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著「賈伯斯(Steve Jobs)生前決定在告別式上送給全體來賓的書」這個名頭,我讀了《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
這本書是印度瑜伽行者尤迦南達(Paramahansa Yogananda 1893-1952)在1945年執筆寫下的一生感悟。他大致依時間線敘述自己的早年生活、1910年與上師聖尤地斯瓦爾(Swami Sri Yukteswar Giri)的相遇、1915年畢業並出家加入僧團、1920年赴美弘法、1935-1936年返回印度參訪的過程。
尤迦南達亦在書中分享自己的修行心得,記錄尋訪聖人的經驗,並整理師祖瑪哈賽(Lahiri Mahasaya)和上師聖尤地斯瓦爾等重量級瑜伽行者的開示。
.
起初,《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看起來只是個有佛緣的小男孩穆昆達(尤迦南達出家前的俗世名字),千方百計地想到聖地喜馬拉雅山一遊的記錄。
但隨著穆昆達——離家出走一再失敗、被父兄抓包攔截帶回家——的旅程,奇蹟一次又一次地展現,聖人一個接著一個來到他的面前,讀者好像跟他一起逐漸「升級」,在優美的求道路上,迂迴著收獲愈來愈多的靈性啟發。
即使迂迴、即使偶爾行差踏错,求道之路仍然無限美好。
例如「不眠的聖人」蘭高帕瑪珠達爾(Ram Gopal Muzumdar)勉勵嚮往喜馬拉雅山但因緣未足的穆昆達:
不要把你靈性的理想固定在一座小山上,而要將它栓在無限天國的星星上。只要你努力,就一定會到達那裏。
天國的星星,就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不假外求,因為「一個人不往內在去尋求的東西,即使他的身體四處奔波,也無法找到。」
.
這些星星亦像小男孩穆昆達和我們一起碰上的「奇蹟」。
尤迦南達在〈奇蹟法則〉中,討論波粒二象性和量子力學,試圖解釋某些「奇蹟」,例如分身、憑空變出豪華宮殿和佳餚美酒、死而復生等現象。
尤迦南達和他的修行傳統,認為整個宇宙的最根本基礎是光,「當無限造化的光束投射到人類意識的屏幕上時,人類五官會產生短暫的真實感受」,就像電影一樣。而部分修行者有能力操縱這樣的光束,於是讓人產生「奇蹟」的感(幻)覺。
許多修行者都曾用夢境或電影來形容紅塵俗世,後者例如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Khyentse Norbu)所謂的「人間是劇場」(詳見文末追記)。尤迦南達亦曾在大街上從「上帝視角」一窺默劇般的新世界。
我感到一種有趣的寂靜,就好像如今有聲電影的揚聲器突然壞掉,變成無聲影片一樣,神用某種神奇的方式消除了塵世的喧擾。⋯⋯我好像長了千里眼一樣,可以輕易地看到萬事萬物後面及旁邊的景象。
有這樣「光束投影」和「類電影」的基本認知,那麼進一步說「這個世界只是造物主客觀的夢」,也不是那麼不可思議了。
.
但如果「世界只是造物主客觀的夢」,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算命者(fortune teller)和她們揭示的前途命運呢?人類肉身有「自由意志」嗎?
對此,尤迦南達在〈智勝星相〉中,整理聖尤地斯瓦爾上師的看法,明確地告訴我們:
一個人的出生時刻出現在天空的訊息,並不是用來強調她的個人命運,而是用來喚醒人類脫離她束縛自我的意志。
換言之,生命是不斷累積的過程,每個人該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負責,勇敢去除束縛、克服限制,追求自己的使命。
我們可以克服任何限制,因為這些限制從一開始就是自己的行為造成的。
另外,他們也試圖解釋,為什麼我們有時候好像不受預言影響:
一個人越是深入自我了悟,她細微的靈性震動對整個宇宙的影響也就越大,而現象世界的變動對她自身帶來的影響就越小。
.
至此,我們逐步走進更深層次的「瑜伽行者」境界。
順帶一提,書中的「瑜珈行者」和「出家人」,是獨立但相關的概念。尤迦南達說,「任何人只要修行與神連結的科學方法,就可以成為一位瑜珈行者……(她)可以是在家或出家的人」。如要比較兩者,「出家人或許只是遵循枯燥的戒律與捨棄塵世作為行為標準,但瑜珈行者則以明確的方式逐步訓練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使靈魂得以解脫」。
古代聖人Patanjali將「瑜珈」修行定義為「控制心智本質的波動」,這樣的波動可能包括欲望、恐懼、以及感官引發的刺激反應。
欲望:尤迦南達的上師,聖尤地斯瓦爾「復活」之後提到,肉體和靈魂無法超脫娑婆世界的原因,就是被「欲望」束縛;連帶地,當欲望無法被滿足、受到挫折,就會產生憤怒的情緒。
南印度聖人薩達西瓦(Sadasiva Brahman)被問到「靈性上的指引」時,亦提及對「我想要如何」的克制和掌握。
不要做妳想做的,之後妳就可以隨心所欲。
針對這道頗為矛盾的指引,尤迦南達進一步解釋道:「必須通過對自我的掌控,才能解放靈魂」。
同樣的道理,波斯神秘主義者阿布賽義得則說:「擱下妳頭腦裡原來的自私想法和野心,自在地給予他人妳所擁有的,在遭遇逆境打擊時永不退縮!這就是修道!」
.
恐懼:聖尤地斯瓦爾上師喜歡透過童年故事來啟發弟子。例如他說母親曾用某間房子的鬼故事來嚇唬他,結果他馬上跑進那間房子,發現沒有鬼,並表達了他的失望。「從此以後,母親再也不向我說恐怖故事了。」
尤迦南達認為這則故事的寓意是:「直面恐懼,它就不再是妳的障礙」。
.
感官刺激:尤迦南達曾在修道院裡被蚊子叮得大包小包,經過一番折騰,最後意外發現上師根本不怕蚊子。尤迦南達因此體會到:
一個瑜珈行者必須能夠超越自己,進入並停留在超意識裡。不管這個世界存在多少令人分心的事,比如蚊子的嗡嗡作響,或是刺眼的日光,通過感官存在的表徵必須被阻斷。此後,比被放逐到伊甸園還要美麗的體驗就會進來。
從這個日常故事,我們亦發現,尤迦南達和許多修行者一樣,強調親身體驗而非知識閱讀。正如同他的上師聖尤地斯瓦爾所說的:
智慧不是被眼睛而是被微粒子消化吸收的,當妳整個人都確信一個真理,而不只是頭腦確信時,就可以謙虛地說妳知道它的意義了。
.
老實說,從頭到尾讀一次《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應該只是試圖用「眼睛」消化吸收智慧而已,甚至還不到「頭腦確信」的程度。但很高興終於有機會得見尤迦南達和其他瑜伽行者們在正道上的旅程,大開眼界;也很高興有緣分整理並反芻消化這些內容,分享給大家。
追記:我很喜歡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將「紅塵」比喻成「電影」的方式。「當我們觀賞電影時,那是名副其實的出離。我們甚至會感動落淚,然而我們內心知道,那只是一場電影。當我們感覺想要去洗手間時,我們會有勇氣起身前去。沒什麼大不了,我們並未真的陷在其中。既然我們了解到它徒勞無益的一面,就會有真正的出離。」
感謝您的閱讀、參與和贊助支持,讓我們持續分享宇宙和心靈的共鳴。This is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