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是在職場上遇到「難纏」的人嗎?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直遇到難纏的人,是因為你複製過去的創傷情境

「他是在說我嗎?我做錯什麼了?為什麼我走到哪都會被人針對?」

「怎麼辦,又黑掉了,真想離職⋯⋯」

這是你的心聲嗎?不管進入哪個團體,你的人際關係好像都上演類似的劇情,遇到的人不是把你當砲灰,就是把你想像成大反派;你總覺得自己跟環境格格不入,容易被人盯上,被迫背著不屬於自己的黑鍋,久而久之,你心裡蒙上陰影,常覺得「總有刁民要害朕」。

你學習記取教訓,試過不同方法,但每次的嘗試就像從這個坑爬起來,結果又踩進另一個坑裡,「之前我總是太快找主管抱怨,一心想要為自己討公道,這此我努力忍了,沒想到主管反過來怪我不早申訴!」,或是「我不再忍氣吞聲,有狀況就盡量直接反映,結果呢?上司站在對方那邊,聽信他的說詞,認為是我態度不佳,是個吃不了苦的人。」你覺得自己選的每一條路都不對,到底該改變自己到什麼程度?才能跟人好好相處

把晤談當作人際關係練習場

思喬是個認真做事的人,她用高標準要求自己,勤勉刻苦的工作,遇到職場上的誤會或攻擊,她幾乎都選擇忍氣吞聲,形成容易被欺負和背黑鍋的循環。

對她說來說,晤談就是職場人際問題的練習場,心理師就像教練,與她一遍遍演練,如何在誤會與衝突當下,試著緩和自己的焦慮與恐懼,不要先逃避與放棄,看清前因後果,思考好的解決策略,然後嘗試與對方溝通。

有一次思喬被分配加入某個組長的團隊,一起完成新的任務,但是該組長對思喬抱持敵意,口頭指令前後不一,讓人誤會出錯之後,再用暴怒與輕蔑的態度檢討思喬。

經過一段時間的忍耐和思考後,思喬試著跟上司反映組長的狀況,沒想到主管對她說:「每個人都有缺點,他是個有創傷的人。」思喬非常錯愕,心裡升起強烈地被拋棄感,職場的互動再次與原生家庭經驗重疊,她彷彿又回到小時候被家人聯合指責的時刻,耳邊響起「錯的不是我們,錯的是妳!」

當職場挫折勾起過去的痛苦經驗

彼得・沃克在他所著的『第一本負責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提到,有些父母會用攻擊弱勢來抒發自己的痛苦與壓力,被選擇承受最多攻擊的孩子會成為整個家庭的「代罪羔羊」,這種糟糕的養育方式不只會造成某個孩子的創傷,而是用不同的方式傷害每一個孩子,繼而養出病態手足競爭。

書裡提到「創傷4F」的概念,描述受創孩子的神經系統為了生存,常會過度使用的四種反應模式:戰(fight)、逃(flight)、僵(freeze)、討好(fawn)。當一個人總是用攻擊去面對威脅,就是「戰」的反應;當一個人逃跑,或象徵式地過度活躍(好讓自己分心,不用去直面威脅),就是「逃」的反應;如果遇到威脅,總覺得任何努力都無效,就放棄陷入麻木、解離或崩潰,就是「僵」;而「討好」則是遇到威脅時,用取閱或提供幫助的方式,企圖緩和或阻止對方。

每一個人受到手足排行、性別以及性格等因素影響,會選擇4F中不同反應來面對威脅,長期下來不同反應會發展不同的防衛模式。在日常生活或職場環境裡,我們常會遇到一些「過多」或「過少」的人,好比某些人攻擊性過強、過度緊張或憤怒、控制欲太強等,或是相反地,主動性低、對外界反應淡漠、社交上非常退縮、關係裡缺乏主見,這些都可能是自小經歷創傷,而後過度使用某種固定的防衛模式來保護自己的人

因應創傷而發展出來的關係模式

如果兩類創傷倖存者碰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呢?若是遇到像過去傷害你的那種人,你該怎麼辦呢?

