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未完成」,或趕快完成它:關於「蔡加尼克效應」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利用「未完成」,或趕快完成它:關於「蔡加尼克效應」〉2024-07-26

 

  讀到一個心理學名詞,叫做蔡加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簡短來說,大致可以描述為:人們會更容易記得未完成的工作。這樣的效應被一些人用來幫助學習或增加工作效率,譬如說每次做一件事的時候不把它做完,而是先做到九成,這樣休息之後會更加心心念念想再繼續進行這項活動,以此來增加自己做這件事的動力。

 

  以讀書為例,如果想要讀完一本書,這種方法認為:你可以第一次先讀到第一章的九成,然後下一次從沒讀完的繼續讀,再接著讀到第二章的九成,依此類推。雖然每次大約是讀一章的量,但不是一次剛好讀一章。在一些動畫或劇集中我們也會看到這種思路的應用,故事往往收在一段情節快結束的位置,好讓你迫不及待想要繼續看下去,相關的情節在下一集中得到收尾,但又結束在另一個未完的段落。

 

  我也想起以前看過的皮亞傑訪談,訪談開始前皮亞傑正在寫作,訪談者略帶歉意地問到這樣是否打擾到他,他輕巧地回答:「在句子中間停筆,反而比寫完整段好,因為在提筆時知道怎麼接。」背後或許正是相同的邏輯。

 

 

  但在「能夠幫助我們記得」、「讓我們想要再回去繼續做」的正面效果背後,這個效應也揭示了未完成工作可能對人造成的負面影響。因為我們之所以會被催促著想要再回去做這些事,正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其實不那麼喜歡任務未完成的這種狀態。

 

  同時,就像前面說的劇集,這樣的效應也被用在吸引用戶持續投入注意力。譬如許多電子遊戲用一個又一個簡單但瑣碎耗時的任務將玩家綁住,前面的幾個已經順利完成了,後面的就會想繼續解完;社群軟體被設計為去強調「未讀」與「未回應」,所以要點進去清除「紅點」,於是不知不覺又花了很多時間。

 

  這種效應指出了我們對未完成事物的焦慮以及我們有多麼容易被這種狀態控制。從這個角度來說,利用這樣的方式來促進自己學習或繼續工作的方式雖然很大程度是有效的,但未必是一種健康的作法。我們的大腦更喜歡的事情其實是:把一件事情完成,然後忘掉,如果沒有什麼新的需要的話,從此就不再想它。

 

 

  對於一些必須要做但不太容易在短時間內做完的工作,我的確也會習慣先開個頭,把相對快能做完的前置工作先就一點,然後把工作放一放之後再做。在我的經驗裡面這有助於我後續更順的把它完成,並且有機會在中間做其他事的時候得到額外的靈感。

 

  但對於其他大部分的事情,我更傾向快速去累積多一點小小的「完成」。譬如觀察到某個現象或學到某個新詞,寫一篇跟它有關的文章,以便趁這個機會查一查資料並認真地想一想。完成之後,丟到腦後。如果沒有什麼新的需要的話,暫時就可以不必再想它。





延伸閱讀:

