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上一篇教與學的系列文章無聲勝有聲的表達後,原以為記憶中珍藏的片段都已經記錄下來了。然而,才剛寫完阿光的例子,奇妙的記憶迴路又開啟了另一個時光寶盒,那裡面收藏著我和小澈的回憶。在他身上,我領會到另一層關於表達的真意。
記憶沒有時間差,當它一現起,就回到了當下。說故事卻需要時間來鋪陳,那是一年多前的事情了。在我離職幾個月後,前一所學校的園長Peggy詢問我是否願意回去幫忙輔導一些比較有狀況的孩子。我很感謝她如此關心這些適應不良的孩子,也讓我有機會在自己喜愛的事情上盡點棉薄之力,於是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這些孩子,不像特殊生能特別申請特教老師來輔導,但他們也不像一般孩子容易融入班級活動中。所以我的角色也是類似輔導老師,一次會利用半個小時的時間與這些孩子互動。有時是一次輔導一兩個,有時是一次四五個左右。這些孩子從幼幼班到大班的年紀都有。
我與小澈的緣分就是這樣開始的。他那時才幼幼班,臉上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帶著一副矯正眼鏡。在鏡片折射下,就如同名字裡的澈,我看見的是一雙清澈而水汪汪的大眼睛。他是個非常聰明、有點頑皮、性子很急,無法等待的孩子。因此在教室裡,他經常是被老師提醒制止的對象。
園長希望我每周陪他進行一次課程,有時是教具操作、有時是學習生活自理,目的是讓他練習基本的生活規範,也從中多鼓勵關心他、建立他的自信。
我為孩子們上課的地點,是在園長辦公室。園長運用政府補助的經費採買了一些教具,是專門給這些孩子使用的。所以我不需要再額外準備,可以從中挑選適合不同孩子的教材來上課,這真是一項很好的福利!
有一次,我和小澈一起玩一套圖卡的配對遊戲時,他看到一張生氣的機器人小卡便問我:「他為什麼生氣?」我找了一些理由來回應他,例如:「因為他肚子餓了」、「因為他的玩具被搶走了」等等。然後,我們又繼續找尋其他的圖卡來配對。但是他的視線還是無法從那張機器人小卡上移開,仍反覆問著同樣的問題:「他為什麼生氣?」
我心想,我的回答無法令他滿意,或許他好奇的不是機器人生氣的原因?由於2歲的孩子口語表達能力非常有限,我無法從他的字句中,得知他想問什麼,但我知道他的問題背後,肯定還有讓他更為在意的東西。那到底是什麼?我如何才能知道呢?
我想起之前看過李崇建老師**示範的薩提爾對話練習。這位阿建老師有一項超能力,就是透過簡單幾句對話,就能幫助別人成長。許多叛逆的青少年跟他談過幾次話,就改頭換面了(他自己也曾是個叛逆少年)!由於我只看過幾次他的教學影片,還沒學到竅門,但我記得他是透過「提問」去同理對方的內心。
於是,我不再回答小澈的問題,而是改口提問:「你害怕機器人生氣嗎?」其實我只是試著揣摩他的想法,沒想到他居然點頭了!
我猜想,他這麼頑皮,在家肯定也常惹父母生氣,或許他害怕的情緒與家人有關。於是我決定停下手邊的遊戲,開始跟他聊起家庭的生活。從對話中,我得知他很害怕爸爸生氣的樣子,因為爸爸生氣時很兇、很大聲。
原來,他之所以不斷提問,是從生氣的機器人小卡中,感受到了生氣的情緒,並與他自己害怕的經驗連結在一起了。
年幼的孩子雖然表達能力非常有限,但他們最寶貴的特質是只說真話、絲毫不偽裝。他早就準備好一顆真摯的心,等待我們去探索。關鍵是,如何才能走進他的心?
小澈教會我的是,簡單的話語往往不簡單,它經常有著言外之意。他所提的問題,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理解、也說不出內心的感受。但透過成人帶有同理的小提問,就如「芝麻開門」這句通關密碼語,或許正好就能開啟通往他內心世界的大門,並帶著他一起看見他最在意的是什麼。那麼攪擾著他的那些情緒,或許就有機會被安撫了。
我和小澈的對話還無法像阿建老師那樣,可以馬上使他不再調皮、也無法讓他不再挨罵,但或許至少可以讓他知道,他的感受是有人理解的吧!
**李崇建老師所推行的這套薩提爾對話模式,適用於所有人際互動上。他也運用這套理論改善了自己與家人僵化十多年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