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是我在領導公開班課程認識的學員夥伴,高高瘦瘦戴個黑框眼鏡,頗為斯文。
課程其中有一個環節,我們引用了國內某大招募企業員工離職原因的數據進行討論,其中長年霸榜的原因的幾乎一定會有錢與主管的選項。
「什麼樣的主管讓人無所適從」我們從這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Eric統整了小組討論的內容,
「就那種要做什麼說不清楚,常常做完了才說不是這樣,才要求東改西改。」
小組的答案頗獲得全場的共鳴。
這讓我想到了一部由演員胡軍所飾演的電視劇-朱元璋
其中有一幕是,由於朱元璋率領的義軍已消滅各方梟雄,剩下的就只有登基當皇帝,不過眼前還有一個難題,即當年朱元璋為了師出有名,而奉小明王為義軍之主(實為傀儡),目前小明王也還在,因此朱元璋正以小明王登基還是自己登基而感到左右為難。
劇情的安排中,朱元璋找了當時年輕有為的胡惟庸擔此重任,刻意的只將任務暗示交代了一半,剩下的交由胡惟庸去揣測與執行。結局恰如大夥料想般,但同時也犧牲了長年伴隨朱元璋打天下的大將軍,後面這個結局是朱元璋所不樂見的,因此隨後胡惟庸也因遭到怪罪而被冰凍了起來。
不過,隨後胡惟庸又受到重用,當到了宰相,不過這是後話了,
帝王哲學果然不是我們一般人就能夠猜測與預料的。
主管的任務是承上啟下,將任務發佈給部屬同仁,部屬同仁接著照做,這樣的做法聽起來並沒有不妥,反而還挺適切的。
然而,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其中其實有滿大的變數存在,也就是認知。即你應該懂我的意思,而我也好像知道你要什麼,可是到最後原來我兩誰也不知道誰。
這樣一來會發生什麼樣的問題呢?
1.重做/重工永遠都是企業最大的成本之一,浪費時間、人力與物力
2.當成果不是主管所要的,日積月累無形中也降低主管的信任度
3.總是無法交出成果,對自信心也是一種打擊進而降低參與與團隊歸屬
當然,現今的職場跟歷史帝王時代是無法相互比擬的,然而,其中還是有幾項至今仍傳承延續的,例如,老闆的重用與提拔。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離職不一定跟主管有關,不過當升職加薪時多半都跟主管有關係。」
也因此我們要能夠掌握任務接收與確認的技巧,把事做對→做對的事。
1.任務確認:接收與理解任務的內容與順序,同時確認時限
2.目標確認:針對成果進行聚焦,如果有數字輔助則更完整
3.方案確認:制定幾個可達成目標的行動方案
4.計畫確認:待方案確認後,開始制定計畫,其中需包含可能難題與應變計畫
5.回報確認:過程中設定好回報的細節,讓主管可以隨時掌控方向
確認的細節越多,越能減少彼此認知的差異。相對的,時間的成本也會隨之提高,那這樣會不會讓主管感到不耐煩呢?
如果是單純的為了讓成果更好,並且有系統性地進行確認,並且保持回報的狀況,那這點時間不會是問題的。
結論:相信學長,主管都是很忙碌的,一旦交辦任務當然是希望可以順利完成。其實主管也很怕部屬同仁對任務不了解時反倒還不問不回報哦!
以上是柏帆學長的職場經驗分享,
謝謝你的收看.
若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愛心」「收藏」或「FB轉分享」給學長一點點鼓勵!
若有任何想法或建議,歡迎在底下留言或至臉書粉專.
更多的主管痛點解密,我們下次見.
[追蹤柏帆學長看這裡]
FB: https://www.facebook.com/pofanchen387/?modal=admin_todo_t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