〈”Three good things”--一個簡單的正向心理學練習〉

〈遊戲化的激勵作用:用遊戲落實你的健康目標〉

〈誰最能「延遲享樂」?:棉花糖實驗的三個版本〉

〈在「選擇」之前:鑲嵌於處境之中的主體〉

〈I feel better:不僅僅是「安慰劑」〉

〈主體如何應對實際生活世界:從Schneider案例談起〉


avatar-img
84會員
734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的文化裡面有一些十分令人厭惡的事情,其中一個是理所當然與無處不在的男性凝視。在奧運即將舉行之際,除了台灣選手的消息、眾星雲集的美國籃球隊之外,我還看見了一些新聞台搭配著無聊的雙關語整理了所謂的「奧運嬌點」--那些外貌或身材被認為是「看點」的女性運動員。
  而這件事的邏輯中包含了一個未明言的前提:每個人「本來應該」要去上班上課,並且不被允許根據個人的判斷,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應不應該為了避免這一風險而對行程做出調整。所以我們才需要一個來自政府的統一聲音,去告訴大大小小的行號經營者,你應該讓你的員工休息,來避免對國家造成不必要的損耗。
  我們可以從兄妹房屋裡那些僅存的黑人牛仔電影中看見導演對這件事情的暗示。而在那場戲裡,哥哥也終於說出了他沉潛多時最想說的話:「我們要做的事,他們不能抹除」。人們會再次蜂擁而來,就像他們把電影的歷史搶走、把黑人牛仔搶走、把馬匹換成駱駝,但這一次,我們會向消抹說「不!」,我們會被歷史記住。
  與前童星對比的另一名見證者是電器店的店員「天使」(Angel)。他雖然癡迷於奇異現象,也一直想要參與兄妹的拍攝活動。但他卻不是被名利或欲望趨勢,而是單純的追隨者。在「行前會議」中,他提出了整場電影中唯一次關於「神聖意涵」的探問:我們在做一件對的事情對吧?我們在拯救生命、拯救地球對吧?
那段情節除了刻劃出電影發展至今的兩種思路「專注影像本身的『純電影』」與「追求快節奏的新媒體創作」都有相同的源頭之外,也點出了電影最初的樣貌:見證、紀錄、保留與創造驚奇。最初的那些影響僅僅是把動態真切記錄下來,就已經帶給無數人震撼與感動。而電影要探問一大主題即是:「這樣的追求,在今天發展成什麼模樣?」
  法西斯暴力的出現以及對法西斯暴力的反思向我們揭露了左派思想中現存的兩重危險性:由於「階級鬥爭的歷史」的思維方式,歷史中的各種不正義都成為了一種常態。人們對於法西斯式的暴力或各種在國家制度內的荒唐行為感到驚愕,但這種驚愕卻因為「歷史自動進步的進程」與必然勝利的信仰而未能轉化為一種知識與哲學的開端。
  我們的文化裡面有一些十分令人厭惡的事情,其中一個是理所當然與無處不在的男性凝視。在奧運即將舉行之際,除了台灣選手的消息、眾星雲集的美國籃球隊之外,我還看見了一些新聞台搭配著無聊的雙關語整理了所謂的「奧運嬌點」--那些外貌或身材被認為是「看點」的女性運動員。
  而這件事的邏輯中包含了一個未明言的前提:每個人「本來應該」要去上班上課,並且不被允許根據個人的判斷,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應不應該為了避免這一風險而對行程做出調整。所以我們才需要一個來自政府的統一聲音,去告訴大大小小的行號經營者,你應該讓你的員工休息,來避免對國家造成不必要的損耗。
  我們可以從兄妹房屋裡那些僅存的黑人牛仔電影中看見導演對這件事情的暗示。而在那場戲裡,哥哥也終於說出了他沉潛多時最想說的話:「我們要做的事,他們不能抹除」。人們會再次蜂擁而來,就像他們把電影的歷史搶走、把黑人牛仔搶走、把馬匹換成駱駝,但這一次,我們會向消抹說「不!」,我們會被歷史記住。
  與前童星對比的另一名見證者是電器店的店員「天使」(Angel)。他雖然癡迷於奇異現象,也一直想要參與兄妹的拍攝活動。但他卻不是被名利或欲望趨勢,而是單純的追隨者。在「行前會議」中,他提出了整場電影中唯一次關於「神聖意涵」的探問:我們在做一件對的事情對吧?我們在拯救生命、拯救地球對吧?
那段情節除了刻劃出電影發展至今的兩種思路「專注影像本身的『純電影』」與「追求快節奏的新媒體創作」都有相同的源頭之外,也點出了電影最初的樣貌:見證、紀錄、保留與創造驚奇。最初的那些影響僅僅是把動態真切記錄下來,就已經帶給無數人震撼與感動。而電影要探問一大主題即是:「這樣的追求,在今天發展成什麼模樣?」
