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經營者(十)探索新的方向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這一通“關心的電話”有些冗長,內容也有些沉重。因為,在交談的過程,我腦袋裡慢慢萌現出個人主觀的立場,在談話過程的中段,終於脫口而出,“Mike, 你覺得你老闆會想把公司賣了嗎?”

世事自有其邏輯性

他很平靜的說,“他有啊,也試過跟原廠談過了。只是價格沒有談攏,那個嘗試算失敗了”。這下子換我驚呆了。原來,幕後還曾經發生過這麼一宗胎死腹中的買賣。

這幕後秘辛聽起來確實非常意外,但是;考慮到T公司老闆家族的狀態,換成是我,應該也會尋求上游原廠來併購的。那樣應該是最合情理的下台階。但終究是生意的買賣,價碼還是雙方攻防的焦點,也是成敗的關鍵因素。

故事情節牽動了心理起伏

我當時的心情隨著對方透露的前塵往事; 也跟著推到了不同的境界,直覺我或許可以考慮做甚麼樣的介入,想法還不怎麼清晰,但電話裡的對話是必要做出什麼表達的。至少,得有個看法或社交性的回應。

儘管對話性質偏向於閒聊,但對方的談話內容和一些秘辛的透露;卻已經把我這個第三者完全帶入了不同的情境,至少在我的心裡,是每一分鐘都在起著不同程度的化學變化。在那交談的分分秒秒中,我已經想好要提出一個可以是試探性,也可以是不必然要執行的問題。我心裡想要提的問題,是這樣:

“Mike, 你老闆有可能把生意賣給我,讓我接手嗎?”

我自己清楚,這樣的問題不能是玩笑,或是戲謔,必須是正經的。但可能得到的回答,若是否定的,也不至於像年輕戀人的表白那樣,萬一碰了釘子;將來要如何繼續交往的窘境。

我們原本就是泛泛之交的關係,我的提問不管他是如何解讀,應該都不會有太多影響的。另外,那個人也不是直接的當事人,充其量,那樣的問題也只是某人在打聽一件事情而已。

主觀想法未必符合現實狀況

當心中的問題化成現實交談的內容後,證明;我真的是想太多了。

他一聽到我的問題,停頓不到幾秒中,就反問我,“你這是正經的嗎?”。電話這頭的我馬上回答,“我當然是正經的問,只是不確定現在突然提出來,恰不恰當就是。”

他很快的說:“以前我不敢說,現在我確定我老闆會很開心有了另一個選項。”,他接著說,“我先來問問他的意思,若是正面的,再約個時間你們直接見面聊。”

新方向擺在眼前

從這一刻開始,眼前突然多出了一個叉路,我這個創業旅程的駕駛必須要想清楚了。我是調轉車頭;開進這一條新發現的路?還是,維持原來的方向,一樣的行車計畫,繼續往前開?當下我面對的,又是一個必須做出選擇的時間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安立格的沙龍
236會員
240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安立格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我接手這兩家同名的紐澳公司已經六年多,儘管期間歷經多次波折,我仍然在不受公司日常瑣碎事務影響的情況下,無日不在為了公司的轉型而努力。 目標始終不變,就是在和原廠的雙邊關係上,維持最高的影響力,同時努力走出我們自己的路,避免公司未來的命運操控在原廠手上。我們必須盡快擴大其他產品線路的生意,進入更
Thumbnail
2025/03/29
我接手這兩家同名的紐澳公司已經六年多,儘管期間歷經多次波折,我仍然在不受公司日常瑣碎事務影響的情況下,無日不在為了公司的轉型而努力。 目標始終不變,就是在和原廠的雙邊關係上,維持最高的影響力,同時努力走出我們自己的路,避免公司未來的命運操控在原廠手上。我們必須盡快擴大其他產品線路的生意,進入更
Thumbnail
2025/03/11
在澳洲創業之前,為洋人公司打工長達十七年。原來自以為很了解洋人文化,特別是歐系國家的職場,應該游刃有餘、應付自如才是。 沒想到,想像和現實的差距真的很大,尤其像澳洲那樣的經濟體,既屬於發達國家,卻又在濃濃的「社會福利國家」樣態下運作。職場文化確實和我熟悉的一般工業發達國家差異頗大,也是我頭一遭
Thumbnail
2025/03/11
在澳洲創業之前,為洋人公司打工長達十七年。原來自以為很了解洋人文化,特別是歐系國家的職場,應該游刃有餘、應付自如才是。 沒想到,想像和現實的差距真的很大,尤其像澳洲那樣的經濟體,既屬於發達國家,卻又在濃濃的「社會福利國家」樣態下運作。職場文化確實和我熟悉的一般工業發達國家差異頗大,也是我頭一遭
Thumbnail
2025/03/09
接近二十年的職場經驗,從最開始,商業技能的學習,到有能力獨立作業、聽命行事、使命必達,絕大多數都是「勞力」的。當然也是要動腦思考,但也只是為了把事情做得好,做得快,以便有好表現。 成為經理人之後,事實的需要,也有幸經過多位前輩的指點,逐步由付出「勞力」的工作,轉型成了絕大部份「勞心」的工作型態
Thumbnail
2025/03/09
接近二十年的職場經驗,從最開始,商業技能的學習,到有能力獨立作業、聽命行事、使命必達,絕大多數都是「勞力」的。當然也是要動腦思考,但也只是為了把事情做得好,做得快,以便有好表現。 成為經理人之後,事實的需要,也有幸經過多位前輩的指點,逐步由付出「勞力」的工作,轉型成了絕大部份「勞心」的工作型態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