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感到「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3個尷尬時刻: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 不懂得節制 (Moderation):

- 很多人在已經飽了的情況下,還會再多吃一點,導致不必要的健康問題。明明已經有很多東西了,還是忍不住再買,結果不但浪費錢還佔據了空間。已經有點醉了,卻還要再喝一杯,最後反而影響了第二天的學習效率。明知社群媒體讓自己更悲慘,卻還是無法停止滑動,導致時間被浪費在無意義的內容上。追劇追到下一集,明知生命中更有意義的事情正在消逝,卻還是停不下來,這樣不但影響休息質量,也影響了學業和研究進度。


2. 重複做會後悔的事情:

- 許多人會陷入這種困境,不停重複做自己會後悔的事情,這其實是源自於一種匱乏感 (Scarcity)。當你感受到匱乏時,你會更容易做出讓自己後悔的決定。例如,明知道工作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卻還是不停加班,結果反而導致疲勞過度,影響了後續的工作效率。或者,明知道某些社交活動會佔據大量時間,卻還是參加了,結果學業進度被耽誤,最後只能後悔莫及。這些行為都是因為感受到“匱乏暗示 (Scarcity Cue)”而觸發的“匱乏心態 (Scarcity Mindset)”,導致你無法有效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3. 沉迷於「逛」而非專注於實質內容:

- 很多人在休息時間內,會花大量時間滑 YouTube 或 Instagram 的短影片,或者亂看 YouTube 推薦的影片,甚至看看 Netflix 有沒有新的影片。花很多時間在「選片」上,但實際靜下來看完的影片卻很少。這種行為也出現在逛書店時,總是每個書櫃都看一看,卻沒有真正讀完一本書。這背後的機制,似乎是比起靜下心來好好看一部片或讀一本書,更享受那個「逛」的過程。然而,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在浪費時間,並沒有真正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真正能有改變的是靜下來,在家裡的書桌前,挑幾本書放在眼前,然後一本一本翻,找到打中心靈的句子與段落,並摘錄下來,接著加上自己的經驗與想法,寫成一篇有價值的短文。