  法西斯暴力的出現以及對法西斯暴力的反思向我們揭露了左派思想中現存的兩重危險性:由於「階級鬥爭的歷史」的思維方式,歷史中的各種不正義都成為了一種常態。人們對於法西斯式的暴力或各種在國家制度內的荒唐行為感到驚愕,但這種驚愕卻因為「歷史自動進步的進程」與必然勝利的信仰而未能轉化為一種知識與哲學的開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蔡康永:「你有那麼多以後,就是沒有現在」 無論是學習一門新語言、樂器、攝影還是其他夢想,很多人會因為種種理由而推遲實行,總是想「以後有時間再學」、等待「合適的時機」。 這個「以後」可能從小時候就在說,因為爸媽不同意所以覺得長大才能做的事,像是:「長大後我要學畫畫」,直到真正長大到了中年,到了當媽
Thumbnail
不要把時間花一直盯著網路看,網路世界不會因為你三十分鐘空下來去做別的事而有什麼太大的改變;不要把時間花在「抗拒」的情緒裡,先停下抗拒的情緒,去做那些你喜歡也不抗拒的事,情緒上想逃避、萬分抗拒的情緒被自己喜歡的事給安撫了,那些你抗拒不去做其他事的情緒就會少了,你就會起身去做了!
本文介紹了利用WOOP來制定工作或生活目標,根據未來目標導向型的時間觀思維來降低拖延症狀的方法。內容包括WOOP的應用,以及遊戲化工作流程、打板儀式和蔡加尼克效應三種心理學方式。同時也提到了未來目標導向的正面與負面想像,以及遊戲化工作流程、打板儀式和蔡加尼克效應的詳細應用方式。
本篇介紹另2個有效的避免拖延症法則:打板儀式(五秒法則)及蔡加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 完成一件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真正的著手去做,想辦法讓自己很快的跨出那一步,即使是小小的一步也很好,一旦動起來,也就更可能繼續動下去了,進而避免拖延。
Thumbnail
也許人永遠沒有真正準備好的時候…但是至少, 我想要盡我所能去努力,這也是為了我自己。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大家好,我是Laz拉茲 錨定效應屬於認知偏差的一種,只要意識到就產生作用,且無法有效的根除,我們該怎麼辦?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人性#阻力 #習慣#比較#誘餌效應 #慣性 #生存本能 #未知 #恐懼#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Thumbnail
蔡康永:「你有那麼多以後,就是沒有現在」 無論是學習一門新語言、樂器、攝影還是其他夢想,很多人會因為種種理由而推遲實行,總是想「以後有時間再學」、等待「合適的時機」。 這個「以後」可能從小時候就在說,因為爸媽不同意所以覺得長大才能做的事,像是:「長大後我要學畫畫」,直到真正長大到了中年,到了當媽
Thumbnail
不要把時間花一直盯著網路看,網路世界不會因為你三十分鐘空下來去做別的事而有什麼太大的改變;不要把時間花在「抗拒」的情緒裡,先停下抗拒的情緒,去做那些你喜歡也不抗拒的事,情緒上想逃避、萬分抗拒的情緒被自己喜歡的事給安撫了,那些你抗拒不去做其他事的情緒就會少了,你就會起身去做了!
本文介紹了利用WOOP來制定工作或生活目標,根據未來目標導向型的時間觀思維來降低拖延症狀的方法。內容包括WOOP的應用,以及遊戲化工作流程、打板儀式和蔡加尼克效應三種心理學方式。同時也提到了未來目標導向的正面與負面想像,以及遊戲化工作流程、打板儀式和蔡加尼克效應的詳細應用方式。
本篇介紹另2個有效的避免拖延症法則:打板儀式(五秒法則)及蔡加尼克效應(Zeigarnik effect) 完成一件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真正的著手去做,想辦法讓自己很快的跨出那一步,即使是小小的一步也很好,一旦動起來,也就更可能繼續動下去了,進而避免拖延。
Thumbnail
也許人永遠沒有真正準備好的時候…但是至少, 我想要盡我所能去努力,這也是為了我自己。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大家好,我是Laz拉茲 錨定效應屬於認知偏差的一種,只要意識到就產生作用,且無法有效的根除,我們該怎麼辦?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