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的發生不會決定性的影響未來的發展,更取決於的是自己如何看待發生的客觀事實。
隔著幾年,看了同一本書,才剛開始看,便有了神奇的感受。在幾年前看時,我真心覺得這本書無聊,但現在看,我卻覺得有趣,我覺得這是我成長了,也是因為我朝著最初的模樣靠近,我又願意接收與感受自己的情緒、自己不合理的想像。
每個人生來便是『王子』, 然而養育的過程,卻讓我們變成了『青蛙』——溝通分析創始人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我替我自己哭泣,因為這世界上只有我會真心為了自己哭。
我也安慰我自己,因為這世界上只有我會為了安慰我而安慰自己。
但在些溫暖的言詞裡,給我勇氣做這些事。
在成長類型的書本裡,教我如何做這些事。
但就算看著書中許多大道理,卻不會有所作為,因為對此的感受還停在文字讓的理解,還是比不上自己經歷過得來的強烈,經驗過,體驗過,實驗過,思考過,那些大道理不用看自己便能明瞭,倒是在看過太多道理,便把自己局限在甚麼不做,什麼要做的規範裡面。
就舉例,在小時候總會向別人順著口說謝謝,但那彷彿只是口頭禪,以及順口溜,謝謝謝謝謝謝,如此之多的謝就這樣從口中說出口,但內心是空白的,很難真的有什麼感恩之意。.
但體驗過他人真心因為我對他的所做所為而對我表達感謝時,內心的那塊才被觸動,主動接觸感恩冥想與感恩的資訊,才使自己有些感觸說,陌生人也值得去感謝,日常的床、水、食物、衣物、愛我的人、我愛的人都很基本,基本到會去忽略,但將心態放低去想起那些沒有這些的人們。
想起這些,也不由自主的思考,有什麼是我可以回報給他們的,給全部的伙伴的。
在隻身一人時,依然有這些陪伴著我,喝到的水除了是大自然之物,也是有陌生人替我把關,吃到的米飯,是真的有人在種稻才有的,在日常中想起這些,便讓我內心湧起暖流,甚至連討厭的人都可以當作是一個課題去感謝,感謝身外之物讓我看見自己的豐足與不足。
有了這些基礎,每次說出口的謝謝,不斷的在心中如鼓聲般迴響,如水流般涓流,如山巒般蔓延⋯。
我認為如此在每次說出謝謝時,並不是只知道這麼做就對了,而是真實的在內心有所感受,才是真正的目的,使自己與他人都感到越來越快樂,越來越充實,越來越珍惜。
同理其他的,也許知道了不去做,做了但不知道,都應該主動的去探索那個主題,使自己真正的與它合一,否則不算真正的知。
雖然真的很有難度,但也替平凡的日子裡多了一些有趣的挑戰,使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