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面對與應對我自己的『冒牌者症候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是否曾經像我一樣,長期在工作中、專業領域,甚至日常生活中,懷疑自己不配擁有現在的成績?

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害怕被他人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厲害」?

這種難以言喻的焦慮與不安,曾讓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甚至開始害怕新的機會與挑戰。



老實說,我不是沒聽過「冒牌者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這個名詞,但直到三年多前我才知道,這種狀態並不少見,而是一種普遍存在於各種專業人士心中的心理現象

更讓我驚訝的是,這種自我懷疑並不是能力不足的象徵,而是許多真正優秀的人都會經歷的心理狀態。

當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意識到這一點時,一開始我有點驚恐也有點沮喪.......一直過了一段時間後,我才開始嘗試尋找方法來應對它,而不是讓這種不必要但很難避免的焦慮,繼續吞噬我的自信與成就。

什麼是冒牌者症候群?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冒牌者症候群,又稱「冒名頂替症候群」(Impostor Phenomenon),最早由心理學家保琳·克蘭斯(Pauline R. Clance)和蘇珊·因墨斯(Suzanne A. Imes)兩位於1978年提出。

他們發現,即使是最成功、最優秀的人,內心也可能會懷疑自己的成就並非來自於自身的能力,而是來自運氣、外界錯估,甚至純粹的巧合。

這些人往往害怕有一天會被「揭穿」,擔心他人發現他們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厲害。

即使擁有大量的客觀證據支持他們的能力,他們仍然無法擺脫「我是不是只是僥倖成功?」的想法,最終陷入焦慮、自我懷疑,甚至過度努力卻依然不滿足的惡性循環


哪些人最容易受到影響?


研究顯示,冒牌者症候群並不分行業、不分職位,它可以影響任何人,但特別容易影響以下幾種類型的人

  1. 完美主義者——習慣用極高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表現,稍有瑕疵就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2. 高度成就者——過去習慣「全勝」的人,會擔心一旦失誤,別人就會發現自己其實沒有那麼厲害。
  3. 行業變動快速的人——當環境變化劇烈(如科技業、新創公司),許多人會懷疑自己能否適應,甚至質疑自己的專業能力。
  4. 需要頻繁面對外界評價的職業——如演員、講師、創作者等,這些職業高度依賴外界的認可,因此更容易受冒牌者症候群影響。


甚至,許多世界級的成功人士都曾坦言,他們也曾經歷這種困境:

  • 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 曾說,她害怕有一天別人會發現她其實不會演戲。
  • 艾瑪·華森(Emma Watson) 認為她之所以能進入影壇,純粹是因為運氣好,而不是因為她有天賦。
  •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在晚年時甚至懷疑自己的科學成就被過度誇大,他曾說:「人們過度推崇我,而我內心卻覺得自己只是個普通人。


這種不好的心態,究竟該如何改變?


當我意識到自己常深陷這種心態後,我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的思維與行動模式,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思考與作法。

當然我也知道,這不是一夜之間可以完成的事,而是一個需要持續練習、刻意調整的過程

第一步:開始行動,打破心理限制

我發現,當我深陷冒牌者症候群時,單純的思考與反省並不能改變狀況,唯有行動才能真正突破困境。 於是,我開始刻意培養新的習慣來改變我的思維模式。

1. 當別人誇獎時,直接說「謝謝」,不再推辭

過去,每當有人稱讚我時,我總是下意識地說:「沒有啦,只是剛好有機會」,或「運氣好而已」。但這樣的回應其實是在強化自己的自我懷疑,讓自己更相信「我真的不夠格」。

所以,我開始強迫自己改變習慣。 當別人稱讚我時,我不再推辭,也不找藉口,而是單純地說:「謝謝!」 這不只是接受讚美,而是重新訓練自己的大腦,讓自己習慣肯定自己的價值。


2. 從小的成就開始累積,慢慢建立自信

我如果說,我不是一個太有自信的人,我想很多認識我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很驚訝。

