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重複》(一):在重複中創造,在創造中重複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讀了九歌出版的新書《論重複》,印象中上一次買書是好幾年前了,大概也是為了讀書會買的。難得畢業之後還有機會參加哲學讀書會,況且書也不貴,很快就下訂取貨了。結果,這是一本翻譯差強人意的書,非常生氣,覺得曾經認真對待這本譯作的自己被當成傻子耍,同時也非常沮喪,對於台灣出版業。

  但總而言之,因為有讀書會,讀這本書或多或少還是有幫助的(是的,這份 Credit 並不想給譯者,而是給認真參與的大家)。

  對本書感興趣的人,強烈建議先點此看線上試閱,如果翻譯可以接受再入手繁中譯本。



  齊克果以筆名康斯坦丁.康斯坦修斯,在書中以第一人稱視角書寫所見所聞,以及從中延伸探討的主題:重複。


  非常迷人的主題。


  就書中描述來看,重複,不僅僅是再來一次,而是一種使活動者具創造性的動態過程。相比於「記憶」,或者說回憶,回憶雖然也帶有某種重複性,但是這種活動並不具有創造性,其本質是不動,且與重複相反,它恰恰僅僅是再來一次。

  回憶是我在現在調動出對過去的記憶,讓它再現一次。而過去的記憶是沉澱的僵死的東西,對於現在的我而言是無法對它做出任何改變的。當然,我們可以去討論「修改過去記憶的各種例子」,然而那就是在討論一種「去改變」的情況,而不是現在我們所要討論的記憶的本質。


  與記憶反方向的,是「希望」。希望很美好、很理想,但你沒試過,你還沒抵達,它永遠在遠方,你碰不到,你其實並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而與未知的未來接觸的那一剎那的體驗,便是「新奇」和「有趣」。你的感官被挑逗,接觸到「新」事物,但那事實上並不具有創造性,只是你碰到了一下新東西,然後就沒了。你與當下接觸的新東西又回歸各自的位置,彼此無關、萍水相逢。你並沒有在它之中創造出什麼,它也只是嶄露它原本的面貌給你看,僅此而已。



...


  康斯坦丁給出許多經驗上的例子,佔主要篇幅的,莫過於貼身觀察、分析與討論一位年輕人對女孩的愛,以及之後麻煩的收場。康斯坦丁認為這對戀人之所以走到這步,是因為年輕人根本不愛這個女孩。弔詭的是,乍看之下年輕人卻很愛這個女孩,好像沒有他不行,年輕人變成愛情的詩人,將女孩化作謬思,對他百般渴求,他想他,朝思暮想,靈感源源不絕。

  然而這樣的愛卻不是重複的愛,當然也不具有創造性。事實上,年輕人是在回憶,將女孩作為鑰匙,一種啟動的機關,激活自身過去對愛的崇高認知和理念,並且透過創造詩詞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再現對過去的記憶。「再說一次這就是我所渴望的愛,愛是如此的崇高」這是年輕人朗詩、寫詩的意義,年輕人進行表面的創造活動,所做的卻僅僅只是再來一次。一旦談到與女孩的真實相處,真正要去重複的日常,年輕人便避之唯恐不及。畢竟「女孩激發了年輕人的詩人的可能性,每一次一想到她就覺得她很新鮮」(23),而真正愛情的日復一日必將破壞這個新鮮。況且女孩只是年輕人通往記憶的媒介,倘若出現在現在,將損毀那屬於他自己的愛情的,而諷刺的是那個毀滅他的愛情的,正是使他產生屬於他自己的愛情的謬思。



  到這裡,我們看到一些重複的反例,以及跟重複很像,但事實上與重複相反的東西。在下一篇文章中將嘗試繼續說明,作者不僅認為在重複中才能創造,還認為有一種在創造中所進行的重複,是降低了他人的主體性,首先意在創造自己,實則是回憶自己的活動。

  作者提出許多正反兩面的例子,正面的像是笑鬧劇為什麼使人創造出我們未實現的可能性,以及反面的像是活在自己幻想中的哥本哈根的年輕女孩。




【延伸閱讀】

讀班雅明(一):復原返本與扭曲記憶之破壞性

《被討厭的勇氣》(上):「否定心理創傷」是一種邏輯語言的暴力

永續,從他者的倫理學開始(一):動物有沒有臉?