以思喬為例,她是習慣以「逃」來面對威脅的人,容易發展出「強迫防衛,此處的強迫不是我們常說的強迫症,而是指這個人會強迫自己完美,而過度努力,使自己長期處於高度焦慮中,這類人在原生家庭中通常是代罪羔羊,長大後則容易被自戀的人挑上,重複早期在關係中被虐待模式

與思喬身處同一個家庭的哥哥,則是習慣以「戰」面對威脅的人,後來發展出「自戀防衛,他們通常是家庭裡接收父母的自戀期望的人,他們的創傷來自父母的利用與過度要求,但同時在家庭中存活,他們會學習父母,找代罪羔羊來發洩情緒,傷害自己的手足,長大後則憑藉自戀狂的第六感,會透過相處辨識出有受害者傾向的人來建立關係,然後透過打擊對方自信的方式,企圖塑造對方

因創傷而發展出的模式,如何影響你的職場人際?

長大後的思喬,在痛苦中學到要和會傷害自己的父母及兄長保持距離,但終究無法遠離所有採取與父母或哥哥相同防衛模式的人。

就像這次,她遇到以「戰」為習慣反應的組長,思喬的追求完美,讓組長感覺地位被威脅,一開始就對她帶著敵意,繼而發動攻擊,而思喬過於焦慮且容易自責的情緒弱點,加上習慣退讓而非正面溝通的風格,會讓她在高壓團體中吸收所有人的情緒壓力,比他人更早崩潰

我們總是羨慕和自己做不同選擇的人

另一組常見的組合是以「僵」面對威脅,日後發展出「解離防衛」的人,遇到用「討好」面對威脅,發展出「關係依賴防衛」的人。

前者在原生家庭裡常被視為沒有用處的人,是被遺忘而感到失落的孩子,他們因應創傷的方法是解離,就是抽離自己的感覺、讓情緒麻木、失去自我感和現實感、必要時還會失憶,他們對社交感到極度焦慮和逃避,把情感寄託於物質或外在物品,容易發展出物質依賴或戀物行為。

有些孩子有了解人的天賦,他們學會在創傷情境中用來「討好」父母以求生,通常會變成家庭裡的「親職小孩」或「小大人」,背起照顧者的功能和責任,藉此換取安全與依賴,日後他們會發展出「關係依賴防衛」,他們習慣付出與成全,常過度犧牲自我,導致成年後的生活再度複製早年的受虐情境。

上面兩種防衛模式的人在職場上相遇,大概會出現逃避社交的解離型人,非常羨慕擅長和大家打好關係的討好型人,而骨子裡太過依賴關係的討好型人,總是很想要跟解離型人一樣,不會被他人影響,可以專心做自己

深入了解複雜創傷後症候群的創傷4F後,我發現可以用四種防衛,來重新解讀職場上難解的人際議題,習慣過度自我要求的強迫防衛者,往往容易被強勢主動的自戀防衛者欺壓,而習慣與一切保持距離的解離防衛的人,常競爭不過那些在職場上擅長以關係依附作為防衛的人

四種防衛類型的人彼此間,可能存在競爭、羨慕、嫉妒等各種愛恨交織的複雜關係,但他們都因為創傷而受苦至今。

表面上是職場人際困難,其實是過往創傷情境的重現,晤談時如果仔細剖析當下人際情境,然後邀請當事人往回聯想類似處境,大部分的人都能回溯起被霸凌的經驗、手足互動創傷,或是不可言說的家庭秘辛。

轉化創傷經驗的治療法

這些都再次證明,如果沒有妥善處理,過去的創傷情境會不斷強迫重現。

如果你懷疑自己在人際裡不斷重複的議題,可能是過去創傷的後遺症,是受威脅時你為了求生而有的生理反應,也是你當初面對危險時發展的思考模式,那麼你可以尋求適當的治療法從這兩個方向進行調整。

面對創傷威脅時你習慣的生理反應,例如:過份分泌壓力激素,讓身體產生戰或逃反射,或是出現解離。

這部分的創傷後症狀,可以透過生理或身體治療法改善。我在晤談室常用的是呼吸放鬆、肌肉放鬆、暗示或冥想放鬆、搭配生理回饋,以思喬為例,在面對來自組長的攻擊或是團體的壓力時,放鬆可以幫助她降低當下的焦慮感,避免因為焦慮而不斷強迫自己做更多事情,陷入窮忙且受虐的負向循環。

而那些為了度過創傷而發展出來,看待自我與世界的負向思考方式,例如:為了得到強勢父親的認同,凸顯自己剛強的一面,壓抑自己溫柔的部分,或是逼自己承擔更多照顧責任,來討好憂鬱的母親等,則可以透過以調整思考為主的療法達到改善。

在晤談中我跟思喬一起整理,他過去在家庭經驗裡習得的想法,有些想法特別容易讓她焦慮,透過找到支持與不支持想法的事實證據,幫助她將信念微調到更貼近當下生活,且能帶來正向循環的方向。

