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之路—身心健康的關鍵密碼(1-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第一章:

1.健康的迷失

夜幕低垂,城市的霓虹燈閃爍著冷冽的光芒,將整個都市映照得如夢似幻。林昕坐在咖啡館的一角,Laptop前的畫面閃爍著,她一邊翻閱最新的營養學研究,一邊啜飲著溫熱的黑咖啡。她是這座城市中眾多努力奮鬥的年輕人之一,一名即將畢業的營養學研究生,對健康知識充滿熱忱。然而,隨著學習的深入,她心中開始升起一個疑問:為什麼大多數人明明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卻依然難以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

她的疑問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來自她日常生活中的觀察。

林昕的研究方向是「飲食習慣對健康的長期影響」,她經常需要訪談不同年齡層的人,了解他們的飲食、運動與作息模式。這些訪談讓她驚訝地發現,多數人並非缺乏健康知識,而是缺乏將知識轉化為行動的動力。

她的朋友方宇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方宇是一名IT工程師,日常工作繁忙,經常熬夜加班,三餐不是外送就是速食。雖然他知道長期吃垃圾食品、缺乏運動對健康的危害,但他總是說:「等這個專案結束後,我一定會開始健身。」然而,專案一個接著一個,健康的計畫永遠只是「下週再開始」的目標。

另一個例子是她的堂姐楊可欣,一名健身教練。她的生活中充滿了運動,但她對飲食的態度卻十分隨意,認為只要運動量夠大,吃什麼都無所謂。她時常以高熱量零食填補體力消耗,卻忽略了營養均衡對身體的重要性。即便林昕向她解釋過無數次「飲食與運動的平衡」,但她總是笑著說:「我有在運動啊,應該沒事吧?」

這些例子讓林昕深思:為什麼人們總是找藉口推遲健康行動?

她開始留意身邊的同學與老師。他們大多是醫學或健康領域的專業人士,卻也有人作息不規律、壓力過大,甚至有人長期依賴咖啡因來維持清醒。這讓她更加確信,知識並不足以改變人的行為,還需要某種更深層的動力,才能讓人真正開始行動。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個問題,她決定做一個非正式的調查。她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一個簡單的問卷,詢問人們:「你知道哪些行為對健康有害?你是否願意改變?如果不願意,原因是什麼?」

問卷的結果讓她大開眼界。

超過90%的人知道不良飲食、缺乏運動和睡眠不足會損害健康,但只有不到30%的人表示自己有實際行動來改善這些問題。而在不願改變的理由中,最常見的回答是:「太忙了」、「沒動力」、「短期內看不到效果」、「改變太麻煩了」。這些回應讓林昕意識到,人們並非不關心健康,而是現代生活的壓力與習慣的慣性讓改變變得困難。

這讓她回想起自己大學剛入學時的經歷。當時她對健康飲食充滿熱情,每天計算熱量、搭配均衡的營養,但隨著課業與研究的壓力增加,她也曾陷入過便利飲食的誘惑。直到她某天因為熬夜過度,身體虛弱到無法專心聽課,她才驚覺,健康並不只是理論上的概念,而是影響生活品質的核心。

這次的問卷調查,讓她更加確信,單靠健康知識並不足以讓人改變,真正的關鍵在於如何給予人們「行動的動機」。但究竟該如何讓人突破惰性,願意踏出第一步呢?她開始翻閱心理學相關的研究,希望找到答案。

某天,她偶然在學校的公告欄上看到一場講座的海報,標題吸引了她的注意——「行為改變的黃金法則:如何用心理學讓好習慣變得容易?」 主講人是沈教授,一位專門研究行為心理學的專家。