但我的確是一個不太有自信的人,我的自信完全是『練出來』。所以我知道要擺脫冒牌者症候群我必須重新正視這件事,因此我選擇從最小的行動開始,讓自己逐步累積自信。例如:

  • 努力發表文章,不追求完美,而是先養成「公開發表」的習慣。
  • 跨出新的邊界,不再將自己局限在人資的領域,用人資為核心來嘗試應用在不同的層面。
  • 嘗試新的挑戰,即使只是小幅度的突破,例如參加許多專業社群的討論、主動提出建議等。


第二步:用理性拆解自我懷疑

即使我開始行動後,我仍然會產生懷疑,因此我後來很刻意的用理性的方式來對抗這些負面思維

只要懷疑出現時,我會問自己這五個問題:

1.「我真的不配得嗎?」——如果我真的不配得,為什麼我還能獲得這麼多機會?

當我覺得自己「不配得」某個機會時,我會問自己:「我真的不適合,還是我只是害怕?」 大多數時候,我並不是不適合,而是害怕被評價、害怕失敗。但如果我不適合,為什麼企業還會邀請我?為什麼學員還會給好評?這代表我的價值是存在的,只是我自己選擇否認它。


2.「我真的做不好嗎?」——如果我的表現不夠好,為什麼還有人願意繼續與我合作?

當我覺得自己「沒那麼厲害」時,我開始回頭看客觀數據。例如,我的課程是否真的讓學員有所收穫?我的文章是否真的對讀者產生影響?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我為什麼還要質疑自己?


3.「哪些時刻讓我感到成就感?」——當我的努力對他人產生影響時,那就代表我是有價值的。

當我的努力對他人產生影響時,我最有成就感。因此,我開始記錄這些時刻,讓自己有「實際證據」來對抗負面的自我懷疑。


4.「我成功完成過哪些事情?」——列出自己的成就,提醒自己成功不是僥倖,而是累積的結果。

我開始列出自己的成就,例如曾經完成的專案、發表的文章、獲得的好評,甚至是克服挑戰的時刻。這些成就提醒我,我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累積來的。


5.「我的標準是不是訂得太高?」——學習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持續進步才是關鍵。

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標準過於嚴苛,導致我們永遠覺得「不夠好」。但事實是,每個人都有成長的空間,我們不需要一開始就達到「完美」,只需要持續進步。


我們都是值得擁有現有的成績,請不要再否定自己!

冒牌者症候群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但這不代表我們真的不夠好。

如果你曾經懷疑自己,請記住這句話:

「做不好 ≠ 失敗,只是需要調整。」


我們今天所達成的一切,不是偶然,而是我們努力的結果。所以請不要讓冒牌者症候群這個壞傢伙,偷走我們的自信,因為我們值得擁有這一切!


