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3|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差距感的兩面:避免自我懷疑,擁抱自我驅動

引言:社會新鮮人的差距感

剛開始工作的小明滿懷期待,但很快發現同事們都技術熟練、表現自信,讓他覺得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接下第一個任務後,他遇到一些不清楚的細節,鼓起勇氣問了前輩,但對方的解釋讓他聽得一頭霧水。

下班後,小明坐在辦公桌前,心裡充滿了疑惑和挫折,覺得自己離理想的樣子還差很遠。這份差距感讓他決定加緊腳步學習,晚上回家後仍然繼續研究資料、練習技巧。我們都曾是這樣的小明,感受到差距的壓力,但也在這種感覺的推動下勇敢前進、快速成長。

路遙知馬力:差距感與能力差異的拉大

然而,當職場新鮮人逐漸累積經驗並提升能力後,能否接納並正確運用差距感,成了區分職場表現好壞的關鍵。這時候,以老查,一位已經工作十年的專案經理為例,說明負面的案例。

老查以前是公司裡的明星人物,工作能力出眾,升職加薪一路順利。剛開始時,他對差距感充滿熱情,積極學習,快速成長。但隨著時間過去,他變得依賴熟悉的工作模式,覺得自己已經「夠好了」。

然而,這樣的態度讓他忽視了職場中不斷變化的需求。當有新的技術或方法出現時,他總是皺眉,懷疑是否真的需要改變。結果,團隊的問題開始堆積:項目延遲、客戶抱怨增多,成員們也變得消極,對新提案提不起興趣,整個團隊陷入了困境。

這情況讓人不禁思考:我們周圍是否也有這樣的人?那些曾經風光一時、卻如今停滯不前的同事或朋友?這提醒我們,如果只滿足於過去的成就,而不接受新的挑戰和差距感帶來的成長契機,最終可能會被職場淘汰。


差距感的兩面刃

在職場中,差距感可以是一把雙刃劍,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和應用它。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差距感如何正面和負面地影響職場人士的成長和發展,並透過一些具體案例來說明其帶來的不同結果。


差距感的四大正向意義:以小查為例

小查是一位從技術轉型為經理的職場人。他知道自己在管理上的經驗不足,因此積極運用差距感來促進成長。

  1. 明確學習方向: 小查清楚自己在溝通和領導力方面有差距,於是主動參加管理培訓課程,並觀察其他成功經理的領導風格。他不再隨意涉獵不相關的領域,而是專注於提升這些特定的技能,避免分心,就像登山時有了明確的路線圖,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
  2. 激發內在動力: 小查每天早上提醒自己:「今天我要在會議上更好地表達意見,讓團隊成員有更多參與感。」每當會議開始時,他會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保持冷靜和專注。這種對縮小差距的渴望像一股暖流,讓他在會議中勇敢提出新點子,即使心跳加速也不退縮,就像運動員在賽場上充滿幹勁,不斷挑戰新的紀錄。
  3. 保持謙虛與好奇心: 小查從不認為自己已經學夠了,反而保持著學習的心態。他參加跨部門會議,聽取不同部門經理的意見,並從他們的成功經驗中學到新知識。這種謙虛讓他不自滿於小成就,始終保持開放心態,就像一塊海綿,不斷吸收新養分。
  4. 提升專業能力: 隨著小查持續努力縮小差距,他的管理能力逐漸提升。他開始得到上司的認可,並被委派更多責任。這樣的成就感加強了他的自信心,讓他更勇敢面對未來的挑戰,就如同跑者每完成一次馬拉松,下一次會更加自信和堅定。
    小結


差距感的四大負向意義:以小芸為例

但差距感也有其陰暗面。以小芸,一位剛晉升的業務專員為例,她在和客戶互動時,因發現與其他資深同事的差距而感到壓力重重。

  1. 引發自我懷疑: 每次小芸看到其他業務同事順利成交,她就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她會想:「我是不是不夠好?」這種自我懷疑讓她在與客戶交談時顯得不自信,影響了整體表現,就像賽車手因為懷疑自己的技術而失去了原有的速度。
  2. 增加焦慮與壓力: 小芸在差距感的驅動下,常常加班到深夜,桌上堆滿了未完成的文件和空的咖啡杯。她盯著屏幕,眼睛因疲勞而模糊,手指不自覺地敲擊鍵盤,試圖保持清醒。即便如此,她的效率卻逐漸下降,生活品質也因此受損。這種持續的壓力讓她開始出現疲憊和焦慮,就如同拚命轉動的陀螺,終究有一天會失去動力而倒下。
  3. 促進過度比較: 小芸常將自己和公司裡最優秀的業務同事比較,卻忽略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路徑。這樣的攀比讓她感到嫉妒與自卑,心情低落,就像小孩子看到隔壁家小朋友有更多玩具而產生的失落感。
  4. 忽略過程中的進步: 小芸專注於差距的最終結果,忽略了她在學習過程中的小成就。即使進步再小,也沒能給她帶來足夠的滿足感,導致缺乏長期動力,就像登山者只盯著山頂而無法欣賞沿途的美景。

面對差距感:我們的內在常常在小查與小芸之間不斷切換。當我們像小查一樣,保持謙虛與積極態度時,差距感成為引領我們成長的指南。但當我們無意間陷入小芸的情境,差距感就會轉變成壓力的來源,讓人感到焦慮和自我懷疑。

回想一下,你是否曾經在工作中感受到這種拉扯?可能是在一個挑戰性的項目中,或是在面對表現優秀的同事時,這種感受悄悄浮現。掌控這股力量,正是每位職場人士必須學會的重要課題。


接納客觀的差距;勿陷入主觀的差距感

我們必須接受一個事實:差距無處不在,甚至是專家也會遇到。差距感應該被視為成長的指引,而非焦慮的來源。就像登山時,遙望那看似遙不可及的山頂,它隱隱約約地矗立在遠處,讓人既心生嚮往又感到遙遠的挑戰。每一步前行都伴隨著疑問:"我真的能到達那裡嗎?"

人很容易陷入這種主觀的差距感中,懷疑自我、感到不安。當我們感到懷疑自我和不安時,這往往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主觀的差距感中,被自己的情緒和主觀判斷蒙蔽了客觀現實。這種狀況會讓我們誤以為差距是無法逾越的,進而停止前進。

我們看向那遙遠的山頂,是為了認清真正的差距,而不是讓這種差距感壓得我們停下腳步或感到焦慮。要專注於腳下的每一步,把每個小進步都視作成就。這樣,差距感就能引領我們前行,而不會變成壓力的來源。利用差距感設定可達的學習目標,並在過程中享受每一個小成就。

我們心中都有小查和小芸。要像小查那樣,保持謙虛和好奇,承認自己的不足,勇敢邁出每一步,專注於學習和提升。對於小芸的感受,要接納並理解那份焦慮和不安,以共情對待自己,但別被這情緒牽制。停下來欣賞自己的進步,重視每一個小成就,讓這些成為繼續前行的動力。把差距感當作成長的夥伴,利用它推動自己向前,達到新的高度。

延伸閱讀:差距系列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