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需要的是一塊不完全合適的布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有時候,需要的是一塊不完全合適的布〉2025-09-27

 

  參與課程的小孩中,有一個具有亞斯特質的孩子。除了在人際互動上與其他人有時有些錯位外,在參與活動時,他也比較容易在一些別人看起來沒問題的地方卡住,他會放大那些遭遇到的困難,並且很快放棄,表示自己不可能做到。

 

  然而,他並不是真的對活動或人際參與感到消極,當我們詢問他意願時,他總是很明確地表達自己想要參與(雖然同時會舉出一些阻礙,然後說「還是不行」或「還是不要好了」)。

 

  有時,他會用一種聽起來不太協調的哭聲來表達他的無助。那種模樣既不像「自然而然地哭泣」,也不能簡單地稱之為「假哭」。我的理解是,他確實有某種強烈的需求與情緒,但他的特質讓他沒辦法很自然地、與其他人相似地流露情感,於是他「模擬」或「展演」出自身的情緒,因為這是他目前能夠把握的「情緒表達方式」。

 

  不過,這種表達方式的成效相當有限。雖然教育者和其他孩子能夠注意到他「需要幫忙」,但大部分的幫忙都會被他拒絕,他會持續表達自己的無助,然後將這些沒成功的幫助轉譯為「沒有人會幫我」,讓自己持續留在無助之中。

  

我沒有帶東西,所以沒辦法縫

   一次縫紉主題的活動上,他因為沒有帶到材料,所以其他人開始做之後,便一個人坐在邊邊悶悶不樂。幾個注意到這個情況的孩子主動詢問說要分他布料、借他針線,他都很快拒絕了。

 

  一名教育夥伴上前確認他的狀況,在情緒中的他表明他想要做,但沒有帶東西,而且也「不會有人借他」。在一段時間的溝通中,他偶爾會改變說法,譬如說他不能用別人的布做作品回家,因為這樣媽媽就會知道她忘記替他準備材料,這樣媽媽會愧疚、難過。

 

  於是,教育夥伴持續地告訴他沒關係,如果他真的想做,可以陪他再去和其他人借,也能幫他跟媽媽說明。他持續用各種理由說著「沒辦法」、「不能做」,教育夥伴則告訴他,大家都願意幫忙他,但如果他一直沒有行動,時間慢慢過去,他可能就會來不及做。如果最後的結果是那樣,這也是他自己的選擇,在那之前,他隨時可以做其他的選擇。

 

  我能夠明白夥伴的做法是希望讓他明白自己有選擇權,那些「災難性思考」並不總會變成事實。但我不太確定這是不是他現階段有辦法處理的題目,「這是你的選擇」的說法,我不確定會不會讓他陷入「這是我的問題」或「這是我的錯」的想法,反而變得更加無力、更加覺得孤立無援?

 

 

如果直接開始做呢?

   在這個「僵局」持續一段時間之後,一個孩子再次拿來一塊布料,告訴他想要用的話可以直接用。他起身把那塊布料放到桌上,又坐回自己的難過角落。我走過去拿起那塊布料,在他旁邊坐下:

 

  「如果現在你有這塊布的話,你會有什麼想要做的東西嗎?」我問他。他把那塊布攤開,說這塊布沒辦法用,因為這邊和那邊都有洞。我和另外一個經過的小孩異口同聲說可以把它從這裡和那裡剪開,這樣就得到沒有洞的布了(這邊我們的手都有比來比去,不是只是嘴上說說)。

 

  然後他把那塊布折了幾折,說如果縫起來的話,最後只會有這個大小,這樣太小了,我的頭沒辦法躺,而且我睡覺的時候會動,一定會掉下去。「喔~所以你想要做一個枕頭,但是你覺得它太小了對不對?」我用言語確認他的想法,他點點頭。我在想,或許不只是我,他也是這一刻才比較明確知道自己今天想要做的東西是什麼。

 

  然後,在我一邊說著「還是你要做一個給娃娃的枕頭?」、「或者你可以先做一個試作品,這樣之後要做更大的枕頭時就知道怎麼做」的時候,他站了起來,拿起桌上的另一塊布,主動問起那是誰的?能不能給他用?

