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應該是每個人一輩子必修課程。無論是在生活當中,或是求學階段,還是出社會職場工作,要與人溝通,就必須要講話。
很久以前,我總是很羨慕那種侃侃而談的人,一拿到麥克風,就可以Hold住全場,吸引眾人的目光,絲毫沒有冷場的時候。也因為這樣,我其實沒有很喜歡自己的聲音,總覺得沒有字正腔圓,也不夠響亮大聲。因為不喜歡,也就不願意多講話,沒有多講話練習,甚至也影響自信心養成。
因此,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在與人溝通時,時常內心就會有許多小劇場:我該跟他說嗎?這樣講他聽的懂嗎?聲音會不會太小?講話的速度會不會太快?我好像有什麼沒講到……。總而言之,話都已經說出去,事後內心還在糾結這件事。
這樣的狀況實在太頻繁,我想出的對策就是,在對話之前一定要先演練個幾次,甚至先寫下重點,避免遺漏應該傳達的重要資訊。然後平常講話的音量,也試圖練習大聲,講話語速刻意放慢,並且練習咬字清楚。反覆刻意練習,那些小劇場出現的頻率才比較減少。
因為我發現,期待他人聽懂,就必須先確認自己的期待,慢下來想清楚,再開始表達。這種方式也可以幫助對方更好瞭解,我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回應。
這本《有溫度的溝通課》不同於一般的溝通技巧書籍,雖然書名是「溝通」,但是卻是從「聲音」出發。雖然講「聲音」,但是卻從「聆聽」開始,希望讀者在開口發出聲音之前,往內心去探詢,去覺查自己的內在狀態,讓內在的溝通更順暢,才會讓外在與人的溝通更順利。
這本書的作者是羅鈞鴻老師,是一個聲音教練,希望能夠幫助人們「透過聲音,更好地成為自己,並且更好地與人溝通」。透過陪伴與聆聽,幫助學習者看見並相信自己的能耐,使改變而內而外發生。
因此本書分為三大部分,從聆聽自己開始,透過內在覺察,並將注意力放在開口說話的動機上,解決說話不自然,以及緊張的問題。接著聆聽他人,教讀者如何配合彼此的慣性動作進行有效對話。最後,作者提供一些聲音的日常練習方法,以及如何抓住聽眾注意力的秘訣,幫助大家建立說話自信。
(1)從「真聽」到「真說」
說話分為四個層次,我們視覺和聽覺可以接收到的外層訊息,是「內容」和「情緒」。內容,是你希望他人相信的,而情緒,則會透露你心裡正在經歷的,因為從說話語氣可以感受出來。而接著,大腦就會判斷說話者的「目的」,並去推測行為背後的「期待」,這兩者是屬於內在層次。
如果了解這四個層次,我們在聆聽的過程,就會放慢速度去思考,了解對方更深層的期待,才能用更正向的態度去回應對方。
同樣的道理,把說話者換成是自己,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內心的期待,應該在開口之前,在心中描繪一幅「願景」。而因為心中有畫面,便會轉化成「理念」,進而影響你的「態度」,表現在身體和姿態上,最後講出口的「話語」,才會內外一致有力量。
因此,好好認識自己的內在聲音,是好好說話的第一步!在「真聽」的過程,有意識地去察覺更深層的訊息,不但可以培養同理心,也可以做出更適合的回應。同樣的道理,要達到好結果,也必須透過「真說」,才能讓溝通順利無礙。
(2)從「表現」到「表達」
說話,就是為了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讓對方確實接收並理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有一些說話者會去追求一些表達技巧,很在意自己說話聲音的瑕疵,但作者建議,我們應該要先追求能「表達」到,再去追求好的「表現」。
而遇到表達問題,很多人會以為是自己缺乏好的技巧,但是老師認為,很多時候都是「表達焦慮」在作祟,而表達焦慮的背後,其實就是代表著一種「不自信」,可能害怕未知,可能害怕不被認可,也可能害怕衝突。
因此,不妨慢下來,給自己一點停頓,去整理自己的思緒。面對焦慮我們會緊張,但是只要我們仔細思考,自己說話的目的是什麼,把專注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面,讓自己成為自己的支持,把自己放開來,聆聽他人,讓好緊張,變成「好的」緊張,才會讓表現更出色。
(3)了解慣性,才能解決衝突
從聲音,就可以知道一個人的思考習慣。老師介紹了4種溝通類型:重創意、重結果、重關係、重規則。書中介紹這4種說話的特色,但其實每一個人都可能同時擁有這4種面向,熟悉這4種類型,讓我們更好理解他人,也更容易建立更正向的溝通連結。
在介紹4種溝通類型時,老師都會分別從聲音習慣、性格特質和溝通的盲點切入,為了讓讀者更好理解,作者還會舉例子說明。這個部分我覺得很實用,不僅有表格可以做自我測試,介紹完後還有提供解決的方法,甚至還有掃QRcode提供相關影音課程,老師也將這部分做成線上課程,讓讀者不只可以透過文字,更可以透過老師的講述,更好吸收了解與應用。
(4)養成溝通好習慣
很多人都會認為好聲音是天生的,但老師認為,每個人的聲音天生都是可以很好聽的,只是很有可能受到個人特質、生活環境,而有所改變。因為,聲音就是代表你長期的習慣,你的習慣,決定了你對自己聲音的掌握度。
在這個部分,老師提供讓聲音變好聽的秘訣,也給予保養聲音的對策,因為聲音能否保持健康,仰賴自己的發音方式、恢復品質,以及生活的習慣。
另外,老師還提供幾個精進基本功的日常練習。首先,老師建議從「閱讀與寫作」開始,透過閱讀擴充語言資料庫,透過寫作訓練語言組織能力,這些對說話都是很有幫助的。接著,嘗試主動「開口分享」,實戰會讓自己有更方富的經驗值。最後,練習用「一句話」來說一件事情、一本書或一個人,提升自己在開口前整理想法的速度。
說話,著重點是「真誠地表達」。很多人會不滿意自己的聲音,有很大一部分是社會給的既定觀念,例如,女生就應該溫柔說話,老師就應該要字正腔圓,主管就應該說話要有魄力……。因此,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之下,我們變得越來越不認識自己,也越來越沒自信。
但其實這些「應該」,不應該是標準答案,我們也不應該因此,而限縮了自己的能力,因為每一個人的聲音特質就是不一樣,應該善用與生俱來的能力進行表達,讓聲音重回自由。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句標題,「說話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他人」,能感動人的話語,就是有溫度的話語,真實且溫暖。如果不是發在內在的真誠,由內而外的表裡如一,怎麼能夠讓人感受到力量呢?
願大家能找到內在的真實,傳遞有溫度的話語,讓溝通有愛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