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222痞客邦舊文備份
我喜歡咖哩,很愛,超級愛,可以三餐吃的那種。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中時有次跟團去馬來西亞,其中一天早上看見自助吧中有不同的咖哩,為了把它們都吃到,我早上默默吃了五盤不同口味,比正常份量略少一半左右的咖哩飯…
在台灣,咖哩有三種明顯的派別:偏甜的日式咖哩、紅綠黃三色偏辣的泰式咖哩、以及香氣深厚的印度咖哩。當然以一個咖哩宅來說這個世界還是有很多可以探討的,像娘惹咖哩、馬來西亞laksa、緬甸風味的咖哩等等。
於是走到最後,我來到了嚐試用香料自己配咖哩的關卡了(跪
(最後才加入薑黃,搖勻後顏色馬上就像市售的咖哩了。原來有些印度masala顏色不太一樣,最大的差別是沒有薑黃嗎?)
在印度,其實並沒有什麼口味真的叫做「咖哩」,他們稱為「masala」,主要就是各種不同的香料一起熬煮的食物。但在台灣總會有個主要的味道,於是我在網海搜尋一陣子,也找到小磨坊官網上說明他們家的調味咖哩有:薑黃、胡荽、麵粉、蒜粉、調味劑(L-麩胺酸鈉)、奶精、孜然、鹽。
很開心上面的材料除了調味劑我不知道是什麼,跟不打算用奶精外,其它的香料我都有(食物宅的驕傲)。同時問過google,知道還有些東西可以加進去增加風味及深度的
於是我找出想加的香料,很多很複雜,有:
陳皮粉、香蒜粒、比較不辣的凱宴辣椒粉、
月桂葉、花椒粉、孜然粉、薑黃粉、肉桂粉、
紅椒粉、薑母粉、草果粉、荳蔻粉、葫蘆巴、
全香子、丁香、乾鼠尾草、山胡椒(馬告)、
胡荽子、小茴香籽
基本上家裡亞洲的香料差不多全上場了,可惜臨時沒有八角(大茴香籽),其中胡荽=芫荽=香菜。
然後是最重要的比例:
陳皮粉 1大匙
香蒜粒 1大匙
凱宴辣椒粉 半大匙
月桂葉 一片半
花椒粉 1小匙
孜然粉 1大匙半
薑黃粉 3大匙
肉桂粉 1大匙
紅椒粉 2小匙
薑母粉 1大匙
草果粉 1大匙
荳蔻粉 1大匙
葫蘆巴 2大匙(照片裡的全下了,葫蘆巴本身帶有我們習慣的咖哩香氣)
全香子 半大匙
丁香 大概5-6顆
乾鼠尾草 2小匙
山胡椒(馬告) 1大匙
胡荽子 3大匙
小茴香籽 1大匙
(上左開始是:陳皮粉、香蒜粒、比較不辣的凱宴辣椒粉、月桂葉、花椒粉、孜然粉;下左開始是薑黃粉、肉桂粉、紅椒粉、薑母粉、草果粉、荳蔻粉)
(上左開始是:葫蘆巴、全香子、丁香、乾鼠尾草;下左開始是山胡椒(馬告)、胡荽子、小茴香籽)
接著要做的是把除了薑黃以外的其它乾料敲碎混合,一開始我想說用搗缽好了…結果除了全香子外,丁香跟小茴香子根本超級硬,後來還是請出了食物調理機把大家打在一起。
(本來想說拿搗缽,但還是太天真了)
(於是拿出調理機來對付它)
這時味道還是很辛辣的感覺,接著是用直火焙香它,這時都還不要加入薑黃粉,以免鍋具容器染上色。等到炒香放涼之後,再加入薑黃色搖勻就好了。
(打碎後乾鍋烘香)
剛做好時,味道很混雜,薑黃粉的香料味比較明顯,但過了三四天,讓香氣融合後,味道就開始像咖哩了!
然後當然是來試著做個咖哩飯!先把半根蘿蔔、半顆洋蔥、一顆馬鈴薯、一朵花椰菜莖、三瓣蒜頭、二支蔥用油炒香,加入高湯及咖哩粉煮滾,加鹽。
(簡單地煮個咖哩)
(炒香蔬菜是必要的)
有注意到我在做咖哩粉時沒有放麵粉跟奶精嗎?因為我在這時候才放一些麵粉水調糊
然後都煮滾後,因為沒有牛奶了,所以改放一片乳酪增加乳香味及緩和辣度。
(雖然好像焦點在蛋上,那時應該在練習煎半熟蛋捲吧,但下面的咖哩還是看得出顏色還行)
整體吃起來,咖哩香氣有出現,不過在食物上的咖哩味還不夠強烈,還要思考倒底缺了什麼。但是這次的粉感覺是很平衡的,沒有哪個香氣特別突出(當然…我大概都是一匙一匙這樣加啊…)。
下次再來試試吧!得先把那一罐用完再說@@
PS:這一罐放了一二個月,再次使用時,俗稱「咖哩」的香氣更加明確了,果然是要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