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科竹愛科普|📚 全球專家重磅發表:肥胖是一種疾病?如何重新看待健康風險?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 全球專家重磅發表:肥胖是一種疾病,如何重新看待健康風險? 💡


肥胖已成為21世紀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戰,其影響範圍不僅局限於個人的健康,還深刻影響社會和經濟結構。然而,現有以 BMI 為基礎的肥胖診斷標準,無法準確反映體脂肪過多對個人健康的實際影響,導致臨床醫療和政策制定在應對肥胖時面臨諸多局限。



基於此,《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委員會》(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Commission)集結了全球58位與糖尿病與內分泌學相關的專家,涵蓋多個醫學領域與國家,其中包括患有「肥胖」(obesity) 的患者,以確保患者的觀點得到充分尊重與納入。在臨床醫學教授級權威如 Francesco Rubino、David E. Cummings ,和 John P. H. Wilding 教授的主導之下,這項研究致力於重新定義「肥胖」,並制定科學且具實用性的臨床診斷標準,以期提升醫療決策、治療優先排序,以及公共衛生策略的制定效率。

該研究當中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臨床肥胖定義,將其視為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明確指出肥胖可能導致器官功能異常甚至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委員會建議從診斷方法到政策實施,全面改革現有肥胖管理模式,以科學實證證據為基礎,打破社會對肥胖的偏見與污名化。

這份報告不僅關注臨床醫療領域的細化問題,更著眼於促進政策改進與公共健康倡議,為解決肥胖問題提供了一個綜合且具有前瞻性的框架。運科竹邀請您深入了解這項重要研究,與運科竹共同探索如何以全新視角應對肥胖挑戰,開啟更健康、更平等的未來。

當前盛行的:以 BMI 為基礎的肥胖測量方法,很有可能會低估或高估體脂肪含量,這是因為BMI並沒有辦法區辯肌肉與脂肪的比例,且無法提供個人健康的充分資訊,這削弱了以醫學為實證基礎的健康照護與政策方法。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委員會試圖將臨床「肥胖」定義為一種疾病狀態,其性質類似於其它醫學專業中的「慢性疾病」,起源於過多體脂肪可能對身體器官和組織功能的影響。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委員會的具體目標是建立疾病診斷的客觀標準,以協助臨床決策、治療優先順序的制定,以及公共衛生策略的規劃。為此,58 位來自多個國家和醫學專業的專家共同討論了現有證據並參與共識發展過程。其中,也包括具有肥胖親身經歷的患者,以確保患者的觀點得到考量。

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委員會將「肥胖」定義為:一種由過多體脂肪作為主要特徵的狀態,可能伴隨或不伴隨異常的脂肪分佈或功能,其成因是多因素的且尚未完全理解。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委員會並且將臨床肥胖定義為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特徵為由於過多體脂肪引起的組織、器官或整個個體功能的改變,或多種情況的結合。「臨床肥胖」(clinical obesity)可能已經導致嚴重的器官損傷,造成改變生活甚至危,及生命的併發症(例如:心臟病發作、中風,和腎衰竭)。我們將「臨床前期肥胖」(preclinical obesity)定義為:一種過多體脂肪,但其它組織和器官功能仍保留的狀態,其罹患臨床肥胖和其它非傳染性疾病(例如: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類型的癌症和精神障礙)的風險一般較高,且變化不一。

雖然死亡率和與肥胖相關的疾病風險,會隨著脂肪量的增加而呈現正相關,但我們出於臨床和政策相關的考量,區分了臨床前期肥胖和臨床肥胖(即:分別屬於健康樣態與疾病樣態)。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委員會建議 BMI 僅用作群體層面健康風險的替代測量工具,用於流行病學研究或篩檢,而非作為個人健康的測量指標。應透過直接測量體脂肪(如果可行的話),或至少一項人體測量學當中的身體測量指標(如:腰圍、腰臀比,或腰圍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並配合 BMI來使用經驗證的方法和適合年齡、性別,及種族的臨界值來確認過多體脂肪。在 BMI 非常高的情況下(即 >40 kg/m²),可以十分務實地假設為具有過多身體脂肪,無需進一步確認。