 

  在成功借到布之後,他很快主動向其他人借了針線和剪刀,一下子就開始做了起來。雖然之後還有再遇到其他困難,但至少不再像稍早前那樣「動彈不得」了。

 

繞開令人卡住的問題,直接進入具體活動

   從他開始做之後回頭去看,我會猜測,或許他拒絕其他人給他的布,是因為他隱約地知道那些布並不符合他的需求。但在他當下被情緒壟罩的狀況中,他沒辦法很清楚地說明「為什麼不要那些布」。

 

  而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整件事從第一步開始就不符合他的預期(自己沒帶東西,所以沒辦法「正常地」開始做),所以他就一直陷在「卡住」的狀況。在這個狀況裡面,任何鼓勵他「想其他方法」的嘗試與溝通都很難有成效,因為沒有任何替代選項能夠改變「沒帶東西」這個既定的事實。

 

  為了要「維護」這個「沒帶東西所以沒辦法做」的世界觀,心理機制讓他不停地找出「辦不到」的原因,這些原因大多可以被解決,其中的一些甚至不是事實或自相矛盾,但對當下的他來說,不斷地說辦不到是有需要的,因為讓他卡住的問題沒有被解決,而且不可能被解決。

 

  然而,一個具體的物件--譬如一塊仍然不符合他需求的布料卻可能帶來轉機。因為這塊布料並不要求他「想別的辦法解決『沒帶東西不能做』的問題」,而是直接召喚他進入他一直都想做的活動裡面,讓他直接面對「我想做的東西需要什麼材料」這個具體問題。於是,他開始看得見外界,適合的布料對他高亮起來,向別人借工具也一下子變得自然可行了。

 

  有時候,我覺得我也會這樣,面對一件自己不熟悉或從第一步就不如預期的事情,我會一下子感覺自己不可能辦到、完全沒有開始的頭緒,並被一種「我孤立無援」的糟糕感受壟罩。

 

