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但是更好》有勇氣去過忠於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別人期望他們去過的生活

2021/06/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少,但是更好》

專準主義者的核心思維模式

個人選擇:我們可以選擇把精力和時間花在哪裡
懂得選擇:選擇的無敵力量
精挑:辨別多數瑣事和少數要事
干擾的普遍性:一切幾乎全是干擾,只有少數事情特別有價值
懂得辨別:不會每一件事都重要
簡化:排除瑣碎的多數
取捨的現實:我們不能什麼都有或什麼都做
懂得取捨:我想要哪一個
準確執行:移除障礙,使執行毫不費力

以下分享兩個書中對我有所啟發的例子

書中提到在《哈佛商業評論》一篇〈睡眠不足:績效殺手〉(https://hbr.org/2006/10/sleep-deficit-the-performance-killer)的文章中,說明了睡眠不足如何損害優異的績效。
文章把睡眠不足比喻成飲酒過量,並解釋通宵熬夜(EX.24小時沒睡)或一整周每晚只睡4~5小時,實際上所導致的損傷,相當於血液中有千分之一的酒精含量。
想想看,我們絕不會說「這個人工作表現極佳!他總是醉醺醺的!」
但我們卻一直讚揚為工作而犧牲睡眠的人。
好好睡,睡好才有精神投入
我們擁有的最佳資產就是我們自己。
損害這項資產最常見的方式之一,就是讓自己睡眠不足。
以前,我也認為睡眠是某種應該避免的東西。
一種把原本可以有效運用的時間浪費掉的行為,是弱者或意志薄弱者才需要的東西。
我甚至用一些激烈又不合常理的方法做實驗,試圖要減少睡眠。
最後呢,儘管我是醒著,但我的大腦也只是勉強運轉而已。
難以做出決策或選擇,而且幾乎辨別不出瑣事和要事。

一行禪師,這位被稱為「世界上最冷靜的人」的越南禪宗僧侶,一輩子都在探索如何活在當下。
他以正念或維持初心來教導世人。
他寫道:「正念能協助你回到當下。每當你回到當下並認出你擁有幸福的條件時,幸福就來了。」
專注地活在當下也影響了他的行事作風:他每天花了整整一小時和其他僧侶喝茶。
他解釋:「假設你正在喝一杯茶。當你拿起杯子時,你可能會想要吸氣,把你的心帶回你的身體,然後變得全身專注。當你真的身心合一時,別的東西也會在那兒,由那杯茶所體現的人生。」
那一刻的你是真實的,那杯茶也是真實的。
你沒有迷失在過去、未來、你的專案和你的擔憂之中。
你擺脫了所有的苦惱。
而在這種自由自在的狀態下,你享用你的茶。
這就是幸福而平靜的時刻。

這則故事對我的啟發

把未來趕出頭腦,能讓你更充分地專注於「當下,何者為重」。
我的第一步是坐下來,列出那些可能一直很重要的事。
接著,我會替清單排定優先次序,然後逐一處理清單上的每個項目。
我只是平靜地做完清單上的事,而且每做完一件就刪掉一件。
直到要上床睡覺時,不但做完了所有事情,我還執行地更好、更快,因為我很專注!
訓練自己與當下協調一致不僅能讓你達成更高程度的效率,還能使你更加快樂。
生命只存在於當下此刻。你若放棄當下,就無法深刻活出日常生活的每個瞬間。 一行禪師
法修 Vash
法修 Vash
任職有機生物體研究改造局,正在開展技能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