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時候也是這樣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幾天前,朋友邀請去看一個與生死主題有關的畫展;在現場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了一位某某老師。留著短髮的中年女性,看起來溫婉親切的樣子;因為畫展的主題,聊起來之後就簡單談到了疫情這期間面對家人過世的心情。她靜靜的聽了一下,然後開口說:「像你這樣的狀況,我會建議balabalabala(一些她認為排解傷痛的做法)...................................」。
「我會建議」這四個字一出現,我的職業病就犯了Coaching的原則是不給建議,因為相信答案在當事人的心裡,引導他去找出來才是最適合他的),心裡立即浮現的OS就是:「聽沒幾句就給建議?你有多了解狀況?憑什麼?」
下一秒意識到到自己正在評判的瞬間,我便停下來先讓不舒服的心情排放出去(類似打開心裡的抽油煙機,把悶氣抽出去),然後保持禮貌聽她把建議講完。
朋友把她拉走去介紹給其他人,我正好趁機默默走開去看畫,然後一邊告訴自己:「我有時候也是這樣的。」
「我有時候也是這樣的」這句話,是我用來練習同理心與拋除評判的一個方式。尤其當在批評或指責他人的時候,最後加上一句:「我有時候也是這樣的。」通常可以快一點化解對眼前這個人的怒氣或怨氣。
以上面這個例子來說,當我在心裡批評這位老師:「聽沒幾句就給建議?你是憑什麼?」,後面再加上一句「我有時候也是這樣的。」,即便我當下不一定真的認為我有時候也是這樣的,但是這句話一浮現時,便可以提醒自己:「對呀,難道我沒有聽沒幾句話就給人建議的經驗嗎?一定有這種好為人師的時候。」
這時候就更容易理解或更貼近對方可能會有這個行為的背後動機或脈絡,那些評判或指責也比較容易放下。

在生活中,有數不清的機會可以練習:
「他講話為什麼那麼難聽?不能好好講話嗎?.......我有時候也是這樣的。我也有講話難聽的時候。
「他開車幹嘛開那麼快,真沒有耐心!!............我有時候也是這樣的。我有時候也會沒有耐心。」
「他怎麼會說出這麼無知的言論,說話前都不先求證的嗎?.............我有時候也是這樣的。我也曾經轉發過網路謠言。」
「他做事情怎麼這麼不用心,不好好檢查再交出去,低級錯誤一大堆!.........我有時候也是這樣的。我也曾經急著把東西交出去就忘記檢查」
「他怎麼那麼難溝通?一直堅持自己的意見,也聽不進別人想法,好煩!......我有時候也是這樣的,我也會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
觀察內心無數批判他人的聲音,然後加上這句「我有時候也是這樣的。」
如果如果如果, 如果你練習說了「我有時候也是這樣的」,然後大腦認真搜尋不到任何一個片段自己會這麼做。例如最後一個例子:「我有時候也會這樣的,我也會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大腦開始回想).......(咦,我真的想不起來任何一個我沒有聽進去別人意見的記憶,有生以來我都是聽得進別人意見的啊)........」
如果發現了這麼重要的一刻,當然就要好好慶祝啊!!我一直都是聽得進去別人意見的欸!!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
我目前是還沒有經歷這個慶祝的時刻 :D,然而一直做這個練習還是很讓我開心的,因為做這個練習的好處是什麼?
