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用資料說話,用數據背書,讓你的論點立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凡事用資料說話,用數據背書,讓你的論點立足
在職場做事凡是出師要有名,任何的發言與提案更必須信而有征、有理有據,累積信任度與專業形象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只要一次的發言未經過求證被推翻,往後要再取得他人的信任,就非常的不容易。
道理大家都懂,但職場環境多的是數不清的信口雌黃,講話不經過大腦的工作者,不須負責的言論越是誇大其辭,就越能吸引人的注意。或許這樣的方式能在短時間獲取某些利益,但長時間下來,絕對討不到便宜。
回想一下,在工作的環境中,部門的討論、會議中,不時有人會以「我覺得」、「我認為」、「我觀察後」的觀點來論述某件事情,煞有其事的討論過後,卻沒有提出任何的資訊做為根據,反而大多是主觀的判斷與後續推斷。
不可否認的,有些人的直覺判斷的確具有一定準確性,但這個機率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一次的錯誤就有可能讓之前的獲利轉變成損失。
或許當事人可以說,不過就一兩次不准而已,其他的事件與專案都很準確也符合預期目標,但以公司的立場來說,不一定經得起這樣一次的失敗或損失,誰都沒辦法預測這種錯誤造成的虧損有多大。
當然,提出數據與判斷基礎的資料,也不能保證可以達到目的,或是絕對的獲利目標值。但在具有足夠的資訊狀況下,可以分析事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未達預期的損失額度,在營運評估上是最重要的風險控管,在拓展市場的同時,也必須了解自身可以承擔的風險範圍。
成功,是在每一次的失敗都不被擊倒下創造出來的。
話不用多,但大家都會期待你的論點
信任度並非一朝一夕累積起來的個人資產,一但你具有這種形象,所有人都會期待你每一次的發言,因為你的可信度夠高、夠可靠。要如何判斷自己的發言是否達到水準,若在會議討論上常被安排在最後一個說話,基本上就已經是最高規格的待遇。
最後一個發言的意義,代表具有整合事件的能力,合理的邏輯判斷基礎,以及客觀的數據分析與推斷後續發展的走向。這樣特殊的待遇,來自過往的累積,每一次的提案、每一次的結果都符合提出的資訊,發言的結果就具有商業價值,也具有公司未來發展的價值。
若碰上有爭議性的討論議題,就時常會成為第一個被要求發言的對象,立即找到正確的討論方向,才是讓工作順利發展下去的重點。
每一項解讀數據背後的意義,每一個資訊求證過後的價值,都會成為你個人的專業基礎能力,同時也累積資訊的分析能力。
一旦習慣了這種工作模式,思考邏輯、專案結構、分析推論等非顯型能力都會大幅提升,成為你個人無法取代的特質,更是企業不可或缺的管理者,如果你目前不是,那就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職場嘛,就是一個賺錢生活的地方,沒這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說服我們該怎麼做,決定要怎麼做的只有自己。 老闆的思維在我們身上不一定有效,誰說每個人都嚮往當著大老闆的生活,其實你的日子通常比這些人更精采,我們,只是不想炫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選擇想要什麼、很簡單,但決定放棄什麼,卻很難。 我們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選擇題,決定今天穿什麼、決定中午吃什麼、決定下午該做些什麼、決定晚上該完成哪些重要的約會。職場上,選擇老闆、選擇同事、選擇職位待遇、選擇生活方式,通常我們總是甚麼都想要。
職場的工作年限如此長,要列出幾項說得出的內容基本上不算太難,只要掌握觀看者想要的重點,在履歷的呈現上都會有很好的效果,會對你這個人產生興趣,待遇的談判上面也會來的更有彈性,為自己爭取到最好的工作內容。
決定你的薪資高低,最大的因素並不在於專業程度,更不是服務年資的級數,或許職級上的提升可以取得加給,但最大的差異性在於產業上的區別。 
職業倦怠、找不到方向,或是根本不知道未來在哪裡,覺得公司沒有給到該給的條件,如果當你陷入類似這些狀況的輪迴時,可以嘗試把履歷放到市場上試試水溫,或許面試後的結果,會改變你現在的心理狀態,也有可能找到你心目中的理想工作,但,並不是要你直接提離職、換工作。
離職,考驗修補關係的能力,暢所欲言往往不是最好的選擇。 在位者會把接收到的訊息完整移植到所有同仁身上,認為大多數人應該都是一樣的想法,才會衍伸類似的問題,但在不能認錯、不能低頭的姿態下,默默地去修改許多本來是對的職場規則,把正確的扭曲了、把本來就歪的變得更歪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個邏輯在職場這個
歸屬感,才是讓同仁可以凝聚向心力的工具 很多人誤會了歸屬感的意義,把直銷話術的激勵人心那一套,當成了製造歸屬感的工具。投入了、就會擁有美好的人生,勇敢了、就能成為自己的主人,只要你願意付出,公司未來就會有你的藍圖,上市上櫃就在前方不遠處,獻出你的人生、你的每一個夜晚,是成就你個人與團隊財富自由最好
選擇想要什麼、很簡單,但決定放棄什麼,卻很難。 我們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選擇題,決定今天穿什麼、決定中午吃什麼、決定下午該做些什麼、決定晚上該完成哪些重要的約會。職場上,選擇老闆、選擇同事、選擇職位待遇、選擇生活方式,通常我們總是甚麼都想要。
職場的工作年限如此長,要列出幾項說得出的內容基本上不算太難,只要掌握觀看者想要的重點,在履歷的呈現上都會有很好的效果,會對你這個人產生興趣,待遇的談判上面也會來的更有彈性,為自己爭取到最好的工作內容。
決定你的薪資高低,最大的因素並不在於專業程度,更不是服務年資的級數,或許職級上的提升可以取得加給,但最大的差異性在於產業上的區別。 
職業倦怠、找不到方向,或是根本不知道未來在哪裡,覺得公司沒有給到該給的條件,如果當你陷入類似這些狀況的輪迴時,可以嘗試把履歷放到市場上試試水溫,或許面試後的結果,會改變你現在的心理狀態,也有可能找到你心目中的理想工作,但,並不是要你直接提離職、換工作。