送禮與回禮(一):怎麼送?如何還?送禮的道德難題

avatar-img
16會員
73內容數
關於永續,關於閱讀,一點生活雜談,一點點創作,和哲學世界裡的甲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女子簡阿貞 的其他內容
  在《影響力習慣》一書中,作者區分出兩種不同習慣的工作者,兩者在態度、行為和思想上的差異,使得一者被稱為「一般貢獻者」,一者則是能夠影響組織發展、使自己跳脫舒適圈與更大的服務志業(作者預設了我們能夠在擴展自己,將自己與偉大的任務關聯起來時得到成就感)關聯的「影響力成員」。
  美國哲學家William James認為,「哲學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人類幾種氣質(temperaments)衝突的歷史」,而其所主張的實用主義的工作,就在於展開這幾種氣質就其本身的實踐意義。重要的是信念如何發展成我們欲求的行動,以及面對這樣的行動所促成的一系列關連性思考及行動。
  最近接觸了一些商管類書籍和課程,說到底似乎都沒什麼太大收穫或得到什麼新知。大部分都只是換個方式再說一次人們普遍認同的事情,像是對工作要有熱情,從中找到意義,或是對人生要有規劃,發揮出個人價值等等。舉一些經驗案例,說一些聽起來很厲害的話。
  本文分三個部分「楊逵:從社運到筆耕」、「時代:共存榮的假象」及「女性:被嫁出的財產」。第一部分概述楊逵投入社會運動的契機,以及爾後轉入文學創作的原因;第二部分簡述故事脈絡,勾勒作品描繪的時代氛圍。第三部分看作品中被迫讓出(嫁出)的財產,為前述問題提供可能詮釋。
  在《影響力習慣》一書中,作者區分出兩種不同習慣的工作者,兩者在態度、行為和思想上的差異,使得一者被稱為「一般貢獻者」,一者則是能夠影響組織發展、使自己跳脫舒適圈與更大的服務志業(作者預設了我們能夠在擴展自己,將自己與偉大的任務關聯起來時得到成就感)關聯的「影響力成員」。
  美國哲學家William James認為,「哲學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人類幾種氣質(temperaments)衝突的歷史」,而其所主張的實用主義的工作,就在於展開這幾種氣質就其本身的實踐意義。重要的是信念如何發展成我們欲求的行動,以及面對這樣的行動所促成的一系列關連性思考及行動。
  最近接觸了一些商管類書籍和課程,說到底似乎都沒什麼太大收穫或得到什麼新知。大部分都只是換個方式再說一次人們普遍認同的事情,像是對工作要有熱情,從中找到意義,或是對人生要有規劃,發揮出個人價值等等。舉一些經驗案例,說一些聽起來很厲害的話。
  本文分三個部分「楊逵:從社運到筆耕」、「時代:共存榮的假象」及「女性:被嫁出的財產」。第一部分概述楊逵投入社會運動的契機,以及爾後轉入文學創作的原因;第二部分簡述故事脈絡,勾勒作品描繪的時代氛圍。第三部分看作品中被迫讓出(嫁出)的財產,為前述問題提供可能詮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文章回顧經典動畫《庫洛魔法使》的迷人魅力,並探討為何值得重新追番。不僅介紹了作品的核心故事與角色情感的深度,還延伸至其全新篇章《透明卡牌篇》及與 CLAMP 宇宙的連結。以懷舊與探索交織,邀請讀者再次體驗純真的魔法旅程。
某個夜晚我們獲得緊急命令,全體戰鬥營分成若干小隊,去金門海岸各哨崗偕同戰士守夜。興奮無比,我被分配到海邊的一個小戰壕裡,當然還有一位正規士官陪同。 我們輪流守望,注意眼前的海面,不能走神,看到有不尋常的動靜,馬上搖電話告知總部。什麼是不尋常的動靜?老士官解釋了許多,我還是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第一次聽到「想要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永遠不會太晚。」覺得有點扯淡,但後來慢慢理解其中的深意:童年經驗多如牛毛,你可以挑選不同的回憶,改變對它們的看法,重新理解與塑造你的童年,那你就可以即時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當然,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不幸的童年,那也永遠不會嫌太遲,只要依同樣的方法炮製即可。