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委員會並進一步建議,已確認肥胖狀態(即具有過多身體脂肪者,不論是否伴隨器官或組織功能異常)應接受臨床肥胖的評估。臨床肥胖的診斷需要滿足以下主要標準之一或兩者:由於肥胖導致的器官,或組織功能減退的證據(即:顯示一個或多個組織,或器官系統功能異常的徵兆、症狀,或診斷檢查結果);或反映肥胖對行動能力或其它基本日常生活活動(如:洗澡、更衣、如廁,與進食)具體影響的重大年齡調整後限制,或兩者兼有。

患有臨床肥胖的者,應接受及時、臨床實證醫療證據的治療,目標是改善(或在可能時緩解)臨床肥胖的表現,並防止進一步器官損傷。患有臨床前期肥胖的人應接受基於證據的健康諮詢、健康狀況的持續監測,以及在適當時採取減少發展為臨床肥胖,和其它肥胖相關疾病風險的介入措施,根據個人個別化健康風險程度進行調整。政府政策制定者和衛生醫療機構,應確保患有臨床肥胖的個體,能夠公平地獲得現有的基於證據的治療,並針對作為針對慢性和可能危及生命疾病的適當措施。


行動呼籲:從運動開始,重新定義肥胖管理的未來


從這篇委員會共識來看,肥胖不僅僅是體重的問題,更有可能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疾病,對整體健康與生活品質造成深遠影響。然而,近代運動科學的發展讓我們看到了曙光:「運動」作為非藥物的介入方法,已被證實在肥胖以及體重管理中具有無可取代的作用。無論是改善體脂肪含量、提升心肺功能,還是增強心理健康,健身運動都能帶來全面性的益處。

對於肥胖患者而言,開始運動並不意味著追求極限,而應該是從量身訂製的運動方案開始,例如:結合低強度的有氧運動,與逐步增加的阻力訓練。這種方法既能降低受傷風險,也能讓運動變得更有趣且可持續。同時,循序漸進的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基礎代謝率,從而幫助長期控制體重。此外,許多研究顯示,運動還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insulin sensitivity ),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對於肥胖相關的併發症具有預防和管理作用。

運科竹作為運動科學與健康科學的倡議者,誠摯呼籲每位想要改善健康的個人:現在就動起來!其實,您不需要馬上加入健身房,甚至不需要昂貴的設備。就從每天幾分鐘的步行開始,甚至從中斷久坐開始,逐漸增加活動量,都是邁向健康的重要一步。同時,運科竹也鼓勵大家尋求專業運動指導,例如:運動科學研究學者,或者是臨床運動生理師的協助,來制定符合您目前身體狀況的個別客製化運動計畫。

運動改變的不僅僅是體型,更是健康與生活方式的全面升級。肥胖並不可怕,只要行動起來,您也可以掌控自己的健康未來。現在就踏出第一步,與我們一起邁向更健康、更有活力的生活!


參考文獻

Rubino F, Cummings DE, Eckel RH, Cohen RV, Wilding JPH, Brown WA, Stanford FC, Batterham RL, Farooqi IS, Farpour-Lambert NJ, le Roux CW, Sattar N, Baur LA, Morrison KM, Misra A, Kadowaki T, Tham KW, Sumithran P, Garvey WT, Kirwan JP, Fernández-Real JM, Corkey BE, Toplak H, Kokkinos A, Kushner RF, Branca F, Valabhji J, Blüher M, Bornstein SR, Grill HJ, Ravussin E, Gregg E, Al Busaidi NB, Alfaris NF, Al Ozairi E, Carlsson LMS, Clément K, Després JP, Dixon JB, Galea G, Kaplan LM, Laferrère B, Laville M, Lim S, Luna Fuentes JR, Mooney VM, Nadglowski J Jr, Urudinachi A, Olszanecka-Glinianowicz M, Pan A, Pattou F, Schauer PR, Tschöp MH, van der Merwe MT, Vettor R, Mingrone G. Defini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clinical obesity.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5 Jan 9:S2213-8587(24)00316-4. doi: 10.1016/S2213-8587(24)00316-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824205.



如果您覺得本次分享內容對您有幫助的話,就幫我按個讚喔!還有轉貼分享!


