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還沒有運動習慣時,報名健身房,可以幫助我建立習慣嗎?或是,一開始便報名健身房,是否對後續運動習慣養成,是否有所幫助?假如這是你的疑問,那麼本文將分享自身經驗與觀點,透過一建議,幫助你做選擇。
要升學考試了,該去補習班嗎
報名健身房與否,與升學補習班的概念雷同。
你可以挑選有規劃、有進度的專業科別,在補習班由老師授課;或是你也可以把圖書館當作自習室,給自己創造、有利讀書的環境。
關於運動,也是相同的概念。
觀察自身習慣
以前唸書,我就不是喜歡上補習班的小孩。
不論是一對三、一對五的小班制授課,或是高中那種上百人的大教室,我都興致缺缺。即便有同學相約,我也依舊偏好自己買參考書,回家照進度完成。也許是因為不愛那種座位又擠、又是趕時間的生活步調、或是就單純從小就展露出I人的性格,每每老媽替我報名補習班,我總是萬般的不情願。
運動習慣,也是如此。
知道自己肯定不愛花通勤時間,就只為了運動。因此,一開始便沒有這樣的規劃。而是就近,找學校操場、安靜的小巷弄,自己慢跑。後來漸漸養成運動習慣後,也是自己在房間跳有氧操,甚少與人結伴。
倘若我報名健身房:光是想到下班後,還要先十五分鐘到健身房,結束後還要再花一樣的時間回家,我肯定一次也不會起身行動,還會放心大膽地歸咎:這就是沒去運動的原因。
因此,了解自己的習性,便可推敲健身房課程對你來說,是否能有所幫助了。
你,了解自己嗎?
注意事項
然而,升學補習班並非毫無用處。
因為有資源,更有空間與時間,所以當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很容易找到人解惑。瘦身減脂也是如此。如果自己在家運動,除了要具備意志力以外,有問題的時候,也得自己找資源解答疑惑。
若身邊有這類的資源(網路也算)、又有具備一定的意志力,那麼,便較有機會省下報名的費用。
反之,如果知道自己惰性強、一定要花錢用類似「補習」的方式強迫自己,那麼健身房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藉由收費的方式,讓自己一定得一定得起身行動。這在前期,尤其尚未養成運動習慣前,也不失為一個很有效的對策。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免費的東西,人們往往看不見其價值」。也就是說,當我們付出代價時(金錢),才會重視一事物的價值。
你知道自己更適合哪種方式嗎?
上不上健身房,都是正確的選擇:只要你了解自己的習慣
建議
那麼,該怎麼做決定呢?以下有兩個建議:
- 若已知習慣:選擇更有可能被執行的選項。
- 若尚不明確:先測試。可以嘗試單次付費的地方運動中心(例如:台中的潭子運動中心)、或是以分計價的健身房先體驗看看。
執行完後,回頭檢視這段時間自己的感受。
如果覺得好像上健身房,更能使自己有動力,那麼就放心的去做吧;如果察覺自己更適合在家、或是就近場地運動,那麼也才付單次費用,總好過一整年的年費都浪費了。
無論如何,我們都能藉由這個過程,更了解自己。
沒有答案的時候,就起身行動吧:最後都會有結果的
後記
有位好友,興致勃勃地報名了健身房,
繳了一年年費,最後去不到兩次:其中有一次,還是去泡三溫暖的,不是去運動。問他繳了這麼多錢,不心痛嗎?他回答:「工作已經這麼忙,還要再花時間運動,我根本太看得起自己了」。
又是一位需要重新檢視「工作與生活」比例的夥伴,就像當時的我一樣。
於是建議他,先暫緩健身房的事,而從很小的習慣開始,像是:每天深蹲五下。他笑我這是什麼鬼建議。沒想到,第二天問他,五下深蹲做了沒,答案是否定的。
「你先連續做五天,每天都深蹲五下就好。」
第五天後,他不再嘲笑這個計劃:他發現自己居然連堅持五下深蹲都做不到。我分享了我的故事,建議他,應該找到新的生活平衡。他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原來多麽的不協調:下班後,不應該每天都是筋疲力盡的、只想待在沙發上。
過陣子,再來問問他:現在,能順利完成每日五下深蹲了嗎?(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