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輔導過的企業領導者中,幾乎沒有人不曾說過這句話:
「我最近有點焦慮,但又說不上為什麼。」
即使是站在舞台中央、領導百人團隊的人,也會被無形的不安困住。——「公司業績還不理想,會不會拖累整個團隊?」
——「退休金夠不夠?家人會不會受我影響?」
——「明明傳了訊息給下屬,他只回了‘OK’,是不是對我有意見?」
不安,從來不是軟弱的象徵,而是「仍然在乎」的證明。
正因為我們對責任、對關係、對未來還有期待,所以心會動、會緊、會亂。
成功背後的無聲焦慮
一位我長期輔導的副總,近年被升任為集團高層。外人看他春風得意,但他卻告訴我:「越高位,越怕失誤。好像只要一個錯誤,就會讓大家失望。」
他開始睡不好、對細節過度敏感,甚至連員工的沉默都被他解讀成「對我不滿」。
我問他:「你覺得不安是敵人嗎?」
他愣了一下,然後笑著說:「我從沒想過,其實不安也可能在提醒我——我還有人性。」
這句話,讓他重新學會與不安共存。
不安其實是一種「警訊能量」
心理學上,不安(anxiety)是人類自我保護的機制。
它提醒我們:「有些事你在意,但你現在還沒有控制權。」
但許多人一旦感到不安,就急著逃避——
開更多會、做更多事、甚至過度控制別人來換取安全感。
然而,越是這樣,不安越會膨脹。
因為你試圖控制的,其實是無法被控制的「未來」。
真正成熟的領導力,不是把不安消除,而是學會「與不安共處」。
三個步驟,讓你穩定內在節奏
- 接納:不安不是敵人,是信號。
當你察覺心跳變快、情緒不穩時,不要立刻責怪自己。
問自己一句:「我現在是在害怕什麼?」
光是命名情緒,就能減少它對你的掌控。
- 限定:給不安一個範圍。
把焦慮具體化,例如「明天開會怕講不好」。
再反問:「最壞會怎樣?」「我能做什麼準備?」
模糊的不安一旦具體,就失去了膨脹的力量。
- 專注:回到當下的控制點。
別讓腦袋跑到還沒發生的未來。
當你專注在「此刻能做的事」——準備簡報、整理思緒、喝一口水——
你就重新奪回了主導權。
活著,就會不安
內心的不安,正是生命還在流動的證明。與其抗拒,不如學會與它共處。
因為能和不安同行的人,往往也能在變化中保持優雅與穩定。
🔸 你最近的不安,最接近哪一種?
A. 來自工作壓力
B. 關係中的誤會
C. 對未來的不確定
D. 說不上來,只是心裡不安穩
💬留言告訴我,你正在學習如何與不安共處?
也許,你的分享會成為別人今晚最溫柔的力量。
📣 如果這篇文章觸動了你,也請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