=============

陳映竹! (Chen, Ying-Chu),Ph.D. candidate, M.S., M.A., CSCS*D, ACSM-CEP

=============


陳映竹同時擁有臺師大國際漢學研究所文學碩士,以及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理學碩士。目前為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博士候選人。並且擁有美國運動醫學會臨床運動生理師以及私人教練認證!希冀透過平台持續推廣運動與健康科學相關知識,以及肌力與體能相關訓練理論及實務,並提供個人跨領域與教練自我成長歷程,讓有志從事教練產業以及斜槓工作者有所依循。






★★聯絡資訊 ★★


🟦 微小起心動念,將有莫大改變!小額捐款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

http://tinyurl.com/3jan2d46


🟦需統編者,請改點下面連結,可輸入統一編號!

https://tinyurl.com/mhdsjctr



🟨 自媒體經營:以「我是運科竹」為關鍵字搜尋!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yesimsportscientist8642/about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coachsteveperformance/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teveLovesWorkout/

▌SubStack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substack.com/

Podcast 頻道 : Sound on, Apple Podcast, 以及 Google Podcast,均為「我是運科竹」。


🟪 文章創作:

▌Vocus 方格子文章創作:https://vocus.cc/user/61d96b17fd89780001e2c067

▌Medium 文章創作:https://medium.com/@coachstevetw


🟦 個人網站:

▌Website: https://coachsteveperformance.wordpress.com/about/

▌CV website: https://lunacysaint.github.io


🟨 需要公益演講、商業合作,或者贊助運科博士候選人事宜,請電郵聯繫!

