡同事的想法看得出,澳洲經銷商和新加坡區域中心的關係
時間匆匆不等人 過完農曆年,算一算來澳已經五個月了,自己的生意除了寄過兩次樣品給有興趣的客戶以外,其他就付之闕如了。有沮喪嗎?當然是有,只是沒人知道。 農曆年回台北和當時還硬朗健在的父親過年,他還問起澳洲的生意還順利吧?我的答案很清楚,當然是順利,運氣不錯,開張就大生意上門了。 創業的艱辛只能
出師不利心未止 雖然初步試圖爭取實體通路可能性的進展,基本上;還比較偏向負面。再則,經過幾輪的探索和實際交流,已經充份理解;澳洲市場和北半球廣大亞洲市場的特性;存在了巨大的差距。其實,這些都已經足夠我擔心的了,只是我的心態還絲毫沒有放棄的打算。 叢林探險一般都該有嚮導 澳洲,這個一頭鑽進去的遙
名正才言順 生平頭一遭,開始當老闆。就像走江湖算命一樣,總得擺出一些行當,加個幌子,才算名正言順。 註冊公司和商標 程序就是找個會計師,想好幾個公司名,向ASIC(澳洲證券與投資管理局)註冊trade name, 好像還有公平交易主管機關和稅務局等等都由會計師包辦,不出幾個工作天,所有公司文件
很巧的,輾轉獲悉;一位多年前熟識的外交官朋友也轉調到雪梨,找時間就去市中心的台北經濟辦事處看他,老朋友相見歡,沒想到新加坡分手後都快十年了,還有機會在另一個國家相遇。 入境問俗 經過他的熱心僑情介紹,大略了暸解了一些當地台僑社團的狀況,以及在地台商生意的種種。大部份都是電子業的分支,保健食品生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討論了個體與企業間的矛盾,企業主注重整體投資報酬率與成長性,而員工則更在乎個人福利感受。探討了在不同立場下的觀點分歧,同時也提到了顧客與店家的衝突,以及個體差異和過度分析的問題。最後分享了韓劇中的哲理,提醒讀者要勇於做選擇,不必追求不存在的答案。整篇文章的思想深刻,能啟發讀者思考不同立場下的對立。
Thumbnail
在國外,公司買來賣去是很常見的。大多數時候跟我們沒啥關係,但在同一個產業久了,就是會遇到這樣的狀況:原本做得好好的代理商,甚至還是該國的獨家代理商,每年穩定的下訂單不太需要擔心。某天突然通知我整間公司賣給了其他人🌩🌩 這種感覺就好像:你帶著老婆出了城,吃著火鍋還唱著歌,突然就讓麻匪給截了。
那天 老同學打電話約我到士林 說著有事要談 把我介紹一個不認識的人 一個冷跟淡的人 說著他是投資 人 的人 他說著要開一家飲料店 但要找一個人負責 他不需要我投資 甚至可以分紅 要我在士林街上找店鋪或其他地方也行 要我想好 再聯絡他 那時我沒把這事 當作考慮 只當作一場交際
Thumbnail
搬家,這陣子公司搬家,一切都來的好突然。   月初某天下午,老闆進來走到經理的座位,就開始聊起來,因為公司沒有什麼秘密,所以大家都聽到了。等到老闆走進他的辦公室後,大家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公司要搬家嗎?」「搬去哪裡?蛤,世貿那附近???」「好遠耶。」然後,大家討論起之後的路程。唯獨我幾乎都沒說話
Thumbnail
「嘿,明天中午有空嗎?想找你聊聊」Line 不尋常地跳出老闆訊息,隱約透露著不祥。隔天鬧鐘一響,鈴聲異於平常,如警鈴一般。 中午。拉開椅子,與老闆面對面坐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有關拜訪某創業公司的故事,故事中記錄了創辦人的表演技巧以及產品發展的疑點。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N次方的前同事曾經對當時的主管說"你值得我好好經營" 當時聽到這句話我不太明白他所謂的"經營"是什麼? 是指男女關係? 還是商業利益? 最近看著現在主管為了衝刺業績的努力 與客人之間長期的交流 以及在幫朋友推銷她的手作飾品 我似乎明白了當時那句"經營" 的意思 現任的主管群長