其他還有很多治療法對調整創傷後生理反應與負向信念有所幫助,像是針對創傷經驗的EMDR、可以調整情緒與睡眠的藥物治療、瑜珈、正念等,都是可以嘗試的方向。

很多人在晤談中只希望聚焦於當下的困境,不想勾起過去的傷痛,這是可以被理解的,我們都不想讓傷口繼續擴大,但在治療中數次回憶並面對創傷回憶是必要的療程,因為創傷情境會在生活中強迫重現,

唯有對傷口有所覺察,並增加心靈強度,做出不同於當時選擇,擁有更寬廣更自由的思考,才能走出不同的道路。

 

初刊於良醫健康網 2023/05/05

 

很多人來晤談室處理關於職場的困擾,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大家在心理治療之後,自己在職場上的領悟與改變,如果能對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助益,那就再好不過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剛出社會的3到5年,是你在職場的「探索期」,在這段時間,你會尋求認同的對象,也會需要從他人身上獲得認同,這個過程會決定你覺得自己在哪些領域擁有優勢,以及自己適合在怎麼樣的環境工作,在「職場探索期」這個階段,你需要擁有與上位者或權威者相處或合作的能力。
他自我分類了一下,覺得自己不是在家不工作,只靠父母當啃老族的「全躺平」,有交往中的女友,所以也不是認真工作,但不找對象只顧自己享受的「半躺平」,他覺得自己現在應該是「微躺平」,認真賺錢,能力也許可以買車買房,但是不婚不生,未來和女友結婚了,應該會繼續維持各自獨立,不打算生小孩,變成在「婚姻中躺平」。
深受嫉妒困擾的人無法安於自己的定位好好發揮,總是注意著其他人,一個是他所愛或崇拜的對象,另一個是與自己競爭敵手,他會瞧不起他的對手,但另一些時刻他會渴望擁有競爭對手的特質和能力。花費如此多的心力在別人的人際關係中,反而會影響本身的自信,讓他沒有充足的能量去經營自己與這兩個角色的關係。
「如果我這次通融,好像我之前的堅持是錯的!我是對的,錯的是他們不是我。」這是小貞堅持每次都不讓步的原因。連男友聽她說與同事相處的細節,都忍不住對她說「妳真的是一個難相處的人耶!」 想一想,有時在職場上確實需要為了自我保護而戰,但更多時候你是不是在「可以退的時候選擇堅持,可以鬆的時候選擇不放」呢?
我不只一次在晤談時聽到對方分享從看電影或影集得到的啟發,剛好能解開他們心中困擾許久的疑惑,帶來心靈成長。通常在身陷職場角力中,或處於複雜人際關係網裏的人,特別容易著迷於這類戲劇,也更能從中獲益。究竟宮鬥的戲碼會提醒人們鍛鍊哪些心理能力呢?
職場上常見的人際困境:被黑&被排擠 很多人因為職場人際關係來晤談室求助,被「上司黑掉」或「同事們排擠」是最常見的兩種類型,職場氣氛惡劣會讓人想離職逃避,是很需要看重並謹慎處理的議題。「被邊緣化」通常是被黑掉或排擠的前奏,該如何預防在職場上被邊緣化呢?
剛出社會的3到5年,是你在職場的「探索期」,在這段時間,你會尋求認同的對象,也會需要從他人身上獲得認同,這個過程會決定你覺得自己在哪些領域擁有優勢,以及自己適合在怎麼樣的環境工作,在「職場探索期」這個階段,你需要擁有與上位者或權威者相處或合作的能力。
他自我分類了一下,覺得自己不是在家不工作,只靠父母當啃老族的「全躺平」,有交往中的女友,所以也不是認真工作,但不找對象只顧自己享受的「半躺平」,他覺得自己現在應該是「微躺平」,認真賺錢,能力也許可以買車買房,但是不婚不生,未來和女友結婚了,應該會繼續維持各自獨立,不打算生小孩,變成在「婚姻中躺平」。
深受嫉妒困擾的人無法安於自己的定位好好發揮,總是注意著其他人,一個是他所愛或崇拜的對象,另一個是與自己競爭敵手,他會瞧不起他的對手,但另一些時刻他會渴望擁有競爭對手的特質和能力。花費如此多的心力在別人的人際關係中,反而會影響本身的自信,讓他沒有充足的能量去經營自己與這兩個角色的關係。
「如果我這次通融,好像我之前的堅持是錯的!我是對的,錯的是他們不是我。」這是小貞堅持每次都不讓步的原因。連男友聽她說與同事相處的細節,都忍不住對她說「妳真的是一個難相處的人耶!」 想一想,有時在職場上確實需要為了自我保護而戰,但更多時候你是不是在「可以退的時候選擇堅持,可以鬆的時候選擇不放」呢?
我不只一次在晤談時聽到對方分享從看電影或影集得到的啟發,剛好能解開他們心中困擾許久的疑惑,帶來心靈成長。通常在身陷職場角力中,或處於複雜人際關係網裏的人,特別容易著迷於這類戲劇,也更能從中獲益。究竟宮鬥的戲碼會提醒人們鍛鍊哪些心理能力呢?
