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工作的小明滿懷期待,但很快發現同事們都技術熟練、表現自信,讓他覺得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接下第一個任務後,他遇到一些不清楚的細節,鼓起勇氣問了前輩,但對方的解釋讓他聽得一頭霧水。
下班後,小明坐在辦公桌前,心裡充滿了疑惑和挫折,覺得自己離理想的樣子還差很遠。這份差距感讓他決定加緊腳步學習,晚上回家後仍然繼續研究資料、練習技巧。我們都曾是這樣的小明,感受到差距的壓力,但也在這種感覺的推動下勇敢前進、快速成長。
然而,當職場新鮮人逐漸累積經驗並提升能力後,能否接納並正確運用差距感,成了區分職場表現好壞的關鍵。這時候,以老查,一位已經工作十年的專案經理為例,說明負面的案例。
老查以前是公司裡的明星人物,工作能力出眾,升職加薪一路順利。剛開始時,他對差距感充滿熱情,積極學習,快速成長。但隨著時間過去,他變得依賴熟悉的工作模式,覺得自己已經「夠好了」。
然而,這樣的態度讓他忽視了職場中不斷變化的需求。當有新的技術或方法出現時,他總是皺眉,懷疑是否真的需要改變。結果,團隊的問題開始堆積:項目延遲、客戶抱怨增多,成員們也變得消極,對新提案提不起興趣,整個團隊陷入了困境。
這情況讓人不禁思考:我們周圍是否也有這樣的人?那些曾經風光一時、卻如今停滯不前的同事或朋友?這提醒我們,如果只滿足於過去的成就,而不接受新的挑戰和差距感帶來的成長契機,最終可能會被職場淘汰。
在職場中,差距感可以是一把雙刃劍,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和應用它。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差距感如何正面和負面地影響職場人士的成長和發展,並透過一些具體案例來說明其帶來的不同結果。
小查是一位從技術轉型為經理的職場人。他知道自己在管理上的經驗不足,因此積極運用差距感來促進成長。
但差距感也有其陰暗面。以小芸,一位剛晉升的業務專員為例,她在和客戶互動時,因發現與其他資深同事的差距而感到壓力重重。
面對差距感:我們的內在常常在小查與小芸之間不斷切換。當我們像小查一樣,保持謙虛與積極態度時,差距感成為引領我們成長的指南。但當我們無意間陷入小芸的情境,差距感就會轉變成壓力的來源,讓人感到焦慮和自我懷疑。
回想一下,你是否曾經在工作中感受到這種拉扯?可能是在一個挑戰性的項目中,或是在面對表現優秀的同事時,這種感受悄悄浮現。掌控這股力量,正是每位職場人士必須學會的重要課題。
我們必須接受一個事實:差距無處不在,甚至是專家也會遇到。差距感應該被視為成長的指引,而非焦慮的來源。就像登山時,遙望那看似遙不可及的山頂,它隱隱約約地矗立在遠處,讓人既心生嚮往又感到遙遠的挑戰。每一步前行都伴隨著疑問:"我真的能到達那裡嗎?"
人很容易陷入這種主觀的差距感中,懷疑自我、感到不安。當我們感到懷疑自我和不安時,這往往是因為我們陷入了主觀的差距感中,被自己的情緒和主觀判斷蒙蔽了客觀現實。這種狀況會讓我們誤以為差距是無法逾越的,進而停止前進。
我們看向那遙遠的山頂,是為了認清真正的差距,而不是讓這種差距感壓得我們停下腳步或感到焦慮。要專注於腳下的每一步,把每個小進步都視作成就。這樣,差距感就能引領我們前行,而不會變成壓力的來源。利用差距感設定可達的學習目標,並在過程中享受每一個小成就。
我們心中都有小查和小芸。要像小查那樣,保持謙虛和好奇,承認自己的不足,勇敢邁出每一步,專注於學習和提升。對於小芸的感受,要接納並理解那份焦慮和不安,以共情對待自己,但別被這情緒牽制。停下來欣賞自己的進步,重視每一個小成就,讓這些成為繼續前行的動力。把差距感當作成長的夥伴,利用它推動自己向前,達到新的高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