當今的四年級生,小時候真的沒甚麼好玩的。大女生跳橡皮筋玩沙包,大男生玩彈珠尪仔標,小一點的小孩兒就跳房子玩一二三木頭人或老鷹抓小雞。
有人說回憶是初老的症狀,大家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似乎年紀越大越喜歡回憶過往,不過這似乎真的就是人生的一個部份。 在父親過世後,二哥將老舊的平房整個打掉,父親的離開就是因為有天半夜起床要去上廁所,但老舊平房屋頂的屋瓦早已有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洞,父親因為連日下雨漏水造成家裡地面濕滑而意外跌倒
想起沈復的〈兒時記趣〉,在記憶裡搜索了以後,決定也來寫自己的兒時記趣,一共六則小故事。
文章回顧經典動畫《庫洛魔法使》的迷人魅力,並探討為何值得重新追番。不僅介紹了作品的核心故事與角色情感的深度,還延伸至其全新篇章《透明卡牌篇》及與 CLAMP 宇宙的連結。以懷舊與探索交織,邀請讀者再次體驗純真的魔法旅程。
某個夜晚我們獲得緊急命令,全體戰鬥營分成若干小隊,去金門海岸各哨崗偕同戰士守夜。興奮無比,我被分配到海邊的一個小戰壕裡,當然還有一位正規士官陪同。 我們輪流守望,注意眼前的海面,不能走神,看到有不尋常的動靜,馬上搖電話告知總部。什麼是不尋常的動靜?老士官解釋了許多,我還是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第一次聽到「想要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永遠不會太晚。」覺得有點扯淡,但後來慢慢理解其中的深意:童年經驗多如牛毛,你可以挑選不同的回憶,改變對它們的看法,重新理解與塑造你的童年,那你就可以即時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當然,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不幸的童年,那也永遠不會嫌太遲,只要依同樣的方法炮製即可。
當今的四年級生,小時候真的沒甚麼好玩的。大女生跳橡皮筋玩沙包,大男生玩彈珠尪仔標,小一點的小孩兒就跳房子玩一二三木頭人或老鷹抓小雞。
有人說回憶是初老的症狀,大家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似乎年紀越大越喜歡回憶過往,不過這似乎真的就是人生的一個部份。 在父親過世後,二哥將老舊的平房整個打掉,父親的離開就是因為有天半夜起床要去上廁所,但老舊平房屋頂的屋瓦早已有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洞,父親因為連日下雨漏水造成家裡地面濕滑而意外跌倒
想起沈復的〈兒時記趣〉,在記憶裡搜索了以後,決定也來寫自己的兒時記趣,一共六則小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經常在想,諸多書友是否和我一樣,每日猛力讀書,仍然跟不上買書的速度,用庫存管理的角度來看,進貨(買書)遠遠大於出貨(出稿),意味著書籍持有者沒有高效善用它,新買的書被最新的書所覆蓋,而重複購書的情況就不足為奇了。   昨日下午,明目書社黃社長給我發了簡訊: 「這本書月初已寄過書,此次訂單
Thumbnail
編輯來信邀約檔期,我看著書名非常眼熟。(跟今天要推薦的書沒關係喔~) 原來是多年前我很喜歡的書,當時我還寫了心得,就放在專欄裡面。這件事情更讓我覺得,平時真的要多讀書,我說我喜歡,幾年後它就自己上門來找我了。翻譯別人譯過的書,確實有一點壓力。不過最近我都跟自己說,反正現在也沒幾個人會看書
Thumbnail
一本好書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後還能帶給你更多,而一本爛書連被讀完的時間都不配。
Thumbnail
小說作品的有趣之處就是永遠都可以在老梗裡面創新,這也是我很佩服作家的地方。每翻譯一本小說,都會有新的體悟,不管是對人生還是對語言都一樣。 我會特別記起來的單字,不見得是什麼難字,而是我想到不同的處理方式,或者是單純我沒遇過的單字或表達方式。總之就是記錄下來,讓大家參考參考囉。
