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得運動?其實你的大腦超愛它,只是你還沒發現! - 讀《史丹佛大學的情緒修復運動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Photo by Helio Dilolwa on Unsplash


生活的壓力是不是經常讓你感到喘不過氣、焦慮、不快樂?

其實,只要養成一個簡單的習慣,就能幫助你找回好心情——那就是 運動


▌ 運動為什麼讓人快樂?


我們都知道,運動對身體有各種好處:增進健康、減重、預防心血管疾病,甚至降低癌症風險。但其實,運動的核心意義 不只是 預防疾病,而是讓人們透過運動參與世界、與他人建立連結,並且從中獲得能量與快樂。

換句話說, 身心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當我們承受壓力、焦慮或憂鬱時,大腦的發炎風險會增加;而運動則能促進 多巴胺、腦內啡 等快樂賀爾蒙的分泌,幫助我們適應壓力,並帶來愉悅的感受。此外,規律運動甚至能重塑大腦的物理結構,讓我們更樂於與人互動、更有歸屬感。


▌ 只要運動,大腦就會獎勵你!


人類的生理結構,就是設計來鼓勵我們運動的。

你有聽過「 跑者的愉悅感(runner's high) 」嗎?這是形容人在運動後,因付出大量努力,感受到的強烈快樂與滿足感。


這樣的說法是有根據的,研究指出,高強度運動能引發腦內啡大量分泌,帶來快樂與鎮痛效果,這也是愉悅感的主要原因;除了腦內啡,內源性大麻素這種神經傳導物質,則是具有緩解疼痛與改善情緒的功能


簡單的說,這些愉悅感,是大腦對我們努力堅持運動的獎勵。而且,獲得這種獎勵很容易,任何能讓你心跳加速、持續 20 分鐘的運動,都能啟動這套機制,感受這種喜悅


聽起來是不是很划算?😆


▌ 維持運動習慣很難?那就讓它「上癮」吧!


你可能聽過人會對酒精、藥物上癮,但你知道運動也可能「上癮」嗎?


但是與酒精、藥物成癮不同,運動上癮並不會因為對它的依賴,而造成對生活或健康的負面影響,反而能幫助我們養成長期健康的習慣。


藥物、酒精成癮的機制,是從這些物質刺激並誘發多巴胺分泌開始,讓大腦產生獎勵訊號;長期受到同樣的刺激(令人上癮的物質),會使腦細胞敏感化,產生排他性;簡言之,大腦過度依賴某種刺激,導致獎勵系統失衡,最終無法從其他事物中獲得快樂,這個時候就代表已經上癮


但運動成癮和藥物酒精成癮最大的差別在於,上癮需要的時間更長,並且藥物成癮會迅速控制大腦的獎勵系統,但運動則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控制,並從經驗中學習


或許把它與藥物成癮類比並不恰當,「運動成癮」更貼近於「支持人們持續活動身體的一種熱情」,並且因為這樣的熱情,持續的刺激大腦深層,能夠擴大快樂的感覺,並減輕憂鬱,讓我們願意持續動起來,進而強化身心狀態。


raw-image

Photo by Photo Genius on Unsplash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運動可以帶來快樂的另一個關鍵,就是建立人際連結


法國社會學家Émile Durkheim提出「 集體亢奮(collective effervescence) 」的概念,來描述人在儀式、祈禱或工作中一起行動時,感受到的亢奮與自我超越。他認為,這些活動有助於人們感受到彼此之間的聯繫。


這種現象也適用於運動,同步運動是體驗這種感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像是團隊競技、團課、或是與朋友一起慢跑,都能加強我們的情感聯繫;其實這有點類似「團結力量大」,當人們和其他人一起做某件事情時,感覺比獨自一人時被賦予更多的力量,更有能力完成某些事。


並且,書中也提到「共享痛苦經驗」所帶來的信任與親密感。如果這種痛苦經歷是具有個人意義的事件,與他人之間的情誼會更穩固,也就是所謂的「革命情感」。這也是為什麼經過共同訓練、一起流汗的運動夥伴,往往能建立起更深厚的友誼。