練「寬恕」的功夫;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認真說來,在靈魂的層次,其實也沒有別人)。
我最怕什麼?我最怕有一天我不再對生命感到困惑,然後停止提問。 這裡歡迎問問題,因為好的問題帶來的啟發更甚於答案 https://wisdomtalk.firstory.io/ 【每一個困惑都帶來一個突破。而提問是從困惑前往突破的最快路徑】,請看留言區第一則貼文,裡面有我衷心的歡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知道你看過「政客誠實中」這部電影了嗎?從裡面獲得了減肥的靈感。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一份靈魂契約。每一份靈魂契約內容都是一樣的。
在隨心所欲的生活了15年之後,我體會到隨「人心」所欲是短期而相對費力的、而隨「靈心」所欲是長期而相對不費力的。 不管哪一種隨心所欲,兩種的感覺都很美好。你品嚐到哪一種?還是兩道菜都喜歡?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我對於清醒的體驗是什麼。 如果現在身邊有一個「豬頭」的人做了「白痴的事」讓我「很不爽」,以下這10種反應,都是活在清醒狀態的反應。
跟一位朋友散步,他最近這段時間過得非常不好,沉悶、煩躁。叨叨絮絮的說著工作上升遷的不順、妻子有自己的朋友圈無心在他身上、青春期的孩子忙著青春的生活對他沒什麼好臉色、多年前一起打過戰功的老朋友越來越沒話可以說..........他問我「為什麼他們都這麼自私?為什麼沒人在乎我?」 我說這
你現在的系統版本是多少? 鏡頭是多少萬象素的? 如果已經更新到頂規,那麼「心想事成」已經成為日常,不再是一種奇蹟。
不知道你看過「政客誠實中」這部電影了嗎?從裡面獲得了減肥的靈感。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一份靈魂契約。每一份靈魂契約內容都是一樣的。
在隨心所欲的生活了15年之後,我體會到隨「人心」所欲是短期而相對費力的、而隨「靈心」所欲是長期而相對不費力的。 不管哪一種隨心所欲,兩種的感覺都很美好。你品嚐到哪一種?還是兩道菜都喜歡?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我對於清醒的體驗是什麼。 如果現在身邊有一個「豬頭」的人做了「白痴的事」讓我「很不爽」,以下這10種反應,都是活在清醒狀態的反應。
跟一位朋友散步,他最近這段時間過得非常不好,沉悶、煩躁。叨叨絮絮的說著工作上升遷的不順、妻子有自己的朋友圈無心在他身上、青春期的孩子忙著青春的生活對他沒什麼好臉色、多年前一起打過戰功的老朋友越來越沒話可以說..........他問我「為什麼他們都這麼自私?為什麼沒人在乎我?」 我說這
你現在的系統版本是多少? 鏡頭是多少萬象素的? 如果已經更新到頂規,那麼「心想事成」已經成為日常,不再是一種奇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為懂得,所以我實在無法說出什麼好話。小時候總是詞不達意,長大了卻又好似只能言不由衷。但我好像還是沒辦法對朋友擠出一些敷衍的安慰。結束時,我告訴她,約一天我們一起來做預備工作吧!說再多都不如陪伴對方一起完成該做的事來得踏實一點。這是她過去在我生病時,她適時伸出援手給我的感動。
最近因為好奇為何有人總在聽完解說後立即回答「好的,我知道了!」但事後提交的結果卻相去甚遠,以及看起來很善於提問,但總問些根本不在邊上的事情,所以稍微抱怨了一下。 她第一句話就反問「問什麼問題?」,才剛接著要解釋來龍去脈就直接將我的話打斷,開始說她最近生活上的一些新發現,我緩下來、靜靜的聽。 接著..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遇過這種人,當你心情不好時,他看起來感覺想安慰你,但是說出來的話聽起來就像是挖苦、嘲諷你,讓你心裡感覺更難受。讓你有種想要痛扁他,把他的嘴縫起來的想法。
Thumbnail
記得有次和一位學諮商的學姊吃飯時,跟我說一句:「對自己好一點,不要什麼事情都往心裡去,溝通過程當中,不是音量大或搶著說話的人就是對的,所以不要怕討論,不要怕有自己的意見。」 幾年後明白這些話的涵義,以前的我常常會想要避免一切不好的可能,連看到搖頭都會心跳加快,擔心自己做錯什麼。