▌E-mail : isame4@gmail.com

avatar-img
41會員
265內容數
想知道運科竹如何安排自己的訓練嗎? 這個專題分享運科竹平常的訓練過程,以及相關訓練的心得還有影片,讓更多人了解如何更有效率的進行訓練!以及目前最新運動科學研究現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是運科竹! 的其他內容
🔥【2025必讀】破解「肌少症型肥胖」:從運動科學看如何逆轉衰弱與肥胖危機 💪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型態的日益久坐,以及高齡化與肥胖率攀升,越來越多研究聚焦於「肌少症型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SO)」這個複雜且具挑戰性的健康議題。所謂肌少症型肥胖,簡單來說就是「肥胖與肌少症」
【🔥全面破解「肌少症」!從理論到實踐的最新診斷與治療全攻略】💪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肌少症」(Sarcopenia) 這個詞越來越常被提及。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年紀大了肌肉會逐漸萎縮,但究竟它背後的機制是什麼?如何及早診斷?又該如何預防或治療?
隨著人口老化加劇,愈來愈多研究聚焦於老年人常見的健康議題,其中「肌少症」(Sarcopenia)可以說是備受關注的焦點。肌少症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骨骼肌量與肌力的下降,不僅會降低生活品質,還可能增加跌倒、骨折或失能的風險。
【大夫訓練講座|超高齡社會必讀!從主動預防到全面提升心肺適能的全方位行動指南】✨ 隨著全球人口結構的演變,我們正快速邁向「超高齡社會」。越來越多研究警示,若不及早重視「老化衰落」和「人口老化」所帶來的課題,未來我們所面臨的醫療負擔和社會成本,將比想像中更為沉重。
🔥打造強健銀髮族:最新「肌少症」運動科學完整解析🚀 隨著全球步入高齡化社會,維持肌肉力量與身體機能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重點。其中,「肌少症」(Sarcopenia)指的就是肌肉質量與力量隨年齡增長而顯著下降的情況。這不僅影響長者的日常活動能力,也大幅提高跌倒、骨折及死亡的風險。近年來,專家學者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夠善用新興科技與工具,往往就能先人一步掌握市場先機。最近,參與了一場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所舉辦的「生成式 AI」為主題的工作坊,為期三天,地點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工學院 TA305 會議室。
🔥【2025必讀】破解「肌少症型肥胖」:從運動科學看如何逆轉衰弱與肥胖危機 💪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型態的日益久坐,以及高齡化與肥胖率攀升,越來越多研究聚焦於「肌少症型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SO)」這個複雜且具挑戰性的健康議題。所謂肌少症型肥胖,簡單來說就是「肥胖與肌少症」
【🔥全面破解「肌少症」!從理論到實踐的最新診斷與治療全攻略】💪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肌少症」(Sarcopenia) 這個詞越來越常被提及。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年紀大了肌肉會逐漸萎縮,但究竟它背後的機制是什麼?如何及早診斷?又該如何預防或治療?
隨著人口老化加劇,愈來愈多研究聚焦於老年人常見的健康議題,其中「肌少症」(Sarcopenia)可以說是備受關注的焦點。肌少症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骨骼肌量與肌力的下降,不僅會降低生活品質,還可能增加跌倒、骨折或失能的風險。
【大夫訓練講座|超高齡社會必讀!從主動預防到全面提升心肺適能的全方位行動指南】✨ 隨著全球人口結構的演變,我們正快速邁向「超高齡社會」。越來越多研究警示,若不及早重視「老化衰落」和「人口老化」所帶來的課題,未來我們所面臨的醫療負擔和社會成本,將比想像中更為沉重。
🔥打造強健銀髮族:最新「肌少症」運動科學完整解析🚀 隨著全球步入高齡化社會,維持肌肉力量與身體機能成為越來越多人關注的重點。其中,「肌少症」(Sarcopenia)指的就是肌肉質量與力量隨年齡增長而顯著下降的情況。這不僅影響長者的日常活動能力,也大幅提高跌倒、骨折及死亡的風險。近年來,專家學者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夠善用新興科技與工具,往往就能先人一步掌握市場先機。最近,參與了一場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所舉辦的「生成式 AI」為主題的工作坊,為期三天,地點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工學院 TA305 會議室。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手肘髁發炎(Epicondylitis),俗稱網球肘 (Tennis Elbow) 評估、身體檢查、處理邏輯保母級指南,看完別還跟我說你不會。
又到了準備過年的熱門出國時段,必不可少的一定需要網路呀~ 來分享一下我曾經使用過的各家網卡及心得還有注意事項
農曆新年將至,本文介紹寶可夢世界中的蛇形寶可夢,包含阿柏家族、沙包蛇家族、藤蛇家族和飯匙蛇,並以其特性和技能,結合 2025 蛇年,提出新年祝福和相關討論。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手肘髁發炎(Epicondylitis),俗稱網球肘 (Tennis Elbow) 評估、身體檢查、處理邏輯保母級指南,看完別還跟我說你不會。
又到了準備過年的熱門出國時段,必不可少的一定需要網路呀~ 來分享一下我曾經使用過的各家網卡及心得還有注意事項
農曆新年將至,本文介紹寶可夢世界中的蛇形寶可夢,包含阿柏家族、沙包蛇家族、藤蛇家族和飯匙蛇,並以其特性和技能,結合 2025 蛇年,提出新年祝福和相關討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之一,瞭解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指標尤其重要
Thumbnail
