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一想到轉職,就覺得要「從零開始」,好像之前累積的經驗都不管用了。但事實上,真正的轉職高手,並不是靠重新學習,而是靠放大自己的優勢技能,在新領域發揮價值。
我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還轉職了兩次!
我曾被公司派駐到印尼負責人資管理工作,當時我對HR不熟、甚至還沒過試用期,但半年後,我負責的單位運作大幅改善。返台述職時,經理甚至稱我為「HR 老江湖」。
我沒有HR背景,那我怎麼做到的?
答案是「槓桿我既有的優勢技能,把它應用到新領域!」
什麼是「優勢技能」?
你的「優勢技能」,簡單說就是你比別人做得更好的地方。它不一定是專業證照,而是你過去職涯中磨練出的能力。這些能力可以與其他產業通用,又稱為可遷移的技能。例如:
- 溝通能力:能清楚表達想法,適用於管理、銷售、行銷等領域。
- 適應力:能快速進入狀況,在變動快的產業如科技、新創公司特別重要。
- 解決問題能力:擅長拆解難題,無論是產品開發、顧客服務還是專案管理都需要。
這些技能不是單一產業限定的,只要用對方式,就能轉換到不同領域發光發熱!
轉職的關鍵策略:先發揮強項,再補足短板
許多人轉職時,第一反應是:「我不懂這個領域,應該從頭開始學!」往往沮喪的從助理做起或是無法得到面試機會。但事實上,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先用你擅長的部分創造價值,再來逐步補足不足的專業知識」。
第 1 步:用強項建立信任
試用期的關鍵,就是要讓主管和同事相信你能帶來價值。如果你擅長溝通,就先協助跨部門溝通;如果你擅長數據分析,就先優化內部報表。
「先讓別人看到你的能力,你的學習曲線才會更順利!」
第 2 步:補足新領域的知識
當你在團隊中建立信任後,再逐步學習產業專業知識。
例如:行銷轉產品經理:先發揮市場洞察力,理解用戶需求,再學技術與產品開發流程。業務轉專案管理:先用談判與溝通能力建立團隊合作,再補足專案管理工具與方法。
我的故事:半年內從「HR菜鳥」變成「HR老江湖」
當時,我對HR完全沒概念,但我發揮了三大優勢技能,快速在海外人資主管的新角色中站穩腳步。外派半年後返台述職時,經理對我說:「以前HR 被罵的要死,請到你真是賺到,你是老江湖」。
我用哪些優勢技能槓桿挑戰呢?
政策邏輯思維:
過去研究政策的經驗,讓我能快速制定HR流程與標準作業程序,沒有HR的包袱則更能站在使用者角度思考。到職後立刻改善主管最頭疼的招募流程。
跨部門溝通:
過去擔任公司窗口常與法官、校長、政府機關打交道,對於公司內部單位更是不在話下。到職後每月召開人力資源委員會,主動跟所有主管同步政策擬定進度。
輔導與跨文化理解:
四年多輔導經驗的我,讓我快速融入印尼當地的文化,順利管理當地團隊。並且逐一輔導台幹遇到的管理問題,培養信任度。
這些能力原本看似和HR無關,但它們讓我在HR領域快速上手,甚至比一些HR專業人士還更受主管認可!
你也可以這樣轉職!3 個實戰步驟
第1步:盤點你的強項
回想過去,你在哪些事情上特別拿手?試著用以下方式拆解你的技能:
- 撰寫報告、解釋複雜概念→ 分析能力、溝通能力
- 協調不同部門合作→ 談判能力、溝通能力
- 處理突發狀況→ 決策能力、應變能力
第2步:對應新工作的需求
看看新職位的工作內容,你的哪些技能可以直接應用?
- 分析能力、溝通能力→ 適合行銷、數據分析、商業策略
- 談判能力、溝通能力→ 適合業務開發、專案管理、HR
- 決策能力、應變能力→ 適合營運管理、產品經理
第3步:先展現價值
例如轉職到行銷領域,你可以利用你的優勢技能做的比資深工作者更好:
- 分析能力、溝通能力→ 研究競品、消費者需求,找出行銷切入點,組織報告資訊。
- 談判能力、溝通能力→ 與 KOL、異業品牌協商合作條件,爭取更好的曝光與資源。
- 決策能力、應變能力→ 如果社群發生負面留言,能冷靜分析並採取有效回應策略。
結論:轉職不是重新開始,而是延續你的強大!
與其擔心「我不會這個」,不如問自己:
「我已經會什麼,能在新領域解決什麼問題?」
當你找到答案,你的轉職就不再是個障礙,而是一個豐富職涯的機會!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收藏+分享給準備轉職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