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將近期末時,輔導處特教組的特教老師,找我約定有關小V的IEP會議的時間,然後我們也先順便聊聊小V當時的現況。
IEP,是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的縮寫,也就是個別化教育計畫,是指為『每一位』身心障礙且具有特殊教育或相關服務需求之學生所擬定的教育計畫,不論該位學生是安置於普通班、特教班、資源班或特殊學校等,其目的為確保每一位身心障礙學生皆能接受適性教育。
我在跟輔導老師談話的過程中,我們都覺得小V相較國中時期,有非常多的進步,在情緒、人際互動及自理能力等,都有進步!
果然隨著孩子長大成熟,有許多以前曾擔心的情況,有機會改善,他們"不良狀況"不會一直如此,當然這也與環境有關,他們遇到的高中同學,也比國中同學成熟,所以有些磨合也能更理想穩定。
然後,我突然覺得,我與輔導老師談的這個"特殊生",已經一點都"不特殊"了耶!若不刻意指明,他就像一般的孩子一樣,而不像是位特殊生。
但我心中卻浮現
其他的孩子
……
如果我自行主觀把班上學生做分類,分成「沒問題啦」 VS 「這有問題必須輔導」的話,他們分別有這些特質:
那些"有問題的孩子",有些是一直沒有被收編為特殊生,或轉介到輔導處追蹤輔導,有些是原本很OK,但高中後才出現問題。
所以我覺得,導師身為「第一級輔導」的角色,真的非常重要!
滾動式確認
"的!所以在小V的IEP會議上,我和特教老師花最多的時間,不是在談小V,而是在傾聽小V媽媽,以及安慰小V的媽媽!
因為媽媽只能在家庭中看到小V及小V與家人的互動,當然還不到完美的地步,小V也和爸爸時有口角,但我跟媽媽說,青少年與父母不對盤,是常態!小V有禮、體貼的特質仍在,只是要他自在的時機才會展現出來;功課雖然偏科,但喜歡的科目還是念得不錯,爸媽最擔心國中被霸凌的同儕互動,目前看來沒有,而且也與高中同學相處融洽。
希望這些回饋,能讓媽媽鬆一口氣,也讓媽媽知道,她在家扮演父子間的溝通橋樑,也知道與小V,與小V爸爸的"最佳互動之道",所以她是很關鍵的重要人物!而且媽媽已經做得非常好了!
但有一個我自己的推論,我在IEP會議上沒有提出,因為我不知道會是這樣嗎?
我在猜,小V身在班上,他也會看到其他同學與老師的互動,同學之間的互動;班上的同學也各有個性,當他看到同學一些"不恰當"的表現,是否也能旁觀者清?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然後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