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錯了》光是書名就值得我推薦的書|森林智者最後的禮物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比約恩 那堤科 林德布勞,這本書的作者,在2022年離開了,在26歲一個貌似成功勝利組的他,做出了一個大膽卻又合理的舉動,他決定離開了俗世賺錢的世界,進入了一個回歸原始的生存模式,成為了泰國的森林僧人,在17年過去,他聽從他內心的聲音,決定離開了他熟悉的佛寺,回歸俗世。作為一個出家又還俗的曾經的僧人,可以說是,他離開了他熟悉的世界兩次。

raw-image


 

蓋起書本,我默默地向他點點了頭,表示我內心十足的感恩與尊敬。

 

他沒有用佛法以及任何知識來偽裝及掩蓋他的自己,在他的文筆裡,他始終用一種輕鬆、幽默、又帶有智慧的口吻向我們訴說,他經歷的挫敗與感悟,他始終很有勇敢且真誠的。

 

比約恩 那堤科 林德布勞,中間那堤科代表了泰語中:「在智慧中成長的人」,我很喜歡這個翻譯,在智慧中成長的人,智慧先於成長,也許就在說明,我們一直都有智慧,只是怎麼發現,怎麼拿來讓我們成長。

 

回憶起當初在前一份人資工作時,下班後的我帶著疲倦的心情,逛著台北火車站附近的書局,一眼看到了這本書《我可能錯了》,這句話馬上映入眼簾,那時刻瞬間打中我靈魂,「對,有點浮誇的描述」,但在那麼多標榜正確的書籍與知識中,突然這麼勇敢寫出「錯」這個字,不得不說,反正中我胃口。

 

這本書,之所以,吸引人,我想正因為他超真實且誠懇的,他沒有再跟你講佛法的大道理,他述說的是身為人本身的智慧,以及面對苦難,他本人是如何度過的。

 

最重要的是,他給的智慧並不是否定痛苦,而是帶給我我們度過痛苦的智慧與思辯。

 

一、從死亡開始說起

你說他幸運嗎?我不知道你是否這樣認為?

也許不是,他在還俗後歷經了憂鬱症,甚至想要自殺,晚年因為罹患了漸凍症,當他得知罹患ALS時說,他還想要一直與他的摯愛伊莉莎白一起白髮,一起看著子孫們。他並不是害怕死亡,只是比他預期得更早了一步。在死亡面前,他深呼了一口氣,他回顧自己一生,並說出了:

「多棒的一趟旅程,多精彩的一場冒險,誰想的到呢?我怎麼經歷到這麼多呢?我這一生彷彿經歷三世一樣。我如何不斷吸引比我更有智慧、更寬宏大量的人到身邊呢?我做過多輕率、有時甚至是致命的事,嚇壞很多人,但為什麼我不常落入悲慘的下場呢?究竟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我呢?我從頭到尾沒做太多計畫,但事情為什麼還這麼順利呢?」

 

你說他不幸嗎?但他活出他想要的人生、不留遺憾地前往他成佛的路上。

 

之所以,把死亡擺在最前面跟大家分享,也是因為,我覺得這是每個人都會面臨到的,疫情期間,諸多死亡瞬間來到我們面前,我們最好準備了嗎?其實永遠都還沒,但死亡不會因為我們有沒有做準備而不會到來。


在他父親離去後,他寫下了這樣一段話:「當我們不再認為生命是理所當然時,會發生甚麼事情?當真正、整個人都理解到全身上下都理解到:我們是彼此的過客會發生甚麼事情?總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告別。」


甚至是我,說不定,某一天我突然停止更新了,任何可能都有。


我想先從死亡開始,一方面也想告訴大家,死亡不是甚麼糟糕的事情。


比約恩在:「為什麼我們文化中都是把對抗死亡當作種英雄故事,為什麼死亡常被描繪成一種非打敗不可的敵人,為什麼視為一種羞辱或失敗呢?我相信死後,另一邊還有另一個精彩的世界等我」


對於死亡給我的提示來說,就是提醒著我:

「我要成為怎樣的人?」

「我想要過怎樣人生?」

「什麼是最重要的?」

 

以終為使的概念,也許難以推估到死亡那天,但至少我希望我自己是不留遺憾的過這一生。

 


而結束其實一直都在發生,每個人偶遇的人,那會不會是我們最後一次相遇、有沒有甚麼心裡頭想說話,就去說吧,想要感謝的人,就去說吧。

 

也是意識到這件事情,我變得很愛寫手寫卡片,或是留下一段告白給我每一段旅程遭遇到的朋友或是伴侶。

 

我知道我們可能只是過客,但我希望你帶給我的美好,我可以為此獻上我誠摯的感謝!