因此,透過團體運動,更容易將團隊中的人團結在一起


▌ 其他的快樂因子


除了以上的觀點,這本書還探討了多種讓運動帶來快樂的因素,例如:


音樂:運動時聽音樂能能激發努力、減緩疼痛,讓人堅持更久。

運動場所:戶外運動(尤其是大自然)帶來的幸福感,比室內或都市環境更高。

適度挑戰:突破身體極限或完成困難動作,能讓我們重新定義自己的能力,增加自信。


▌ 總結:運動,最簡單的快樂來源


整體來說,這是一本輕鬆好讀的科普書,雖然涉及神經科學與心理學,但作者以大量訪談與研究案例來說明,讓內容更具說服力。不過,唯一的小缺點是案例較多,讀起來可能稍顯雜亂,但我想作者已經盡力分類清楚了。


讀完後,我真的超想體驗「運動成癮」的感覺!畢竟,這種成癮不用戒斷,還能讓我們更健康、更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話不多說,來去運動了!🏃‍♂️💨


📖 書籍資訊

▸ 書名:史丹佛大學的情緒修復運動課 The Joy of Movement: How exercise helps us find happiness, hope, connection, and courage

▸ 作者:凱莉.麥高尼格 Kelly McGonigal

▸ 譯者:劉奕吟

▸ 出版社:方言文化

▸ 出版日期:2021 / 07 / 14

▸ 購書連結:讀冊TAAZE | 金石堂 | 樂天kobo | 讀墨Readmoo


💬 你的運動小故事

運動讓你最快樂的瞬間是什麼?或者,你有推薦的運動歌單嗎?

歡迎留言跟我分享,一起讓運動成為快樂的習慣吧! 🎧🎵💪



喜歡以上的心得分享嗎?歡迎透過購書連結購書,同時也能支持我繼續創作!

追蹤 @nga_bookshelf 一起讀更多好書!



