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人說話很吵!可以不要聽嗎!」
她煩躁地說著。youtube自動播放下一段影片的功能,跳出一個言詞聳動、聲音高亢略顯聒噪的名嘴。
她這不是第一次被這些惹怒。也不是第一次這麼對我抱怨。
「你不能自己關掉嗎?與其對我生氣、對電視生氣,你有想過自己關掉嗎?」
回話後,我意識到這是個驚奇的時刻。我正在體驗書本與文章的論述中,在字裡行間能夠輕易觸發想像,卻不能立即舉出實例的觀點。
將力量拿回來。
碰過許多人抱怨環境、被自己的事情所困、憤怒於那些讓人焦躁不安的外境。也總有人會跳出來說「抱怨有用嗎?與其抱怨不如做出改變」。這種句子聽多了,即便是昭然若揭的道理,若不深刻體會也著實要淪為口號。
透過她對影片的抱怨,我真真實實地上了一課。
在那一刻,她正是書本論述中的活教材:先是抱怨了工作時A某如何打亂了她、飯局時因B某而尷尬窘迫,又因自己的煩心事,將原本可以接受/處理的外境視為干擾、看不順眼。最後,將氣出在他人身上。
這種因失衡而無法適時調解的情緒,像下坡的雪球越滾越大。當然能夠理解事情這樣攪和在一起時,確實會很煩。但那因加乘而膨脹的外殼之於我而言是假的。
情緒是正常且美好的流動,直到它成為損人傷己的利器。
「你有發現嗎?這不是第一次,你對著這些不耐煩、要我關掉。你有發現你正在抱怨而且毫無作為嗎?」
她沈默著。我不知道她是如何感受這個瞬間,但我想,對於這個發現她或許也如同我一樣感到震驚。
事情發生的當下,我的震驚也帶著自我檢視:我也是這樣嗎?我在什麼時候也將力量交給抱怨而不是為自己改變些什麼嗎?
力量被給了出去?
什麼時候會發現力量不在自己身上?如何真正意識到要將力量拿回來?從不覺得自己把力量給了誰、給了什麼,也不知道誰用什麼方式把力量給奪走,更遑論「將力量拿回來」。
若沒有這天簡短的對話與覺察,我不會經歷「有人把自己的力量給了焦躁、抱怨、憤怒,並且沒有能力做出行動,即便只是將電視關掉」。我清楚的看見她將力量全部給了她的負面情緒,以致於連拿起遙控器、按下關閉鈕的餘力都沒有。
在其它更暴烈、更沉悶的狀況下,正在經歷情緒風暴的人也是這麼交出力量的嗎?被緊縮的感覺籠罩、全部的焦點只在他自己的情緒上動彈不得。彷彿烏雲不斷聚攏、濃縮、聚攏、濃縮,最後像提煉過的精純靈彈一樣瞬間炸裂,情緒碎片因而傷害了周遭環境、他人、或他自己。
「把力量拿回來」我也會想成「將能量流向自己專注的地方」。
關於「把力量拿回來」,我沒有什麼SOP,畢竟最重要的是「覺察」到自己處在不舒服的情緒裡。但仍有一些可供參考的小句子,有時我會當成是點醒自己的護身咒:
- 「我正在為了什麼煩嗎?」
感受一下週遭與煩躁的感覺,先確實感受到自己的不舒適,試著釐清自己的狀態、傾聽內心的聲音,不要閉眼忽略。
- 「我感覺到有負面情緒。」
先意識到這個「感覺」的出現,如果旁邊使你焦躁的狀況無法停止,不仿先轉身說要去一趟廁所吧?給自己一點時間探詢一下情緒的起火點。
- 「我感到很緊縮。」
告訴自己處於緊縮的狀態。請記得緊縮的感覺是身體與心理給你的善意提醒:有地方讓你感到不舒適了!循線找出感到緊縮的原因就能制定有效的策略。
- 「停下來。這只是我的投射。」
外在的情境都是自我的投射。同一件事情,視角不同、反應不同、結果不同。怎麼看待令人煩躁的情境,都只是自我的生命經驗投射而出的。
- 「我感覺到我不爽,但又如何?」
我知道我很不開心,但我可以選擇將能量放在可以改變現狀的行動上。我有能力不再將能量流向憤怒與焦躁。
當你已經爆發了,也沒關係。這樣才有機會得到冷靜的片刻。有些人必須透過情感反覆交迭,在爆發與平息的關係變動中找到自我。
這些小小的句子只是提供參考,沒有先後順序,對我有提示作用,如有需要也可以更換成對各人有作用的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