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反脆弱》:掌握延遲反應的優點,拖延未必全是壞事

從小到大我們都有拖延的經驗,通常是為了抵抗某些事情的運作,所自主產生的行動干預。
或因為沒有辦法下定決策、決心而選擇拖長時間,如此一來往往適得其反,導致精神耗弱。

拖延屬於負面字詞
有些人會認為之所以選擇拖延,很可能在於對原有目標的慾望下降,或是沒能找到真正的動機與價值。
也可能是時間掌握力比較薄弱,透過番茄鬧鐘為自己製造推力,一旦開始了,往往就可以順利持續一段時間。
重新設計平日的空間動線,盡可能移除誘發壞習慣物、零食,或瀏覽網站、看短片的時間。
試著給予適度休息時間或是規畫獎勵機制,避免過度督促造成壓力與急迫感,重新檢視身心理狀況,會有助改善現況。

拖延並非全是壞事~
在《反脆弱》中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認為,在可接受範圍內,有時候拖延也並非全無好處。
一旦遭遇到瓶頸或是挫折,一時之間難免不知道如何克服障礙,就會開始走拖延路線。
然而挫折未必等於失敗,適度給予自己喘息暫停的機會,稍微清出一點時間,也可以幫自己與問題之間拉開一足夠審視的距離。
透過重新拆解、釐清目標與步驟規劃,嘗試尋找克服障礙的方法,或者尋找相關資料或詢問可能知道的人,也可能產生新的覺察。
對所遭遇的事情,或所要進行的事物稍微延遲反應,檢視原先所處理的方式或依據現況進行動態隨機調整,更可以避免短期過度反應,受壓力逼迫所引發造成的決策錯誤或損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