avatar-img
19會員
64內容數
我的書櫃堆了太多買來沒看的書,看書的速度永遠跟不上買書的速度,實行書櫃斷捨離之際也想用寫作的方式,重新挖掘這些塵封在書櫃深處的文字價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g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彷彿看到了年少時的自己。那個小心翼翼維繫著友情、害怕被討厭的自己,為了和朋友待在同一個圈子裡,拼命調整自己、壓抑自己,只求「不要成為異類」。當年,分班時能不能和誰同班、分組活動該和誰一組,這些小事都能讓人焦慮好久,彷彿這會決定未來一整年的幸福與否。
年假結束了,大家都好好放鬆了嗎? 原本以為過年期間會讀比較多書,但其實也只慢慢地讀完兩本,其中一本還是勉強讀完的😅 不過,閱讀本來就是這樣嘛,踩雷難免,反而讓下一本好書顯得更有魅力! 這篇就一起回顧去年 12 月和 1 月讀過的幾本書!
今天是除夕,先祝大家新年快樂! 過年期間有什麼計劃呢? 如果還不知道要幹嘛,以下推薦幾本適合在年假期間,輕鬆閱讀的好書。
你是否也有這種感覺:悲傷、痛苦、難過等負面的事情,總是記得比快樂、正面的事情更清楚、更深刻、更不容易忘記?也許你曾經因此懷疑自己是否太過悲觀或消極?其實,這是大腦在保護你!
冬季的神秘、蕭瑟、與孤獨氛圍,簡直是驚悚懸疑故事的絕佳場景。 想在寒冷季節中,與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經歷心跳加速、背脊發涼的感覺嗎? 那一定不能錯過以下幾本冬日氛圍滿滿的小說!
去年(其實是上週!)回顧了我的2024愛書,複習了幾本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其中就包括這本《無線人生》。想起第一次聽這個故事時,那份又哭又笑、有點難過卻又被療癒的心情,忍不住重新回味了一次,又再度被感動! 這麼好看的故事不能只有我知道,我竟然還沒幫它寫過心得!新年的第一篇文就決定獻給它了🌟
5/5無線人生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彷彿看到了年少時的自己。那個小心翼翼維繫著友情、害怕被討厭的自己,為了和朋友待在同一個圈子裡,拼命調整自己、壓抑自己,只求「不要成為異類」。當年,分班時能不能和誰同班、分組活動該和誰一組,這些小事都能讓人焦慮好久,彷彿這會決定未來一整年的幸福與否。
年假結束了,大家都好好放鬆了嗎? 原本以為過年期間會讀比較多書,但其實也只慢慢地讀完兩本,其中一本還是勉強讀完的😅 不過,閱讀本來就是這樣嘛,踩雷難免,反而讓下一本好書顯得更有魅力! 這篇就一起回顧去年 12 月和 1 月讀過的幾本書!
今天是除夕,先祝大家新年快樂! 過年期間有什麼計劃呢? 如果還不知道要幹嘛,以下推薦幾本適合在年假期間,輕鬆閱讀的好書。
你是否也有這種感覺:悲傷、痛苦、難過等負面的事情,總是記得比快樂、正面的事情更清楚、更深刻、更不容易忘記?也許你曾經因此懷疑自己是否太過悲觀或消極?其實,這是大腦在保護你!
冬季的神秘、蕭瑟、與孤獨氛圍,簡直是驚悚懸疑故事的絕佳場景。 想在寒冷季節中,與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經歷心跳加速、背脊發涼的感覺嗎? 那一定不能錯過以下幾本冬日氛圍滿滿的小說!
去年(其實是上週!)回顧了我的2024愛書,複習了幾本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其中就包括這本《無線人生》。想起第一次聽這個故事時,那份又哭又笑、有點難過卻又被療癒的心情,忍不住重新回味了一次,又再度被感動! 這麼好看的故事不能只有我知道,我竟然還沒幫它寫過心得!新年的第一篇文就決定獻給它了🌟
5/5無線人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 運動———大腦的最佳伙伴 我們都知道定期鍛煉身體能帶來各種好處,如更好的身體健康、更高的運動能力、更強的心肺功能等。但你知道嗎,運動對大腦的健康也有著深遠的影響?透過適當的運動,我們的大腦也能變得更加聰明和敏捷。 1.促進神經元的產生 當我們進行運動時,大腦會產生更多的神經元和
Thumbnail
在時間縫隙之間做了這件事情會讓你對生活更有掌控感,這是我選擇運動之後感受到的,因為時間更不夠用了,所以更珍惜那些下班之後的時光。如果日復一日地日常裡總讓人感覺到缺少一些什麼,當有一天讓你回過神來發現每天都在複製一樣的生活,當妳(你)真心想要改變了那麼開始運動就是一件很直得稱讚的事情!
Thumbnail
體育課是為了讓孩子們鍛鍊身體而已嗎?還是作為其他考試科目的調課優先選擇?運動的本質從來就不是為了強身健體,而是為了提升更多關於大腦跟心理的相關內容。知識有可能會忘記或是不夠用;但透過運動打造的身心是可以維持很久的。
Thumbnail
我們不得不承認,“運動”這個詞可能聽起來有點嚇人,好像只有健身狂熱者或超級英雄才能勝任這項艱鉅的任務。但如果我告訴你,運動其實並不需要這麼嚴肅呢?如果我說,我們即將揭開讓運動成為像晨間咖啡(或晚上茶飲)一樣上癮的習慣的秘密呢? 首先,我們來打破運動是一件乏味工作的觀念。把它想像成你每天與自己的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身體訓練、認知能力,和老化過程中的大腦健康】 運動訓練是一種重要的策略,可以抵抗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認知和腦健康衰退,而許多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的證據支持運動對認知未受損和