我覺得我真的是一個很靠預感在活著的人。所以說當感覺不對的時候就要趕快跑了。但我每次都沒有學到教訓。所有違背直覺的堅持,往後所受到的不如意,都是直覺對你的懲罰。我是這麼相信著的,但還是學不會。
Thumbnail
從小到大有過自己與自己對話嗎?這個對話有時可能會變成自己的自言自語,或者當緊張時或對某事感到擔心時會對自己說的一些心理話,「冷靜,我可以的。」、「完蛋了,我這次一定會搞砸!」,有時是鼓勵的話有時是讓人有些卻步的話。
Thumbnail
我會不會太得意忘形?說得太過了嗎?的確,自己有時也在反省,剛剛對長輩好像有些沒大沒小,就算他們不懂,就算我知道,也不代表我可以指教他們,我提出的建議不一定適當,他們不一定要接納,而這種狀況對應年輕人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Thumbnail
隨著年紀漸長,歷經了發散、累積、囉唆、彙整的過程,開始試著將重點收斂,化繁為簡,希望能讓聽眾們理解想傳達的意念。兩個問題,是我最常與同學們分享的: 「為什麼他要這麼做? 」 「如果是我,我要怎麼做? 」
Thumbnail
昨天我在夜市擺攤的時候遇到一個客人,她是一個大概40歲左右的女子,身材瘦小,講話中總是不經意的帶著不自信和焦慮感,她沒有一開始就來算牌,而先是問價錢,在我跟她介紹過後,猶豫一陣子才回來。 她坐下來說要問工作問題,現在在新工作和職訓局受訓兩個選項之間猶豫,新工作雖然薪水比較高,但是節奏快、主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因為懂得,所以我實在無法說出什麼好話。小時候總是詞不達意,長大了卻又好似只能言不由衷。但我好像還是沒辦法對朋友擠出一些敷衍的安慰。結束時,我告訴她,約一天我們一起來做預備工作吧!說再多都不如陪伴對方一起完成該做的事來得踏實一點。這是她過去在我生病時,她適時伸出援手給我的感動。
最近因為好奇為何有人總在聽完解說後立即回答「好的,我知道了!」但事後提交的結果卻相去甚遠,以及看起來很善於提問,但總問些根本不在邊上的事情,所以稍微抱怨了一下。 她第一句話就反問「問什麼問題?」,才剛接著要解釋來龍去脈就直接將我的話打斷,開始說她最近生活上的一些新發現,我緩下來、靜靜的聽。 接著..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遇過這種人,當你心情不好時,他看起來感覺想安慰你,但是說出來的話聽起來就像是挖苦、嘲諷你,讓你心裡感覺更難受。讓你有種想要痛扁他,把他的嘴縫起來的想法。
Thumbnail
記得有次和一位學諮商的學姊吃飯時,跟我說一句:「對自己好一點,不要什麼事情都往心裡去,溝通過程當中,不是音量大或搶著說話的人就是對的,所以不要怕討論,不要怕有自己的意見。」 幾年後明白這些話的涵義,以前的我常常會想要避免一切不好的可能,連看到搖頭都會心跳加快,擔心自己做錯什麼。
我覺得我真的是一個很靠預感在活著的人。所以說當感覺不對的時候就要趕快跑了。但我每次都沒有學到教訓。所有違背直覺的堅持,往後所受到的不如意,都是直覺對你的懲罰。我是這麼相信著的,但還是學不會。
Thumbnail
從小到大有過自己與自己對話嗎?這個對話有時可能會變成自己的自言自語,或者當緊張時或對某事感到擔心時會對自己說的一些心理話,「冷靜,我可以的。」、「完蛋了,我這次一定會搞砸!」,有時是鼓勵的話有時是讓人有些卻步的話。
Thumbnail
我會不會太得意忘形?說得太過了嗎?的確,自己有時也在反省,剛剛對長輩好像有些沒大沒小,就算他們不懂,就算我知道,也不代表我可以指教他們,我提出的建議不一定適當,他們不一定要接納,而這種狀況對應年輕人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Thumbnail
隨著年紀漸長,歷經了發散、累積、囉唆、彙整的過程,開始試著將重點收斂,化繁為簡,希望能讓聽眾們理解想傳達的意念。兩個問題,是我最常與同學們分享的: 「為什麼他要這麼做? 」 「如果是我,我要怎麼做? 」
Thumbnail
昨天我在夜市擺攤的時候遇到一個客人,她是一個大概40歲左右的女子,身材瘦小,講話中總是不經意的帶著不自信和焦慮感,她沒有一開始就來算牌,而先是問價錢,在我跟她介紹過後,猶豫一陣子才回來。 她坐下來說要問工作問題,現在在新工作和職訓局受訓兩個選項之間猶豫,新工作雖然薪水比較高,但是節奏快、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