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4/1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香港蘿蔔

■袁易天(香港)
在香港,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白蘿蔔,有的產於中國大陸,有的來自日本。之前韓流襲港,街頭更多韓食專門店,韓國白蘿蔔也成為廚房食材。但無論飲食網紅如何追棒日本大根和韓國白蘿蔔,香港人似乎都在乎農曆年尾本地種植的白蘿蔔,農民稱之為遲水蔔。
香港農民一般在立秋後種白蘿蔔,先種早水蘿蔔。早水或遲水的概念,我認為與船期有關。以前海運,看季節的風向與大潮流向,在港口迎來不同時期的貨船,香港人說呢一水貨好,即這一批貨質量好。種白蘿蔔,有兩個品系,立秋後種的是早水,農曆年尾收獲的名為遲水。早水生長快,出芽到收成,六十天左右,約莫一公斤上下的重量;植株矮細,葉形是拉長的淚滴,無裂齒狀,不披硬毛。稍為適合高溫天氣。
香港農民種遲水蔔,一般以農曆年三十晚計算,倒數三個月左右為播種期,預計最少生長三個月或以上。所以,早水蔔以太陽周期作下種參考,遲水蔔則是以農民生活文化為依歸。當然,陽曆九月十月,遲水蔔也可以下種,但收成期則不以農曆年節慶為目標。進入冬季,天氣轉冷涼、雨量稀少,蘿蔔便會變得甜美。香港人,喜歡蒸蘿蔔糕過年,寓意新一年步步高升,高與糕諧音。除了蘿蔔糕,香港人還喜歡準備紅豆糕、芋頭糕、馬蹄糕以及年糕過節。檢視一下糕點材料,除了年糕純為糯米粉,其他糕點材料本身都有澱粉質,再配合粘米粉。香港的粘米粉,即是梗米/籼米磨成的米粉。白蘿蔔沒有澱粉,需要以粘米粉為基礎,才可以做成不散開、不瀉邊,可切成一片一片的糕點。過年節慶食食品,以在地的農產為基礎,蘿蔔成糕,不在飽含澱粉質,在於其當茬與甜美。
遲水蔔體形比早水蔔壯大,種植的株行距需要一英呎之寬;一棵遲水蔔平常有兩三公斤重,出眾者可達四公斤。葉片可長成一英呎長而有裂,披硬毛。一棵蘿蔔種三個月,採收一次;這對農民來說,是一次賭博。香港冬天種當茬葉菜,需時五十日到六十日不等,種上三個月的作物,大都有頗長的採收期,例如番茄、甜豆等等,投資才划算。所以種植遲水蔔,大家都有個目標,第一,希望夠重量,第二希望夠甜美,第三希望在農曆年前可以採收,主攻節慶市場,這樣三個月的投資就會有甜頭了。如果收成期在農曆年之後,市民買蘿蔔的意欲銳減,一來不必做節慶糕點,二來香港人相信蘿蔔偏寒涼,不願多吃。又過了農曆年,農民磨拳擦掌,紛粉騰空農地,準備春夏季作物了。錯失時機的白蘿蔔,在一場春雨之後,紛紛破裂染病;又或者因為日照增加,都陸續抽出花枝,白蘿蔔變得空心白化,失去食用口感,農民唯有忍痛清除,把此當作堆肥物料。
近十年,香港經歷多次大型的社會運動,很多人反思本身處境,身、心、靈向寸土當下考察,不少人開始發掘香港農業、食物與自己的關係。前年,有推廣本地農產為目標的組織,籌辦了第一次的活動,稱為“香港蘿蔔”。目標是聯結一些農戶種植年尾白蘿蔔,又將本地蘿蔔推介予本地廚師、食物加工廠等製作蘿蔔糕;串運生產者與使用者,當然少不了給一般消費者預先訂購的安排。這個民間自發的活動,在小圈子範圍進行,算不上很轟動,但也有固定的消費者支持。去年,又舉辦了一次,不知明年會不會再籌備。
我認識組織“香港蘿蔔”的朋友,也參加了第一次的活動。我的農場承諾生產一千公斤蘿蔔。那年的收成不好,味道合格、產量不足;其他農場的出品似乎還不錯。我的蘿蔔主要供應給一間餐廳生產蘿蔔糕。在宣傳資料上,消費者會看到參加活動的餐廳食肆,但是對農場的資料提供卻不充份,所以做成了不太能看見農民的形象。尤於組織者以批發價收購,扣除了運輸、折扣等等開支,發現最終的價格拉得太低,大概只有我們正常出售價的五分之三左右,著實有點失望。去年的“香港蘿蔔”活動,我便沒有參加了。
這裏並不是想說這個活動對農民不友善。我不參加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我的農場地勢太低,農地含水量高,不太適合種白蘿蔔,產量低、而品質未必一流。我自己去年只種了兩壢白蘿蔔,打算收幾百斤應一應節。可是最後也是失收,根本沒有可出售蘿蔔。自己挑出幾十斤還可以的產品,曬成菜甫。如果參加了“香港蘿蔔”活動,應該會給主辦單位添痳煩了。
其實“香港蘿蔔”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將生產者和消費者串連起來,有些還是餐廳和食物製造商,可以大量購收農民的農產品。這樣,農民可以用稍低的價格批發予生產商,生商者有利可圖,自然又會帶動更好的產銷運作。不過這種放諸四海皆準的作法,就是不能放在香港作準。因為香港農民的耕地面積,少得可憐,平均在三到四畝地。農民必須精準地下種,並種植市場需要的作物;且通常以家庭配送、面對面的在地農墟銷售農產,在狹窄的農地上每月出產多於十種蔬果,無休地種植符合消費者每天要食飯的要求。“香港蘿蔔”活動,一年只有一次,目標只有蘿蔔。因此,所謂農民可以安心大批種植,以稍低的價錢出售。只是這種生產操作反而簡單可行的邏輯,並不適用於香港的農民。因為根本沒有更多的農地,去額外生產單一品種的作物。眼前的消費網絡仍然要勤快地維繫,做甚麽都好,總之大前提是眼前的顧客。如果沒有人可以替農民解決農地狹小的困局,僅來邀請農民批量生產、擺脫小打小鬧的生產邏輯,這實為望梅止渴的騙局了。暫時,香港蔬菜的市場,並不在與世界各地比拼價錢,而是比拼質素。雖然政治道德好想講通本土農業的本土身份,但是,如果本土論述只在想像香港邊緣裏最邊緣的農民,去支援香港的中小企,那就太違反資本主義的運作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