 

所以,別等了,生命很珍貴的。

 

二、成為你在世界上最想見到的樣子

我們很容易追逐著「被肯定」、「社會期待」,父母的關愛、長輩的肯定、他人的喜愛,這讓我們備受感到有價值,當我們的價值評價系統都透過他人時,這個標準是非常不穩定的。

 

自我評價是很重要的。

 

在這麼多年來,自卑的課題在我身上也消失已久了,當時的我非常守別人跟我的約定,但我卻很常對自己失約,這個失約的承諾其實又讓我對自己失望與生氣。

 

回顧那個關鍵成長念頭就是:「追求真實吧」、「你是有選擇權的」、「同理自己、同理他人」,最重要的是回顧自身,為自己做出決定,為自己人生負責。

 

比約恩分享了他的住持阿姜·帕薩諾,是個不喜歡講課的僧人,但因為責任的關係,所以他做,但他的優勢與特質在於,他對待任何人都一樣的謙虛、和善並公平,阿姜·帕薩諾他的故事。

 

他在修行後的第十六年,他首次回家,他的家人相聚在一起,他的堂兄就到了一杯威士忌給他。

 

堂兄:「你要喝一杯嗎?」;阿姜·帕薩諾:「不了,謝謝,森林僧人禁酒」

堂兄:「喔喝啦,反正沒人知道」這時阿姜·帕薩諾諾抬頭,用很真誠且沉穩的語氣回應「我會知道」

 

「我會知道」,這句話我很喜歡,我自己以前常告訴自己:「不要說謊,寧可不說,但不要說謊」。

 

誠信之所以重要,其實不在於讓別人感到信任,更多是自己對自己的承諾,是否有實踐,這讓自己更問心無愧,且我們不用擔心謊言被戳破,不需要求神拜佛乞求原諒,其實誠信更讓自己有更多精力做自己想要的事情。

 

比約恩:「當我們主動選擇為自己言行負責時,一些美好的事情會開始發生,這會減少我們身上的包袱,不僅是為了他人,最主要的還是為了自己」

 

在榮格心理學提及陰影,「當我們越壓抑某些情緒與欲求,這些壓抑的東西就成為了陰影,直到某一天會反噬我們」

 

比約恩:「因為生命可能會驟然結束,所以我選擇怎麼生活就很重要」

 

三、我可能錯了


我們之所以,需要把責任推向外界,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忘記自己其實有力量,很大的原因,我認為是我們對於「錯誤」有很多的恐懼。

 

恐懼,犯錯後的自己,不再被父母疼愛;恐懼,犯錯後的自己,不再被愛人愛。

 

錯與恐懼連結起來了,讓我們難以真正的好好認錯。

 

我們把時間推回到比約恩在佛寺那段日子,他其實非常不擅長冥想,在眾多僧人的禪堂通霄一起冥想,他多半時間就是努力保持清醒,很難不打瞌睡,他內心哀號的說:「我放棄了這麼多,就是為了經歷這些嗎?我拋棄掉前途光明的工作、扔下自己擁有的一切,離開自己所愛的人,我卻做不到僧人應該花一輩子做的一件事情」。

 

那天晚上,一位厲害的講者阿姜‧賈亞薩即將說出影響他一輩子的一句話。

阿姜‧賈亞薩:「今晚,我將傳授一具有魔法的箴言」,全場譁然,因為在森林修行派,他們並不在乎魔法,他們認為那些無助於修行。

 

阿姜‧賈亞薩用平靜的語氣說:「下次,當你感覺到衝突,你和一個人的關係演變到塊破裂的時候,只要你用任何你喜歡的語言,真誠且篤定地對自己重複三次,你的擔憂將會雲消霧散」,那就是
 
「我可能錯了」。
「我可能錯了」。
「我可能錯了」。

 

這句話送給你,同時希望你記得,認錯不代表你沒有價值、更不代表你不值得被愛,不,就算是犯錯的你我,都值得被愛,永遠都是有價值的。

 

我都會笑著說:「怎麼可能有人什麼錯都不犯,除非他不行動,就不會犯錯」

 

大師魯米:「在是非對錯的想法之外,還有一片草原。我會在哪裡與你相遇」

 

也許在人性中,我們太過在乎對和錯,但我們都是從未知走向已知,我們終其一生,其實都無法永遠知道所有事情,但沒事啦,行動吧,很多事情早就沒有對錯了。

 