離職,考驗修補關係的能力,暢所欲言往往不是最好的選擇。 在位者會把接收到的訊息完整移植到所有同仁身上,認為大多數人應該都是一樣的想法,才會衍伸類似的問題,但在不能認錯、不能低頭的姿態下,默默地去修改許多本來是對的職場規則,把正確的扭曲了、把本來就歪的變得更歪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個邏輯在職場這個
歸屬感,才是讓同仁可以凝聚向心力的工具 很多人誤會了歸屬感的意義,把直銷話術的激勵人心那一套,當成了製造歸屬感的工具。投入了、就會擁有美好的人生,勇敢了、就能成為自己的主人,只要你願意付出,公司未來就會有你的藍圖,上市上櫃就在前方不遠處,獻出你的人生、你的每一個夜晚,是成就你個人與團隊財富自由最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意見分歧可說是家常便飯。無論是專案討論、業務規劃,還是日常工作中的瑣事,總有人會持不同看法。這時候,你是選擇硬碰硬地據理力爭,還是選擇息事寧人、默默退讓?其實,最高明的做法是:用事實說話。 ​ 想像一下,小莉是某科技公司的行銷企劃,最近她正在策劃一場大型產品發表會。
Thumbnail
在職場走跳,獲得情報非常重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Thumbnail
我們不得不認清一件事實:說服不需要道理,只需要「階級」。你再有道理,對方的位階只要比你高,你就應該想辦法退一步、尊重對方的立場。不要竭盡所能地爭辯,因為爭辯一旦開始,就沒有贏家。認清這個事實,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內在消耗,專注於工作的本身,還能避免八卦是非。 第一印象無法代表我們的價值,卻可以決定一個
Thumbnail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缺乏信任,根本就是資遣倒數的第一下鐘聲。 職場上的信任是一點一點,從微不足道的小地方累積而來的,不可不慎。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判斷力被譽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擁有了判斷力,我們才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展現主動行為,並取得成就。這種能力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個人的成長中,同樣也貫穿於企業的各個層級。
Thumbnail
當你說話很誠懇,立場也沒有相左,也沒有價值觀衝突的問題,這時如果還是被拒絕,通常是兩種情況,第一是對方真的當下不需要,第二是心底不相信你這個人,覺得你做不到你說的。 不管說再多最後判斷還是「我相信這個人嗎?」只有自己打從心底相信做得到,別人才可能相信你。 當邏輯遭遇人性,你的完美可能並非他人
Thumbnail
相信在職場走跳 一定都會碰到換工作的情況 這時在面試中,面試主管一定會詢問前一家公司離職,或是想轉換跑道的原因 這時候可以怎麼回答呢? 其實離職原因可以不用那麼"誠實" 面試主管在面試中,主要會看以下幾個特質來判斷是否錄取 1、工作能力 2、口條邏輯 3、穩定度 4、與團隊的契合程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意見分歧可說是家常便飯。無論是專案討論、業務規劃,還是日常工作中的瑣事,總有人會持不同看法。這時候,你是選擇硬碰硬地據理力爭,還是選擇息事寧人、默默退讓?其實,最高明的做法是:用事實說話。 ​ 想像一下,小莉是某科技公司的行銷企劃,最近她正在策劃一場大型產品發表會。
Thumbnail
在職場走跳,獲得情報非常重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Thumbnail
我們不得不認清一件事實:說服不需要道理,只需要「階級」。你再有道理,對方的位階只要比你高,你就應該想辦法退一步、尊重對方的立場。不要竭盡所能地爭辯,因為爭辯一旦開始,就沒有贏家。認清這個事實,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內在消耗,專注於工作的本身,還能避免八卦是非。 第一印象無法代表我們的價值,卻可以決定一個
Thumbnail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缺乏信任,根本就是資遣倒數的第一下鐘聲。 職場上的信任是一點一點,從微不足道的小地方累積而來的,不可不慎。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判斷力被譽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擁有了判斷力,我們才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展現主動行為,並取得成就。這種能力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個人的成長中,同樣也貫穿於企業的各個層級。
Thumbnail
當你說話很誠懇,立場也沒有相左,也沒有價值觀衝突的問題,這時如果還是被拒絕,通常是兩種情況,第一是對方真的當下不需要,第二是心底不相信你這個人,覺得你做不到你說的。 不管說再多最後判斷還是「我相信這個人嗎?」只有自己打從心底相信做得到,別人才可能相信你。 當邏輯遭遇人性,你的完美可能並非他人
Thumbnail
相信在職場走跳 一定都會碰到換工作的情況 這時在面試中,面試主管一定會詢問前一家公司離職,或是想轉換跑道的原因 這時候可以怎麼回答呢? 其實離職原因可以不用那麼"誠實" 面試主管在面試中,主要會看以下幾個特質來判斷是否錄取 1、工作能力 2、口條邏輯 3、穩定度 4、與團隊的契合程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