  但只要有人讓我看到第一步,並讓我感覺他會在旁邊持續提供支持,我好像就能稍微踏出去,一點一點嘗試看看。然後,我會發現,原來這些事情沒有那麼難,原來我也有辦法做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11會員
1.0K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16
  又或者,他希望每個月能夠得到較多的零用錢,他也應該要說明理由,自己什麼地方需要用錢,為什麼應該得到更多錢等等。如果他想要透過家務勞動來賺取更多零用錢,我也認為這應該由孩子主動提議、發起,而不是由家長來「開缺」,讓他們為了金錢獎勵而改變自己、貼合家長的設定。
Thumbnail
2025/09/16
  又或者,他希望每個月能夠得到較多的零用錢,他也應該要說明理由,自己什麼地方需要用錢,為什麼應該得到更多錢等等。如果他想要透過家務勞動來賺取更多零用錢,我也認為這應該由孩子主動提議、發起,而不是由家長來「開缺」,讓他們為了金錢獎勵而改變自己、貼合家長的設定。
Thumbnail
2025/09/15
  除了像這樣的事件之外,包括「買錯東西」、「浪費錢的懊悔」也同樣是每個人在初次掌握自己的金錢時,可能會犯的錯誤。如果他們能在校園幣的使用中得到這些經驗,以後就不必用真金白銀來換取昂貴的教訓。這種容許錯誤發生,並將之轉化為學習資源的作法,是教育很重要的一面。
Thumbnail
2025/09/15
  除了像這樣的事件之外,包括「買錯東西」、「浪費錢的懊悔」也同樣是每個人在初次掌握自己的金錢時,可能會犯的錯誤。如果他們能在校園幣的使用中得到這些經驗,以後就不必用真金白銀來換取昂貴的教訓。這種容許錯誤發生,並將之轉化為學習資源的作法,是教育很重要的一面。
Thumbnail
2025/09/14
  每班可以根據老師不同的理念與班級經營方式決定如何發放,這一方面是對教師風格、班級特色的尊重,但另一方面,也可能讓學生感覺不平衡,覺得為什麼做同樣的事情,隔壁班就能拿錢,自己卻什麼也沒有。或許比起「讓教師自行決定」,或許,鼓勵各班孩子「在導師引導下,透過班會自行決定」會是更能平衡這些張力的方式吧。
Thumbnail
2025/09/14
  每班可以根據老師不同的理念與班級經營方式決定如何發放,這一方面是對教師風格、班級特色的尊重,但另一方面,也可能讓學生感覺不平衡,覺得為什麼做同樣的事情,隔壁班就能拿錢,自己卻什麼也沒有。或許比起「讓教師自行決定」,或許,鼓勵各班孩子「在導師引導下,透過班會自行決定」會是更能平衡這些張力的方式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思考非常久,一直不知道該怎麼下筆亞斯伯格的主題,但又覺得是時候寫了,也許寫了之後,能讓更多人明白,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且無論是什麼形式的特別,這份特別都值得被這個世界尊重。這篇文章是有關亞斯兒童的系列文,不定期更新發佈,希望藉由這系列文章,能讓更多人瞭解如何照顧與協助亞斯兒童。
Thumbnail
思考非常久,一直不知道該怎麼下筆亞斯伯格的主題,但又覺得是時候寫了,也許寫了之後,能讓更多人明白,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且無論是什麼形式的特別,這份特別都值得被這個世界尊重。這篇文章是有關亞斯兒童的系列文,不定期更新發佈,希望藉由這系列文章,能讓更多人瞭解如何照顧與協助亞斯兒童。
Thumbnail
總是能感受最細微的變化,不論是環境中的光線或別人的心情,彷彿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同身受,但是孩子可能一開始會不知所措,那該怎麼適應這樣的天賦,活出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呢?
Thumbnail
總是能感受最細微的變化,不論是環境中的光線或別人的心情,彷彿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同身受,但是孩子可能一開始會不知所措,那該怎麼適應這樣的天賦,活出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呢?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那怎麼辦?」是個強而有力的問句,在大部分時候能讓孩子發揮獨立思考的能力,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出路,但也有碰壁的時候,今天與阿戴溝通的經驗讓我學到,面對不同孩子的不同情緒,便有不同的引導方法,從孩子身上實在能學到很多有價值東西!
Thumbnail
「那怎麼辦?」是個強而有力的問句,在大部分時候能讓孩子發揮獨立思考的能力,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出路,但也有碰壁的時候,今天與阿戴溝通的經驗讓我學到,面對不同孩子的不同情緒,便有不同的引導方法,從孩子身上實在能學到很多有價值東西!
Thumbnail
兒子國中七年紀。 他是亞斯伯格症的小孩,也就是《來自星星的孩子》,這樣的小孩不容易被社會化,也就是不懂(大野狼定律)。 萬幸的事我從他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他的不一樣,然後很早就以愛澆灌,以正向話語和他溝通(有些星星兒會有自殺傾向)sometimes 。 媽媽我可是一路披荊斬棘,關關難過,關關過
Thumbnail
兒子國中七年紀。 他是亞斯伯格症的小孩,也就是《來自星星的孩子》,這樣的小孩不容易被社會化,也就是不懂(大野狼定律)。 萬幸的事我從他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他的不一樣,然後很早就以愛澆灌,以正向話語和他溝通(有些星星兒會有自殺傾向)sometimes 。 媽媽我可是一路披荊斬棘,關關難過,關關過
Thumbnail
今天要介紹的小朋友也是一個特殊的小朋友,這位小朋友的特殊是我們所有老師花了好幾天才大概知道他的狀況,家長什麼都沒有特別交代。其實之前也遇過類似的經驗,家長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小孩有些情況,有時候不想面對或不想承認而視為理所當然。但這種情況是誰也不樂見的吧。
Thumbnail
今天要介紹的小朋友也是一個特殊的小朋友,這位小朋友的特殊是我們所有老師花了好幾天才大概知道他的狀況,家長什麼都沒有特別交代。其實之前也遇過類似的經驗,家長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小孩有些情況,有時候不想面對或不想承認而視為理所當然。但這種情況是誰也不樂見的吧。
Thumbnail
2021.7.6 當有一個不被父母接受的內在小孩,於是也不接受自己 當有一個感到不被愛的內在小孩,於是向外尋求愛 當有一個感到孤單的內在小孩,於是向外尋求關注 當有一個覺得自己陰暗醜陋的內在小孩,於是向外追求看似華美燦爛的一切 能重新回到心中,看見這些帶著好多傷痛的內在的小小的自己
Thumbnail
2021.7.6 當有一個不被父母接受的內在小孩,於是也不接受自己 當有一個感到不被愛的內在小孩,於是向外尋求愛 當有一個感到孤單的內在小孩,於是向外尋求關注 當有一個覺得自己陰暗醜陋的內在小孩,於是向外追求看似華美燦爛的一切 能重新回到心中,看見這些帶著好多傷痛的內在的小小的自己
Thumbnail
關於這個專題,我想說的是...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小朋友上了小學,因為他非常的愛在上課講話,經常惹得老師不開心,三番兩次在聯絡簿上告訴父母:請注意你家小朋友的狀況,讓他改善喜歡講話的壞習慣。過了沒多久,因為父母工作轉換的原因,舉家搬遷到美國,這位小朋友因為剛到新環境,人生地不熟,到了學校
Thumbnail
關於這個專題,我想說的是...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小朋友上了小學,因為他非常的愛在上課講話,經常惹得老師不開心,三番兩次在聯絡簿上告訴父母:請注意你家小朋友的狀況,讓他改善喜歡講話的壞習慣。過了沒多久,因為父母工作轉換的原因,舉家搬遷到美國,這位小朋友因為剛到新環境,人生地不熟,到了學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