而你始終值得被愛。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非常歡迎你按下贊助鍵,幫助我更有動力寫下更多美好的可能性。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也歡迎來我的臉書IG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永遠接納自己。昆陽 Peace 2023.9.06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性不該當作挑戰的事物,這本書《先別急著挑戰人性》在書名上就明示著我們,我們既然存活為人,理當認識我們自己,過度發展理性和強調競爭的社會,忘記了我們身為社會性動物,仍然渴求愛、渴求被理解、渴求互相對話和理解,那是我們烙印在基因裡的人性需求。 其中第一篇故事哈洛的永恆猴試驗的,更是我非常推薦!
獻給在憂鬱漩渦痛苦掙扎,覺得快撐不住了的你—— 很高興收到方言出版社的邀請來推廣《看得見的黑暗》,這本由普立茲文學獎得主威廉史泰隆,三十年就出版的著作,而方言出版社再次出版,真的是對於憂鬱症被理解是一大助力。 憂鬱症的議題真的值得每個人試著理解。
我們始終無法成為完美,因為我們生來破碎,被社會又分成陰與陽,被道德、規範無數的規則,讓我們在夾縫中,把自己的靈魂切割成各種破碎的樣子,然後擺出來,告訴大家,我是完美的,圖個認同,卻發自靈魂的感到空虛。 而越是向外追求認同,越是無法尋求真正的平靜與安穩,則更加容易讓自己失控,任由拳頭的暴力與情感控制
以前的我都是個好好人,什麼都好:人前和氣,人後爆氣。 看起來像是雙面人,其實是不懂的在當下表達,也或是在事後才釐清自己的心情。現在則是當下可以同理對方,但事後再同理自己。才有這種前後不一致的現象。 生氣討厭是個很正常的情緒反應,就算我再怎麼調適,不合就是不合,討厭就是討厭。
接住對方的心情,再試著完整釋放出來
譬喻、感受,然後慢下來 書寫是一種有趣的過程,藉由書寫你可以不斷地把抽像的感受實體化、細緻化。最奇妙的是你在書寫的過程,會強化你對這件事情的感受,那種相輔相成的感覺會讓人上癮。
人性不該當作挑戰的事物,這本書《先別急著挑戰人性》在書名上就明示著我們,我們既然存活為人,理當認識我們自己,過度發展理性和強調競爭的社會,忘記了我們身為社會性動物,仍然渴求愛、渴求被理解、渴求互相對話和理解,那是我們烙印在基因裡的人性需求。 其中第一篇故事哈洛的永恆猴試驗的,更是我非常推薦!
獻給在憂鬱漩渦痛苦掙扎,覺得快撐不住了的你—— 很高興收到方言出版社的邀請來推廣《看得見的黑暗》,這本由普立茲文學獎得主威廉史泰隆,三十年就出版的著作,而方言出版社再次出版,真的是對於憂鬱症被理解是一大助力。 憂鬱症的議題真的值得每個人試著理解。
我們始終無法成為完美,因為我們生來破碎,被社會又分成陰與陽,被道德、規範無數的規則,讓我們在夾縫中,把自己的靈魂切割成各種破碎的樣子,然後擺出來,告訴大家,我是完美的,圖個認同,卻發自靈魂的感到空虛。 而越是向外追求認同,越是無法尋求真正的平靜與安穩,則更加容易讓自己失控,任由拳頭的暴力與情感控制
以前的我都是個好好人,什麼都好:人前和氣,人後爆氣。 看起來像是雙面人,其實是不懂的在當下表達,也或是在事後才釐清自己的心情。現在則是當下可以同理對方,但事後再同理自己。才有這種前後不一致的現象。 生氣討厭是個很正常的情緒反應,就算我再怎麼調適,不合就是不合,討厭就是討厭。
接住對方的心情,再試著完整釋放出來
譬喻、感受,然後慢下來 書寫是一種有趣的過程,藉由書寫你可以不斷地把抽像的感受實體化、細緻化。最奇妙的是你在書寫的過程,會強化你對這件事情的感受,那種相輔相成的感覺會讓人上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探討了自我覺察、謙遜和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拉德分享了他從成功企業家轉型為森林僧侶的心路歷程,強調內在平靜與自我探索的價值。書中的金句與修行方法,如冥想與正念,鼓勵讀者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滿足,並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主要的內容作者是比約恩•那提科•林德布勞分享他自己從作為經濟學家,擁有好的社經地位卻仍然不快樂,最後突然某一天心中浮現一個「去出家吧」的念頭,因此毅然走進佛教修行之路的故事。
Thumbnail
書籍名稱是《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作者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和納維德.莫迪裡。本書共有38章,敍述了出家成為僧人後的心路歷程,對於人際關係衝突、不自律、擔憂等議題提出智慧箴言,並分享對念頭、人際相處以及放下控制的看法。推薦大家閱讀。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作者的17年森林僧人生活,分享他對人生智慧的見解,包括不要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接受可能錯誤及相信這也會過去。這些智慧不僅讓我們重新思考人生,也帶給我們啟發。這本書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的心靈寶藏,值得我們一讀。
Thumbnail
  本書由比約恩的個人經歷出發,完整講述出家十餘年至還俗的親身經歷,從西方國家至泰國成為森林僧人,再於英國、瑞典等國家持續修行,即使擁有如此豐厚的經驗,仍於還俗後經歷了一段憂鬱期,後罹患漸凍症,因而本書由作者好友卡洛琳由比約恩的第一視角代為撰寫,仍完整呈現出比約恩豐富的一生。   
Thumbnail