運動真的是大腦的最佳燃料,做有氧運動會讓大腦分泌一種叫 BDNF 的東西,可以讓神經細胞更強壯,還能預防腦袋退化。每天花個 30 分鐘跑跑步或快走一下,記憶力和專注力真的會變更好。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覺得開心又適合的運動方式,像跳繩、騎腳踏車都很不錯!把健康跟活力融入生活,日子會更有朝氣。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有些運動員還是會選擇在不被打擾的環境練習,有些則是選擇好好的與網路相處。本文探討的是關於切換能力的重要,並且適用於任何工作身份的人們。
Thumbnail
不是在用力的生活 就是在充實學習的路上 盡情的生活吧! 享受吧!
Thumbnail
用身體記住「喜歡」的感覺。 感受「喜歡」,體驗「喜歡」,在每個當下,內心滿滿的都是喜悅,喜悅,會吸引同頻率的能量,自己充滿喜悅的能量,當向外看出去,吸進來的,會是什麼呢?快跟我一起試試看。   你不必多喜歡,只要有一點就好: 要活就要動,當工作確定後,我開始尋找運動的方式,順著內在想要舞
運動對身體的重要性是幫助全身暢通,氣血流動,增加肌肉強度,於體內能生成更多能量及更好的使用效率,如此一來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也會有高能量的表現。比方說工作、感情關係、家人關係等等,甚至創造力和靈感也會源源不絕,只要身體的氣順暢,那做起什麼事來都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 運動———大腦的最佳伙伴 我們都知道定期鍛煉身體能帶來各種好處,如更好的身體健康、更高的運動能力、更強的心肺功能等。但你知道嗎,運動對大腦的健康也有著深遠的影響?透過適當的運動,我們的大腦也能變得更加聰明和敏捷。 1.促進神經元的產生 當我們進行運動時,大腦會產生更多的神經元和
Thumbnail
在時間縫隙之間做了這件事情會讓你對生活更有掌控感,這是我選擇運動之後感受到的,因為時間更不夠用了,所以更珍惜那些下班之後的時光。如果日復一日地日常裡總讓人感覺到缺少一些什麼,當有一天讓你回過神來發現每天都在複製一樣的生活,當妳(你)真心想要改變了那麼開始運動就是一件很直得稱讚的事情!
Thumbnail
體育課是為了讓孩子們鍛鍊身體而已嗎?還是作為其他考試科目的調課優先選擇?運動的本質從來就不是為了強身健體,而是為了提升更多關於大腦跟心理的相關內容。知識有可能會忘記或是不夠用;但透過運動打造的身心是可以維持很久的。
Thumbnail
我們不得不承認,“運動”這個詞可能聽起來有點嚇人,好像只有健身狂熱者或超級英雄才能勝任這項艱鉅的任務。但如果我告訴你,運動其實並不需要這麼嚴肅呢?如果我說,我們即將揭開讓運動成為像晨間咖啡(或晚上茶飲)一樣上癮的習慣的秘密呢? 首先,我們來打破運動是一件乏味工作的觀念。把它想像成你每天與自己的
Thumbnail
【運科竹愛科普|身體訓練、認知能力,和老化過程中的大腦健康】 運動訓練是一種重要的策略,可以抵抗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認知和腦健康衰退,而許多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的證據支持運動對認知未受損和
運動真的是大腦的最佳燃料,做有氧運動會讓大腦分泌一種叫 BDNF 的東西,可以讓神經細胞更強壯,還能預防腦袋退化。每天花個 30 分鐘跑跑步或快走一下,記憶力和專注力真的會變更好。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覺得開心又適合的運動方式,像跳繩、騎腳踏車都很不錯!把健康跟活力融入生活,日子會更有朝氣。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有些運動員還是會選擇在不被打擾的環境練習,有些則是選擇好好的與網路相處。本文探討的是關於切換能力的重要,並且適用於任何工作身份的人們。
Thumbnail
不是在用力的生活 就是在充實學習的路上 盡情的生活吧! 享受吧!
Thumbnail
用身體記住「喜歡」的感覺。 感受「喜歡」,體驗「喜歡」,在每個當下,內心滿滿的都是喜悅,喜悅,會吸引同頻率的能量,自己充滿喜悅的能量,當向外看出去,吸進來的,會是什麼呢?快跟我一起試試看。   你不必多喜歡,只要有一點就好: 要活就要動,當工作確定後,我開始尋找運動的方式,順著內在想要舞
運動對身體的重要性是幫助全身暢通,氣血流動,增加肌肉強度,於體內能生成更多能量及更好的使用效率,如此一來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也會有高能量的表現。比方說工作、感情關係、家人關係等等,甚至創造力和靈感也會源源不絕,只要身體的氣順暢,那做起什麼事來都是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