你在研究所期間還見過哪些其他尷尬時刻呢?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計畫背後成功失敗的真相:其實是「阻力」與「誘因」在拔河。的確,如果沒有全盤考慮的話,其實背後有很多「阻力」,都會在你開始實踐計畫時出現。你會開始想做某件事,某個程度是看見了背後的「誘因」,認為這件事情做成了,就能完美解決你現在的各種困擾,能夠幫助你從現在不那麼喜歡的環境跳出來。
1. 追求成為厲害的科學家,而忽略持續研究的動力: - 許多學生的目標是成為厲害的科學家,但更重要的是成為能長期堅持的科學家。科學研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因此應該關注自己能否持續堅持下去。僅僅追求名望和成就,往往會讓你在遇到困難時失去動力和方向。 2. 缺乏長期的目標和動力來源:
了解熱門的題目熱門的技術,具體是解決什麼以前無法解決的問題。熱門的題目之所以熱門,常常是因為那個工作開啟了領域很大的想像空間。而之所以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基本是因為某種「技術」得到了突破。可能以前沒辦法計算的東西,現在可以計算了,可能以前逼近的效果不好,現在變得更好誤差都更小了
1. 體驗前後的差異: - 「學習,一言以蔽之,就是‘體驗前與體驗後的差異’。」這句話出自日本作者荒木博行與海老澤潮的著書《独学の地図》中的第58頁。他們認為,體驗某件事以前的你,與體驗某件事後的你之間的差異,就是學習。這種透過「體驗前後的差異」來定義「學習」的角度相當新穎。 2. 將日
「速度才是最重要的經營資源。」 「提高決策的速度,就能增加單位時間內能做到的事,生產力就能再上升。」 「影響力 = 工作量 (輸出) X 速度 (時間)。」 這3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出口治明[1]的著書, 《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 》[2]的第153頁, 引發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計畫背後成功失敗的真相:其實是「阻力」與「誘因」在拔河。的確,如果沒有全盤考慮的話,其實背後有很多「阻力」,都會在你開始實踐計畫時出現。你會開始想做某件事,某個程度是看見了背後的「誘因」,認為這件事情做成了,就能完美解決你現在的各種困擾,能夠幫助你從現在不那麼喜歡的環境跳出來。
1. 追求成為厲害的科學家,而忽略持續研究的動力: - 許多學生的目標是成為厲害的科學家,但更重要的是成為能長期堅持的科學家。科學研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因此應該關注自己能否持續堅持下去。僅僅追求名望和成就,往往會讓你在遇到困難時失去動力和方向。 2. 缺乏長期的目標和動力來源:
了解熱門的題目熱門的技術,具體是解決什麼以前無法解決的問題。熱門的題目之所以熱門,常常是因為那個工作開啟了領域很大的想像空間。而之所以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基本是因為某種「技術」得到了突破。可能以前沒辦法計算的東西,現在可以計算了,可能以前逼近的效果不好,現在變得更好誤差都更小了
1. 體驗前後的差異: - 「學習,一言以蔽之,就是‘體驗前與體驗後的差異’。」這句話出自日本作者荒木博行與海老澤潮的著書《独学の地図》中的第58頁。他們認為,體驗某件事以前的你,與體驗某件事後的你之間的差異,就是學習。這種透過「體驗前後的差異」來定義「學習」的角度相當新穎。 2. 將日
「速度才是最重要的經營資源。」 「提高決策的速度,就能增加單位時間內能做到的事,生產力就能再上升。」 「影響力 = 工作量 (輸出) X 速度 (時間)。」 這3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出口治明[1]的著書, 《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 》[2]的第153頁, 引發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連串身心的煎熬,身體開始衰弱,一下暴飲暴食、一下突然沒食慾,一下又是拉肚子,過陣子又便祕,胃部的不適更是壓力大最容易出狀況的部位,胃酸逆流讓生活品質下降,睡眠問題始終無法獲得完整的休息,但又必須工作,只好依賴咖啡提神,喝下咖啡後,精神亢奮,卻又無法好好靜下來處理工作。抱恙的身體讓她不得不請假,缺席
幾乎每天都要吃消夜。 可是BMI都不到18 就算很睏,也得強打起精神吃消夜,不然等一下餓了還是得吃,又要更晚睡。 這句話本來要發FB, 但朋友們都快生氣了,只好貼這裡。