這場講座,或許能為她的疑問帶來解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了「有氧運動」,當然就有「無氧運動」,當身體進行無氧運動時所提取的能量系統就分為兩類,一為「磷酸原系統」,另一為「乳酸系統」
基礎代謝率是人體維持基本功能所需的熱量,肌肉和脂肪分別有不同的能量消耗特性。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減少會讓身體所需熱量降低,導致體重增加。若缺乏運動,則會增加中年發福的風險。本文探討了基礎代謝率、運動與能量消耗的關係,特別是有氧運動對於健康的重要性。
過多的脂肪會引發多種健康問題,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風及糖尿病等。臺灣面臨的脂肪肝和慢性疾病盛行率逐年上升,特別是在高齡化社會中。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及骨質流失加速,導致行動不便及骨折風險增加,因此減脂及增強體能成為重要的健康課題。
許多人認為肥胖主要來自於脂肪的攝取,但事實上,血糖的管理也是影響肥胖的重要因素。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之一,瞭解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指標尤其重要
量體重是健康檢查的基本項目,而量測體重、BMI以及體脂率乃是可在家自行測量與追蹤的指標。 BMI(Body Mass Index) 根據國健署:成人健康體位標準,身體質量
  有了「有氧運動」,當然就有「無氧運動」,當身體進行無氧運動時所提取的能量系統就分為兩類,一為「磷酸原系統」,另一為「乳酸系統」
基礎代謝率是人體維持基本功能所需的熱量,肌肉和脂肪分別有不同的能量消耗特性。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減少會讓身體所需熱量降低,導致體重增加。若缺乏運動,則會增加中年發福的風險。本文探討了基礎代謝率、運動與能量消耗的關係,特別是有氧運動對於健康的重要性。
過多的脂肪會引發多種健康問題,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風及糖尿病等。臺灣面臨的脂肪肝和慢性疾病盛行率逐年上升,特別是在高齡化社會中。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及骨質流失加速,導致行動不便及骨折風險增加,因此減脂及增強體能成為重要的健康課題。
許多人認為肥胖主要來自於脂肪的攝取,但事實上,血糖的管理也是影響肥胖的重要因素。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之一,瞭解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指標尤其重要
量體重是健康檢查的基本項目,而量測體重、BMI以及體脂率乃是可在家自行測量與追蹤的指標。 BMI(Body Mass Index) 根據國健署:成人健康體位標準,身體質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是這本書的書名,也是一個靈魂拷問 甚至,有時儘管你熱愛自己的工作,也可能出現工作倦怠 看著書中列舉著下述幾點(我好像都中啊><) 🤭以下五點,你中了幾點呢!? ⏺︎超時工作 自己創業以來,沒有打卡,有時晚上直播課程,導致無形間就陷入超時工作,雖然大多時間自己沒什麼疲憊感覺,但直
Thumbnail
瑞典國民書!腦科學實證的健康生活提案
Thumbnail
主要是寫給高敏人的書, 部分應該也是每個人職場方面的指南& 心靈療癒工具 (說不定也有以前沒發現,看了才知道自己是高敏人的呢)
Thumbnail
今天的Key words是「閱讀、運動、探索」。閱讀內容包括《不假裝,也能閃閃發光》,運動方式包括在房間內跑步並觀賞動畫或影劇,探索方向包括統計類別和使用KIM所提到的十讀法。
Thumbnail
透過分享挪威探險家卡格的《聆聽寂靜》帶領讀者體會寂靜的奧義,書籍內容精簡深刻,激勵人們在煩囂的世界中找到寧靜。另外,作者透過「一頁共鳴」的方式分享和朋友一同書中所引起的觸動和共鳴。同時也邀請大家收聽關於「直覺共鳴力」的機制的 Podcast。
Thumbnail
拋開熱情迷思,專心把自己變強!MIT電腦科學博士寫給工作人的深度精進指南
Thumbnail
✨戰士✨ 直到成為一個入口,心靈才能自由。 從開始每日的覺醒書寫至今,已近一個月,有時會怠惰、有時擔心文筆不夠好想放棄、有時覺得分享的內容會不會太個人無法引起共鳴⋯⋯,有趣的是在念頭出現時,總會適時收到一些訊息,例如某一篇文章很有人氣入選了方格子的即時精選,這樣的訊息好似鼓勵我做得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與萬物連結的重要性,並分享了作者的領悟和冥想練習。透過故事和實例,鼓勵讀者以愛來面對世界。
Thumbnail
📖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自己是個容易產生負面想法的人,也常常陷入沒自信、覺得自己不夠好的陰霾中。但慶幸的是,漸漸地會去意識到這些負面想法帶給我的感受是不開心的、會讓我疲憊的,也更是讓我越來越厭惡自己的根源,於是帶著淨化自己的心情,翻開了這本書。
Thumbnail
這是這本書的書名,也是一個靈魂拷問 甚至,有時儘管你熱愛自己的工作,也可能出現工作倦怠 看著書中列舉著下述幾點(我好像都中啊><) 🤭以下五點,你中了幾點呢!? ⏺︎超時工作 自己創業以來,沒有打卡,有時晚上直播課程,導致無形間就陷入超時工作,雖然大多時間自己沒什麼疲憊感覺,但直
Thumbnail
瑞典國民書!腦科學實證的健康生活提案
Thumbnail
主要是寫給高敏人的書, 部分應該也是每個人職場方面的指南& 心靈療癒工具 (說不定也有以前沒發現,看了才知道自己是高敏人的呢)
Thumbnail
今天的Key words是「閱讀、運動、探索」。閱讀內容包括《不假裝,也能閃閃發光》,運動方式包括在房間內跑步並觀賞動畫或影劇,探索方向包括統計類別和使用KIM所提到的十讀法。
Thumbnail
透過分享挪威探險家卡格的《聆聽寂靜》帶領讀者體會寂靜的奧義,書籍內容精簡深刻,激勵人們在煩囂的世界中找到寧靜。另外,作者透過「一頁共鳴」的方式分享和朋友一同書中所引起的觸動和共鳴。同時也邀請大家收聽關於「直覺共鳴力」的機制的 Podcast。
Thumbnail
拋開熱情迷思,專心把自己變強!MIT電腦科學博士寫給工作人的深度精進指南
Thumbnail
✨戰士✨ 直到成為一個入口,心靈才能自由。 從開始每日的覺醒書寫至今,已近一個月,有時會怠惰、有時擔心文筆不夠好想放棄、有時覺得分享的內容會不會太個人無法引起共鳴⋯⋯,有趣的是在念頭出現時,總會適時收到一些訊息,例如某一篇文章很有人氣入選了方格子的即時精選,這樣的訊息好似鼓勵我做得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與萬物連結的重要性,並分享了作者的領悟和冥想練習。透過故事和實例,鼓勵讀者以愛來面對世界。
Thumbnail
📖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自己是個容易產生負面想法的人,也常常陷入沒自信、覺得自己不夠好的陰霾中。但慶幸的是,漸漸地會去意識到這些負面想法帶給我的感受是不開心的、會讓我疲憊的,也更是讓我越來越厭惡自己的根源,於是帶著淨化自己的心情,翻開了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