每次我的臉書或Threads推薦給我很多抄書仔的內容, 我都會為自己難過,是不是自己的閱讀習慣, 讓演算法誤以為, 我想吃這些第三第四第五手的資訊排遺。 有一類的帳號,專門把書籍課程等已經有結構的資訊, 做簡化,弄成精華版, 誇誇而談那些自己沒有的經驗。 而
  今天讀書會之前,朋友問我說會不會有些「沒心情在讀書會上」。我一下沒聽懂,他說最近發生那麼多事,我都有持續在關注,會不會兩頭燒。想起來最近的確是滿忙的、也感覺特別疲憊,「但有不一樣的事情轉換滿好的」,我這樣回答。
Thumbnail
這篇開頭其實很剛好的銜接回前一篇,果然書是個好東西?原本我是打算講我去書展買的另一本書的,不過我今天看的另一本(跟前面的那本不一樣,誒對總共四本),這本是『底層邏輯』,有人說這本書很難看懂,很深,雖然大家都很推,我也買了,但是它在我家裡堆著吃灰(在書展聽到路人的談話稍微改一下),那就讓我看了幾十頁的
Thumbnail
事緣我去年閱讀有關批判思考的書籍後大受啟發,希望再補充閱讀更多思考謬誤的例子。吁,結果這本書拖拉了近四個月才讀得完。雖然背後原因眾多,但我不得不承認有部分原因是基於這本書實在令我提不起勁去翻閱。
Thumbnail
臉書上出現一篇動態回顧。 「既然很用心(其實背後的真相應該是砸錢)地競標到書了,就應該用心地做這本書,虎頭蛇尾,很對不起書。」 十年前的我曾經熱血,雖然我忘了當時是因為哪一本書有此感受,但是我知道是對哪一家出版社發出的感嘆。 換成是現在,可能就只是笑笑而已。
我經常在想,諸多書友是否和我一樣,每日猛力讀書,仍然跟不上買書的速度,用庫存管理的角度來看,進貨(買書)遠遠大於出貨(出稿),意味著書籍持有者沒有高效善用它,新買的書被最新的書所覆蓋,而重複購書的情況就不足為奇了。   昨日下午,明目書社黃社長給我發了簡訊: 「這本書月初已寄過書,此次訂單
Thumbnail
編輯來信邀約檔期,我看著書名非常眼熟。(跟今天要推薦的書沒關係喔~) 原來是多年前我很喜歡的書,當時我還寫了心得,就放在專欄裡面。這件事情更讓我覺得,平時真的要多讀書,我說我喜歡,幾年後它就自己上門來找我了。翻譯別人譯過的書,確實有一點壓力。不過最近我都跟自己說,反正現在也沒幾個人會看書
Thumbnail
一本好書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後還能帶給你更多,而一本爛書連被讀完的時間都不配。
Thumbnail
小說作品的有趣之處就是永遠都可以在老梗裡面創新,這也是我很佩服作家的地方。每翻譯一本小說,都會有新的體悟,不管是對人生還是對語言都一樣。 我會特別記起來的單字,不見得是什麼難字,而是我想到不同的處理方式,或者是單純我沒遇過的單字或表達方式。總之就是記錄下來,讓大家參考參考囉。
每次我的臉書或Threads推薦給我很多抄書仔的內容, 我都會為自己難過,是不是自己的閱讀習慣, 讓演算法誤以為, 我想吃這些第三第四第五手的資訊排遺。 有一類的帳號,專門把書籍課程等已經有結構的資訊, 做簡化,弄成精華版, 誇誇而談那些自己沒有的經驗。 而
  今天讀書會之前,朋友問我說會不會有些「沒心情在讀書會上」。我一下沒聽懂,他說最近發生那麼多事,我都有持續在關注,會不會兩頭燒。想起來最近的確是滿忙的、也感覺特別疲憊,「但有不一樣的事情轉換滿好的」,我這樣回答。
Thumbnail
這篇開頭其實很剛好的銜接回前一篇,果然書是個好東西?原本我是打算講我去書展買的另一本書的,不過我今天看的另一本(跟前面的那本不一樣,誒對總共四本),這本是『底層邏輯』,有人說這本書很難看懂,很深,雖然大家都很推,我也買了,但是它在我家裡堆著吃灰(在書展聽到路人的談話稍微改一下),那就讓我看了幾十頁的
Thumbnail
事緣我去年閱讀有關批判思考的書籍後大受啟發,希望再補充閱讀更多思考謬誤的例子。吁,結果這本書拖拉了近四個月才讀得完。雖然背後原因眾多,但我不得不承認有部分原因是基於這本書實在令我提不起勁去翻閱。
Thumbnail
臉書上出現一篇動態回顧。 「既然很用心(其實背後的真相應該是砸錢)地競標到書了,就應該用心地做這本書,虎頭蛇尾,很對不起書。」 十年前的我曾經熱血,雖然我忘了當時是因為哪一本書有此感受,但是我知道是對哪一家出版社發出的感嘆。 換成是現在,可能就只是笑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