隱居山林的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26歲事業成就達到頂峰時,發現成功與快樂是兩回事,他的成功沒有帶來相等的心靈富足,因而開始了17年的森林寺院修行,返鄉後的憂鬱巨浪、與漸凍症並肩走向死亡的日子,作者把它記錄下來,集結成《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26歲就事業有成的比約恩原是一個經濟學家,即將成為大公司的CFO時,卻選擇出走到泰國森林,開啟17年的修行生活。這本書分享他的僧人生活,以及他對人生的學習、思考和感悟。
《我可能錯了》 中譯版在去年一月上市,隨即出現在各個平台,甚至被多位說書人、藝人等稱為他們2023年最喜歡的一本書,在好奇心驅使下,上了圖書館系統預約,半年後,我終於讀到它了。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比約恩. 納提科的人生經歷,從跨國公司高層到成為森林僧人,再回到現代社會。書中誠實地探討了信念、執著、信任和放下的主題,對於人生的思考和面對死亡的智慧有很多啟發。作者的直率真誠,讓讀者能夠跟他的故事產生共鳴。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簡單一句話,卻蘊藏了絕頂智慧。  榮獲多項獎項的書籍《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納提科在26歲事業有成之際,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對他來說,「成功和快樂,是兩回事」(p.15),能夠在年紀輕時得到跨國大企業財務長一職是成功的,但他並不快樂,也踏上了朝向心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探討了自我覺察、謙遜和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拉德分享了他從成功企業家轉型為森林僧侶的心路歷程,強調內在平靜與自我探索的價值。書中的金句與修行方法,如冥想與正念,鼓勵讀者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滿足,並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主要的內容作者是比約恩•那提科•林德布勞分享他自己從作為經濟學家,擁有好的社經地位卻仍然不快樂,最後突然某一天心中浮現一個「去出家吧」的念頭,因此毅然走進佛教修行之路的故事。
Thumbnail
書籍名稱是《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作者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和納維德.莫迪裡。本書共有38章,敍述了出家成為僧人後的心路歷程,對於人際關係衝突、不自律、擔憂等議題提出智慧箴言,並分享對念頭、人際相處以及放下控制的看法。推薦大家閱讀。
Thumbnail
這本書透過作者的17年森林僧人生活,分享他對人生智慧的見解,包括不要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接受可能錯誤及相信這也會過去。這些智慧不僅讓我們重新思考人生,也帶給我們啟發。這本書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的心靈寶藏,值得我們一讀。
Thumbnail
  本書由比約恩的個人經歷出發,完整講述出家十餘年至還俗的親身經歷,從西方國家至泰國成為森林僧人,再於英國、瑞典等國家持續修行,即使擁有如此豐厚的經驗,仍於還俗後經歷了一段憂鬱期,後罹患漸凍症,因而本書由作者好友卡洛琳由比約恩的第一視角代為撰寫,仍完整呈現出比約恩豐富的一生。   
Thumbnail
隱居山林的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26歲事業成就達到頂峰時,發現成功與快樂是兩回事,他的成功沒有帶來相等的心靈富足,因而開始了17年的森林寺院修行,返鄉後的憂鬱巨浪、與漸凍症並肩走向死亡的日子,作者把它記錄下來,集結成《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26歲就事業有成的比約恩原是一個經濟學家,即將成為大公司的CFO時,卻選擇出走到泰國森林,開啟17年的修行生活。這本書分享他的僧人生活,以及他對人生的學習、思考和感悟。
《我可能錯了》 中譯版在去年一月上市,隨即出現在各個平台,甚至被多位說書人、藝人等稱為他們2023年最喜歡的一本書,在好奇心驅使下,上了圖書館系統預約,半年後,我終於讀到它了。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比約恩. 納提科的人生經歷,從跨國公司高層到成為森林僧人,再回到現代社會。書中誠實地探討了信念、執著、信任和放下的主題,對於人生的思考和面對死亡的智慧有很多啟發。作者的直率真誠,讓讀者能夠跟他的故事產生共鳴。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簡單一句話,卻蘊藏了絕頂智慧。  榮獲多項獎項的書籍《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納提科在26歲事業有成之際,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對他來說,「成功和快樂,是兩回事」(p.15),能夠在年紀輕時得到跨國大企業財務長一職是成功的,但他並不快樂,也踏上了朝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