Thumbnail
我在園區上班時先是經由客戶電話中幫一位主管完成一件託付 後來跟這位主管會有電話聯絡,電話中他會聊到太太跟女兒 他所屬的公司正是我公司的重要客戶,當時我們雙方營業額都在快速成長 也正走向國際化的轉型他跟我常常要不停學習新系統讓工作營運能避免人為的操作錯誤 導致損失,他做人資主管面對公司要跨入國
Thumbnail
討論了個體與企業間的矛盾,企業主注重整體投資報酬率與成長性,而員工則更在乎個人福利感受。探討了在不同立場下的觀點分歧,同時也提到了顧客與店家的衝突,以及個體差異和過度分析的問題。最後分享了韓劇中的哲理,提醒讀者要勇於做選擇,不必追求不存在的答案。整篇文章的思想深刻,能啟發讀者思考不同立場下的對立。
Thumbnail
在國外,公司買來賣去是很常見的。大多數時候跟我們沒啥關係,但在同一個產業久了,就是會遇到這樣的狀況:原本做得好好的代理商,甚至還是該國的獨家代理商,每年穩定的下訂單不太需要擔心。某天突然通知我整間公司賣給了其他人🌩🌩 這種感覺就好像:你帶著老婆出了城,吃著火鍋還唱著歌,突然就讓麻匪給截了。
那天 老同學打電話約我到士林 說著有事要談 把我介紹一個不認識的人 一個冷跟淡的人 說著他是投資 人 的人 他說著要開一家飲料店 但要找一個人負責 他不需要我投資 甚至可以分紅 要我在士林街上找店鋪或其他地方也行 要我想好 再聯絡他 那時我沒把這事 當作考慮 只當作一場交際
Thumbnail
搬家,這陣子公司搬家,一切都來的好突然。   月初某天下午,老闆進來走到經理的座位,就開始聊起來,因為公司沒有什麼秘密,所以大家都聽到了。等到老闆走進他的辦公室後,大家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公司要搬家嗎?」「搬去哪裡?蛤,世貿那附近???」「好遠耶。」然後,大家討論起之後的路程。唯獨我幾乎都沒說話
Thumbnail
「嘿,明天中午有空嗎?想找你聊聊」Line 不尋常地跳出老闆訊息,隱約透露著不祥。隔天鬧鐘一響,鈴聲異於平常,如警鈴一般。 中午。拉開椅子,與老闆面對面坐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有關拜訪某創業公司的故事,故事中記錄了創辦人的表演技巧以及產品發展的疑點。
Thumbnail
表達清楚不代表你想和他人正向連結 有個朋友我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說「到底要怎麼跟固執的人進行溝通?」 前一陣子, 他和老闆溝通工作上被否決的企劃案,在陳述這些過程前他說,他心裡早有預設,他的老闆很固執很難溝通,所以不容易「說服」,但他抱著還是讓自己「練習」溝通的想法願意嘗試,接著他輕輕一笑的說
N次方的前同事曾經對當時的主管說"你值得我好好經營" 當時聽到這句話我不太明白他所謂的"經營"是什麼? 是指男女關係? 還是商業利益? 最近看著現在主管為了衝刺業績的努力 與客人之間長期的交流 以及在幫朋友推銷她的手作飾品 我似乎明白了當時那句"經營" 的意思 現任的主管群長
Thumbnail
我在園區上班時先是經由客戶電話中幫一位主管完成一件託付 後來跟這位主管會有電話聯絡,電話中他會聊到太太跟女兒 他所屬的公司正是我公司的重要客戶,當時我們雙方營業額都在快速成長 也正走向國際化的轉型他跟我常常要不停學習新系統讓工作營運能避免人為的操作錯誤 導致損失,他做人資主管面對公司要跨入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