Thumbnail
你有曾經在好不容易有時間坐下來,一陣情緒突然湧現上來,接著哭到無法自己的經驗嗎? 當我們用盡全力的思考工作、滿足他人期待、使命必達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沒想到主管卻因為自己沒注意到一點小事而評論,這時候我們內心真的會閃過各種不平、不甘、怨嘆~「我這麼賣命,你不誇我就算了,你還說我哪裡沒有做好!」
  我們認識很多喜歡睡覺的朋友。他們會說如果可以的話,他們想一整天不下床,想要能睡多久就睡多久。也有不少喜歡吃飯的人,嘗試各種美食、四處去玩、四處紀錄;又或者覺得吃飯就是休息,「終於到吃飯時間了!」當某些漫長的活動告一段落時,我們很容易這樣感嘆。
今天思緒好卡,好亂,打到一半的時候心情有點低落,想了好多,行文非常草率,我不在乎了,這就是我了,希望那個同學不要看我的文章。
Thumbnail
如果你是精靈請你忽略這一篇吧XD。人類的壽命有限但是慾望無窮,所以只能在有限的時間想辦法做最多的事情,但無奈常常總是時間不夠用讓人覺得很困擾。這篇文章介紹了筆者向來使用的時間管理技巧,期待能夠給讀者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脫離被死線追趕,重新掌握回自己的時間。
Thumbnail
你也有過度飲食的問題嗎?其實其背後的心理和消費主義息息相關。
我的語速很快,後來發現不是語速快,是空白時間太少。段落與段落之間過份密集,常常這個話題還沒講完趕緊就又下個話題。 我試著放慢過,結果話題如果不趕緊銜接,就會忘了要講啥。這使我非常容易口渴,講完兩節課就嘴巴舌頭發麻。上課途中吸幾口飲料對我來說是提醒自己休息,也讓學生休息的手段。 上課多年,當然曾經
Thumbnail
人類有個特性:事情往往會「做過頭」而不自知。 例如: 1:吃到飽有多少人會適可而止?多數不是過量,就是吃到脹亦不罷休,脹到最後自己也後悔。 2:終於有空可以追劇,忍不住一集追過一集。追完之後卻感覺有點空虛甚至憂鬱。 3:滑手機實在太有趣,滑到後來漸漸就成癮了⋯ 生活中還有太多太多其
Thumbnail
一連串身心的煎熬,身體開始衰弱,一下暴飲暴食、一下突然沒食慾,一下又是拉肚子,過陣子又便祕,胃部的不適更是壓力大最容易出狀況的部位,胃酸逆流讓生活品質下降,睡眠問題始終無法獲得完整的休息,但又必須工作,只好依賴咖啡提神,喝下咖啡後,精神亢奮,卻又無法好好靜下來處理工作。抱恙的身體讓她不得不請假,缺席
幾乎每天都要吃消夜。 可是BMI都不到18 就算很睏,也得強打起精神吃消夜,不然等一下餓了還是得吃,又要更晚睡。 這句話本來要發FB, 但朋友們都快生氣了,只好貼這裡。
Thumbnail
你有曾經在好不容易有時間坐下來,一陣情緒突然湧現上來,接著哭到無法自己的經驗嗎? 當我們用盡全力的思考工作、滿足他人期待、使命必達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沒想到主管卻因為自己沒注意到一點小事而評論,這時候我們內心真的會閃過各種不平、不甘、怨嘆~「我這麼賣命,你不誇我就算了,你還說我哪裡沒有做好!」
  我們認識很多喜歡睡覺的朋友。他們會說如果可以的話,他們想一整天不下床,想要能睡多久就睡多久。也有不少喜歡吃飯的人,嘗試各種美食、四處去玩、四處紀錄;又或者覺得吃飯就是休息,「終於到吃飯時間了!」當某些漫長的活動告一段落時,我們很容易這樣感嘆。
今天思緒好卡,好亂,打到一半的時候心情有點低落,想了好多,行文非常草率,我不在乎了,這就是我了,希望那個同學不要看我的文章。
Thumbnail
如果你是精靈請你忽略這一篇吧XD。人類的壽命有限但是慾望無窮,所以只能在有限的時間想辦法做最多的事情,但無奈常常總是時間不夠用讓人覺得很困擾。這篇文章介紹了筆者向來使用的時間管理技巧,期待能夠給讀者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脫離被死線追趕,重新掌握回自己的時間。
Thumbnail
你也有過度飲食的問題嗎?其實其背後的心理和消費主義息息相關。
我的語速很快,後來發現不是語速快,是空白時間太少。段落與段落之間過份密集,常常這個話題還沒講完趕緊就又下個話題。 我試著放慢過,結果話題如果不趕緊銜接,就會忘了要講啥。這使我非常容易口渴,講完兩節課就嘴巴舌頭發麻。上課途中吸幾口飲料對我來說是提醒自己休息,也讓學生休息的手段。 上課多年,當然曾經
Thumbnail
人類有個特性:事情往往會「做過頭」而不自知。 例如: 1:吃到飽有多少人會適可而止?多數不是過量,就是吃到脹亦不罷休,脹到最後自己也後悔。 2:終於有空可以追劇,忍不住一集追過一集。追完之後卻感覺有點空虛甚至憂鬱。 3:滑手機實在太有趣,滑到後來漸漸就成癮了⋯ 生活中還有太多太多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