職場上常見的人際困境:被黑&被排擠 很多人因為職場人際關係來晤談室求助,被「上司黑掉」或「同事們排擠」是最常見的兩種類型,職場氣氛惡劣會讓人想離職逃避,是很需要看重並謹慎處理的議題。「被邊緣化」通常是被黑掉或排擠的前奏,該如何預防在職場上被邊緣化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她讓我們不悅,我們可以看見她並非有意如此,而是不利的條件使她如此。 為了要保護及培養她內在的良好特質,我們需要知道如何保護及培養外在可以讓她有朝氣又可愛的因素,包括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既安詳又愉快,她也會既安詳又愉快。by《一行禪師說金剛經》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職場中的人際衝突常令人感到壓力,你是否知道自己的衝突風格?本文分享TKI衝突解決模型,探討競爭型、合作型、退讓型、逃避型和妥協型,以及如何提升自我覺察以促進自我成長和改變。瞭解衝突模型的內在反應歷程和建構性衝突的重要性。文章結尾有實戰工作坊邀約。#溝通必修課
Thumbnail
討好別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委屈 關係中的愛恨衝突,總讓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傷痕累累,未化解的童年創傷,直到我們步入社會,進入婚姻殿堂,仍舊持續影響著我們。 戰、逃或僵住是重大壓力之下,常見的創傷反應,但其實「討好」他人,將別人的要求擺在第一順位,也是一種創傷,一種來自「內心的警訊」。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部分的人多是很容易把自己當作受害者。比如說,今天報告沒做好或東西遲交,可能許多主管的第一個反應是卸責給下屬:「因為那個誰的工作能力有狀況」、「那個誰沒有把控好時程」或「那個誰如何如何」……總之,總有「那個誰」可以成為最適切的背鍋俠。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在職場中,不公平待遇是一個令人沮喪的現象。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情緒勒索,或者冷漠不友善的語言對待, 這讓我們感到無助和受傷。尤其是遇到溝通不良的直屬主管, 就像親密關係中一樣令人受傷, 如何可以轉換逃離這種負面情緒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如果她讓我們不悅,我們可以看見她並非有意如此,而是不利的條件使她如此。 為了要保護及培養她內在的良好特質,我們需要知道如何保護及培養外在可以讓她有朝氣又可愛的因素,包括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既安詳又愉快,她也會既安詳又愉快。by《一行禪師說金剛經》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職場中的人際衝突常令人感到壓力,你是否知道自己的衝突風格?本文分享TKI衝突解決模型,探討競爭型、合作型、退讓型、逃避型和妥協型,以及如何提升自我覺察以促進自我成長和改變。瞭解衝突模型的內在反應歷程和建構性衝突的重要性。文章結尾有實戰工作坊邀約。#溝通必修課
Thumbnail
討好別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委屈 關係中的愛恨衝突,總讓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傷痕累累,未化解的童年創傷,直到我們步入社會,進入婚姻殿堂,仍舊持續影響著我們。 戰、逃或僵住是重大壓力之下,常見的創傷反應,但其實「討好」他人,將別人的要求擺在第一順位,也是一種創傷,一種來自「內心的警訊」。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部分的人多是很容易把自己當作受害者。比如說,今天報告沒做好或東西遲交,可能許多主管的第一個反應是卸責給下屬:「因為那個誰的工作能力有狀況」、「那個誰沒有把控好時程」或「那個誰如何如何」……總之,總有「那個誰」可以成為最適切的背鍋俠。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在職場中,不公平待遇是一個令人沮喪的現象。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情緒勒索,或者冷漠不友善的語言對待, 這讓我們感到無助和受傷。尤其是遇到溝通不良的直屬主管, 就像親密關係中一樣令人受傷, 如何可以轉換逃離這種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