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如何更好表達情感與克服逃避行為


不擅長表達情感是至今我發現也常見現象,這可能源於多種因素,包括童年經歷、社會文化影響以及個人性格特徵、人與人相處經歷所造成。


許多不擅長表達情感的人,往往在童年時期經歷了「情感忽視」。當照顧者未能滿足孩子情感需求時,孩子可能學會了隱藏自己情緒,這種行為在成年後仍然延續。這使他們在面對負面情緒時,選擇「沉默或偽裝」,而不是直接表達出來。


不表達情緒只會增加問題解決難度


越在意事物越是逃避現象,來自心理防衛機制。這些機制是我們為了避免痛苦而自我保護反應,當面對困難或情感挑戰時,我們會選擇逃避,而不是直面問題、直面情緒。

這種「不表達」「缺乏溝通」的觀念使人們在關係中感到孤獨,因為缺乏真實情感連結會阻礙彼此理解,導致「自身思考太多」。


心理防衛機制是一種反射性行為,暫時緩解當前的痛苦。


這些行為雖然能夠讓我們在短期內感到舒適,但長期來看卻阻礙我們成長和自我認知。正如心理學家Donald Meltzer所言:「一切防衛機制,都是我們為了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謊。」


問題都是自身想像、反射出來的恐懼


當面對強烈情感(如失去、焦慮等),許多人選擇麻痺自己、忽視問題,這樣行為會導致情感持續消耗。某些想法、感受使人們選擇逃避,以避免內心矛盾和不安。


如何應對逃避行為、與自欺欺人態度


問自己真正抗拒的是什麼,試著理解這些情感背後需求,並誠實面對自我,傾聽自己內心狀態。試著與自身溝通,而不急於下定論。

例如:可以試著拿筆跟紙寫下內心太多瑣碎事情累積,可以分析事物本質。例如:工作倦怠,是什麼原因使近期感受產生倦怠?家庭因素?個人情緒?還是經濟壓力?睡眠不足?從中找出原因,並對症下藥。

試著與信任的人學會真實表達想說的話,誠實說出每句話感受,使彼此都淺顯易懂、讓話題、情緒都能延伸。


我相信每份好的關係,都是彼此都能接得住對方情緒和所有。學會說出自身脆弱和感受,代表你已經長大了。如何讓他人理解你、讀懂你,首先要做一個讓他人懂的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