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何情緒總是釋放不完?情緒的功能與源頭


昨天的線上和諧粉彩準指導師培訓課程進入新主題:「情緒題」。學員需要創作兩幅作品來表達憤怒與悲傷的情緒。

準指導師課程一共有 22 幅指定教案。老師可從中選擇教授 18 至 20 個教案。有些老師會選擇跳過這兩幅跟情緒有關的作品,原因是:怕勾起學生的情緒,不知道如何處理


如何處理情緒


「如何處理情緒」是很多人討論的議題。人類長久以來用各種方法應對負面情緒,最常見的方法有兩個:壓抑與釋放

抑壓情緒沒有用,這很容易理解。釋放情緒呢?身心靈圈鼓勵大家用不同方式去釋放情緒,但奇怪的是:無論我們怎麼去釋放負面情緒,這些情緒似乎不會真的消失;它們可能會短暫的緩解,但過不久,負面情緒又出現了

釋放情緒,並沒有真的處理情緒。如果釋放情緒能處理負面情緒,那麼負面情緒應該會越來越少才對,甚至不會再出現。

為什麼情緒總是清理不完,釋放不完?下面來看看原因。


關於情緒的真相


我接受和諧粉彩指導師培訓時,老師說:「情緒,無論喜、怒、哀、樂,都是與生俱來的,是人類珍貴的禮物。這兩幅以情緒為主題的作品,是「走進內心」之作,每次培訓,我都一定會教這兩幅作品。」

我也一樣。透過《憤怒》與《悲傷》這兩幅作品,我引導學員看見情緒的真相:情緒是中性的,沒有好壞之分。它就像警示燈。燈亮了,就是在提醒我們:你內在有些限制性信念,這些信念會讓你的需求無法被滿足。是時候往內看一看了!

情緒是有功能的。用各種方法去清理或釋放情緒,只是試圖把警示燈關掉。假設房子着火了,把警示器關掉,有用嗎?我們要做的不是把警示器關掉,而是要找出火源



以前,當我極度抗拒負面情緒時,我經常不知所措,只覺得自己「很有問題」,對「失控」的自己感到陌生、無能為力,又束手無策。

當我明白,情緒是中性的,沒有好壞之分,而且它是有「功能」的,我對情緒的抗拒就越來越少了。情緒來臨時,我會告訴自己:「這沒有問題,我也沒有問題」。說完之後,人就會鎮定不少。


尋找情緒的源頭


冷靜下來後,我會開始覺察:這件事情觸發了我內在的什麼 (火源),讓我產生這麼劇烈的情緒?一層一層的像剝洋蔥一樣剝開。舉例:


  • 情境:收到群組訊息,朋友準備跟拍拖八個月的女友求婚,邀請群組朋友拍攝恭賀視頻作求婚用。
  • 當下情緒反應:沮喪,鬱悶。
  • 表層想法: 什麼?才八個月,就要結婚了??
  • 深層想法:為何我跟前男友總是無法開花結果?
  • 感受:忌妒、悲傷、憤怒



為何悲傷?為何憤怒?


現在,是對自己坦誠的時候了。我問自己:為何悲傷,為何憤怒?


😭 悲傷:對得不到幸福的自己,感到悲傷。

➡️ 深層渴求:渴望遇到合適對象,得到幸福。


😡 憤怒:憤怒於自己不夠好,一大堆創傷還沒有療癒… 所以遇不到對的人。 療癒了10幾年,還是這個樣子,我真是沒用到極點

➡️ 限制性信念:我沒有用、沒有價值。




情緒的功能


以上面的例子為例,從悲傷憤怒的情緒中,我覺察到「我沒有價值」這個信念。這是火源,是導致我產生情緒的根源,也是情緒帶給我的禮物

「我沒有價值」讓我相信,我是不值得被愛、不值得擁有幸福的。這個信念障礙著我,讓我無法作出合適的行動為自己帶來幸福例如,我會自暴自棄,躲起來不想見人。如此,我的需求(愛與被愛)也就難以得到滿足。

調整信念,也就是處理根源。信念調整好,當再次遇到同樣事件,就不會再有情緒產生。火源消失,警示燈就不會再亮了。


以下總結情緒的功能

我們對內在最真實的情感需求,往往難以覺察。情緒是警示燈,它的作用是提醒我們,內在有未被滿足的需求,是時候覺察和關注了。從情緒入手往內探索,通常能找出導致「需求無法被滿足」的限制性信念。 調整信念,情緒就不會再出現。


總結


情緒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願意面對內在最真實的需求與想法。

情緒是有功能的,它不是平白無故出現;情緒就像警示燈,提醒我們:回到內在,探索真實需求。允許情緒出現:不抗拒、不壓抑、也不急著清理它 (以上作法只是試圖關掉情緒的功能而已)。 跟隨情緒往內探尋,找出障礙着你的限制性信念,就可收穫意想不到的禮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