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1|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創傷治療札記9】暫時沒有感覺,是幫助過往的我們活下來的方法

如果你常閱讀創傷相關主題的文章,應該會常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解離」,這個專有名詞,我在以前的兩篇文章中(詳見備註一)都有提過定義和臨床上顯現的樣子,這邊簡單介紹一下,「解離」是指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因為我常常在晤談中會聚焦在個案心中的感覺(也就是「情緒」)上,所以這篇文章要來聚焦地談當個案解離時,在情緒層面「沒有感覺」的這種狀態。

以前很喜歡看日劇,就會常常看一些醫療主題的劇情,會看到醫生動手術的時候,病人躺在手術台上被麻醉,這時即便醫生拿著手術刀劃下去,病人也不會有疼痛的感覺,彷如進入假死狀態,等到手術結束,病人醒來,麻藥退掉,病人身體的感覺甚至傷口的痛覺又會回來。其實「解離」的原理大致就是這麼一回事。

當我們經歷了重大事件的衝擊,舉凡:家暴、性侵害、親人或戀人過世、離婚或分手、家人入獄、墮胎或不順利的生產過程、車禍、非預期的離職、職場或校園霸凌等,這些事件很可能會讓我們當下身心來不及反應,無法承受這樣的痛苦情緒,我們的身心與大腦為了讓我們當下不要那麼痛苦,就好像自動化地幫自己打入麻醉藥一樣,讓我們遭遇事件衝擊當下的那瞬間,什麼感覺都沒有,即便再痛苦的感覺也會感覺不到。大家可以想像,如果今天你發生車禍,當下車子與身體遭受衝擊的那瞬間,本來心中的恐懼指數可能是破表的,當人恐懼到極限時,很可能會失去理智,就無法對當下的意外臨機應變,很可能會因為當下失控、失去理智,在這樣的車禍中就失去性命;但透過「解離」機制,你可以暫時性地「沒有感覺」,不會恐懼,可以讓你瞬間恢復冷靜,大腦仍能及時思考,命令你的身體做出打方向盤或踩剎車或閃躲的反應,很可能可以讓你挽救自己,讓自己只有受傷、免於一死,增加活下來的機率。所以,「解離」其實是一種保護機制,幫助我們在危機或困境之下,仍能保住生命。

綜上所述,「解離」的保護機制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讓我們當下面對創傷或重大事件的衝擊時,即便再痛苦,也可以感覺「不痛苦」;另一方面,也增加我們活下來的機率,是幫助我們逃過劫難、得以活下來的生存技能。很遺憾的是,如果你曾經經歷過比較讓你難以承受的傷痛,因而解離過數次,很可能你的身心會自動地在遭遇沒那麼危險的情境時,仍舊會過度警覺,就立即亮紅燈,警告你:「現在有危險了!」,自動化地進入「解離」的保護機制,因此讓你所有感覺都「沒有感覺」,不只痛苦的感覺感覺不到,可能連快樂的、興奮的感覺也感覺不到,讓你常覺得「沒有感覺」或「一片空白/麻痺了」或者「覺得人生空虛」、「沒有動力」,大家看到這邊,對於心理衛生知識比較敏感的你,就會發現,這跟「憂鬱症」的某些狀態是有一點雷同的。沒錯!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創傷個案被下的診斷是「憂鬱症」,有部分個案經歷創傷之後的壓力反應與症狀的確會符合憂鬱症的診斷標準(備註二)。

      暫時沒有感覺,是幫助過往的我們活下來的方法。然而,卻不一定總是幫助現在的我們活得好的方法。試想:如果我們身心常常都會進入自動解離的反應,常常處在「沒有感覺」的狀態,面對客觀上安全的與不安全的環境或人事物,我們都一律「沒有感覺」,這會讓我們更難去區分:什麼是危險的?什麼是安全的?就會更難冷靜、客觀、全面地做出正確的評估與判斷,也可能因此做出比較失準的決定或衝動的反應,事後也比較容易後悔,覺得自己判斷錯誤、言行失態,或者讓你在下決定時,比較難對自己有信心,常常會覺得不曉得該怎樣決定。如果你發現你已經有以上自動化的解離反應,不管面對怎樣的情境,都常常覺得沒有感覺,我會鼓勵你尋求專業協助,透過諮商的過程,在諮商師的引導下與諮商關係的安全氛圍中,慢慢打開自己的感覺,才有可能讓你「恢復生氣」,漸漸感覺到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區分什麼是痛苦的、什麼是快樂的,找回自己的靈魂,重新感受生命的喜怒哀樂,進而為自己而活,活出豐富、多采多姿的人生!

 



*備註一:文中所提及的兩篇文章,是「【創傷治療札記2】說出傷痛,我就會變好嗎?-談創傷治療的迷思」與「<進修筆記>以Winnicott觀點談愛7:陪伴他從解離走向完整」。

*備註二:本文提及的任何醫學診斷名詞,請各位不要自行對號入座。筆者與一般大眾一樣,都無法開立任何診斷。如果要了解您是否有符合任何疾病診斷,請尋求身心科或精神科的專業協助,由精神科醫師協助評估、診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詹惠文§ 諮商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