體重管理與健康的關鍵:運動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 隨著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這種流行病正在加重社會的疾病負擔,並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臟相關疾病的風險。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量平衡不足,這通常是由於過度攝取能量和缺乏身體活動.....
Thumbnail
肥胖是當今全球最普遍且複雜的健康問題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定義為影響多重器官的疾病,包括心臟、肝臟、腎臟和生殖系統等。肥胖與超過195種併發症有關,對於許多疾病來說都是共同的危險因子。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肥胖治療也不再僅限於生活方式改變和飲食控制,現代醫療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藥物選擇。
世界衞生組織認為.「肥胖,是一種流行疾病、Obesity Epidemic 」 目前全球,每8位人士,就會有一個人是肥胖! 2022的全球WHO統計數據,全球成人有43%是屬於肥胖者、
Thumbnail
肥胖者、過重者定義 肥胖者、過重者意旨超過正常體重,外觀看起來比較肥胖的類型,以BMI值來說超過27就是肥胖,不過如果介於24~27也算過重超標,都可以加入這個減肥行列。 BMI的計算公式就是以體重 (公斤) 除以身高 (公尺) 的平方,比如身高160公分、體重50公斤,那麼BMI值為19.5屬
Thumbnail
臺灣人過重與肥胖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根據國健署統計,男性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女性則每三人就有一人過重肥胖,臺灣已經成為亞洲中最胖的國家。臺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臺灣肥胖人口從不到五成增至2020年突破八成。本文揭露減肥幹話口號及錯誤理論,強調少吃多動減肥方式近九成機率失敗。取而代之,營養幹預替代熱量赤字,成功機率提高50%。不同人需因應基因、生活狀況調整飲食方式。統計證實變成健美選手死亡率高,健康目標需個別針對。結論要切合個人需求,瞭解減肥原理後再執行。
Thumbnail
量體重是健康檢查的基本項目,而量測體重、BMI以及體脂率乃是可在家自行測量與追蹤的指標。 BMI(Body Mass Index) 根據國健署:成人健康體位標準,身體質量
Thumbnail
  目錄: 1、肥胖的成因 2、體重過重與肥胖的定義 3、肥胖的相關疾病? 4、減重是肥胖者改善健康的不二法門   肥胖的成因 體重的上升或下降是一件科學的事,當每日攝取進來的食物所提供的熱量超過一天身體消耗所需的能量,過多的熱量會即會轉換成脂肪儲存,這樣每天一點一滴,日積月
Thumbnail
今天我們探討健康領域中一些關鍵的議題,一起了解身體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藉由良好的飲食習慣來維持健康。 看完本篇你會了解: 1.為何要關注BMI(身體質量指數)呢? 2.重要觀察的指標是腰圍,為何關注腰圍呢? 3.造成肥胖的幾個主要原因? 4.什麼樣的飲食習慣算是良好的呢?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之一,瞭解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指標尤其重要
Thumbnail
體重管理與健康的關鍵:運動如何改善代謝症候群?🚶‍♀️🍎 隨著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這種流行病正在加重社會的疾病負擔,並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肝臟相關疾病的風險。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量平衡不足,這通常是由於過度攝取能量和缺乏身體活動.....
Thumbnail
肥胖是當今全球最普遍且複雜的健康問題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定義為影響多重器官的疾病,包括心臟、肝臟、腎臟和生殖系統等。肥胖與超過195種併發症有關,對於許多疾病來說都是共同的危險因子。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肥胖治療也不再僅限於生活方式改變和飲食控制,現代醫療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藥物選擇。
世界衞生組織認為.「肥胖,是一種流行疾病、Obesity Epidemic 」 目前全球,每8位人士,就會有一個人是肥胖! 2022的全球WHO統計數據,全球成人有43%是屬於肥胖者、
Thumbnail
肥胖者、過重者定義 肥胖者、過重者意旨超過正常體重,外觀看起來比較肥胖的類型,以BMI值來說超過27就是肥胖,不過如果介於24~27也算過重超標,都可以加入這個減肥行列。 BMI的計算公式就是以體重 (公斤) 除以身高 (公尺) 的平方,比如身高160公分、體重50公斤,那麼BMI值為19.5屬
Thumbnail
臺灣人過重與肥胖的比例也逐年上升,根據國健署統計,男性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女性則每三人就有一人過重肥胖,臺灣已經成為亞洲中最胖的國家。臺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臺灣肥胖人口從不到五成增至2020年突破八成。本文揭露減肥幹話口號及錯誤理論,強調少吃多動減肥方式近九成機率失敗。取而代之,營養幹預替代熱量赤字,成功機率提高50%。不同人需因應基因、生活狀況調整飲食方式。統計證實變成健美選手死亡率高,健康目標需個別針對。結論要切合個人需求,瞭解減肥原理後再執行。
Thumbnail
量體重是健康檢查的基本項目,而量測體重、BMI以及體脂率乃是可在家自行測量與追蹤的指標。 BMI(Body Mass Index) 根據國健署:成人健康體位標準,身體質量
Thumbnail
  目錄: 1、肥胖的成因 2、體重過重與肥胖的定義 3、肥胖的相關疾病? 4、減重是肥胖者改善健康的不二法門   肥胖的成因 體重的上升或下降是一件科學的事,當每日攝取進來的食物所提供的熱量超過一天身體消耗所需的能量,過多的熱量會即會轉換成脂肪儲存,這樣每天一點一滴,日積月
Thumbnail
今天我們探討健康領域中一些關鍵的議題,一起了解身體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藉由良好的飲食習慣來維持健康。 看完本篇你會了解: 1.為何要關注BMI(身體質量指數)呢? 2.重要觀察的指標是腰圍,為何關注腰圍呢? 3.造成肥胖的幾個主要原因? 4.什麼樣的飲食習慣算是良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