#世安哥自省系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 面試成功關鍵,就在最後一問! 🔥 別讓「你有問題要問嗎?」這句話成為你的 扣分陷阱!這篇文章教你避開 5 類笨提問,並提供 高分關鍵問法,讓面試官對你印象深刻、提高錄取機率!📈 立即收藏,讓你的面試更有競爭力! #面試技巧 #職場攻略 #求職必看
本文以「英雄之旅」框架解析人資工作者的職涯成長歷程,將 HR 的挑戰比喻為史詩級冒險。從初入行的迷惘,到遭遇組織變革的召喚,再到面對阻力與突破瓶頸,HR 必須培養戰略思維,找到盟友,克服敵人,最終成為組織變革的推動者。
主管對員工大聲說話是否構成霸凌?本文探討主管言語霸凌的界線,並提出「霸凌333要件」:三個月內,三人同步證詞,三個不同事件,作為判斷依據。作者建議主管避免大聲斥責,改進溝通方式,並於2025/02/14線上課程分享實戰技巧。
人際關係不該是刻意「經營」,而是自然的「連結」。真正穩固的人脈來自長期的信任、價值交換,而非短期的請客送禮。我的KPI不是有多少人認識我,而是我認識的人彼此是否有價值連結。此外,懂得「成功麻煩別人」,反而能強化人際關係。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價值,自然會吸引對的人。
這篇文章針對機器人供應鏈圖表,從求職者角度出發,分析其價值與意義,並提供如何善用圖表資訊進行職涯規劃、企業選擇及面試準備等建議。文章涵蓋產業趨勢、技能匹配、目標企業研究、面試技巧等面向,並鼓勵求職者結合個人興趣與產業熱點,克服進入高科技產業的挑戰。
愛情就像一場職場競爭,我們需要找到真正願意長期投入的伴侶。本文以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角度,分析愛情中的十大警訊,教你如何識別「假愛情」,避免情感詐騙,找到適合你的真愛。
🔥 面試成功關鍵,就在最後一問! 🔥 別讓「你有問題要問嗎?」這句話成為你的 扣分陷阱!這篇文章教你避開 5 類笨提問,並提供 高分關鍵問法,讓面試官對你印象深刻、提高錄取機率!📈 立即收藏,讓你的面試更有競爭力! #面試技巧 #職場攻略 #求職必看
本文以「英雄之旅」框架解析人資工作者的職涯成長歷程,將 HR 的挑戰比喻為史詩級冒險。從初入行的迷惘,到遭遇組織變革的召喚,再到面對阻力與突破瓶頸,HR 必須培養戰略思維,找到盟友,克服敵人,最終成為組織變革的推動者。
主管對員工大聲說話是否構成霸凌?本文探討主管言語霸凌的界線,並提出「霸凌333要件」:三個月內,三人同步證詞,三個不同事件,作為判斷依據。作者建議主管避免大聲斥責,改進溝通方式,並於2025/02/14線上課程分享實戰技巧。
人際關係不該是刻意「經營」,而是自然的「連結」。真正穩固的人脈來自長期的信任、價值交換,而非短期的請客送禮。我的KPI不是有多少人認識我,而是我認識的人彼此是否有價值連結。此外,懂得「成功麻煩別人」,反而能強化人際關係。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價值,自然會吸引對的人。
這篇文章針對機器人供應鏈圖表,從求職者角度出發,分析其價值與意義,並提供如何善用圖表資訊進行職涯規劃、企業選擇及面試準備等建議。文章涵蓋產業趨勢、技能匹配、目標企業研究、面試技巧等面向,並鼓勵求職者結合個人興趣與產業熱點,克服進入高科技產業的挑戰。
愛情就像一場職場競爭,我們需要找到真正願意長期投入的伴侶。本文以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角度,分析愛情中的十大警訊,教你如何識別「假愛情」,避免情感詐騙,找到適合你的真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之所以說他缺乏自信,是因為他無法相信自己擁有過人的學習力、洞察力。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冒牌者容易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太重視結果、害怕失敗。也常常求完美,容易把失敗歸類為自己的錯、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眼前這一切,因此,逼自己過度準備、也造就過勞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常常在做很多事遇到挫折,或發現同樣的事有人做得比我們好時,產生一種自我懷疑的心態,懷疑自己是否不具備這個能力或是不適合做這件事 自我懷疑其實是好的,因為這會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但要小心的是,不要從自我懷疑陷入到自我否定
Thumbnail
記得"冒牌者症候群"這個詞在前幾年好像蠻多人在討論的,但我都沒有進一步去探索,因為覺得好像自己沒有這個症頭,沒想到收到瀞仁的書時,照著裡面的測驗表一測,不得了,也是高達72分,順便幫自己取了一個"民間草包"的暱稱。(我的冒牌者經驗類型是完美主義者與專家)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經常覺得自己「不夠格」?怕被他人「揭穿自己」的真面目!被人揭穿真面目會怎麼樣嗎? 如果有一天被他人揭開自己的真面目,那又如何?你真正擔心害怕的是什麼,是懷疑對方是否就不喜歡自己了?問問自己,為什麼在追求生命中的過客要喜歡我們呢?
Thumbnail
這本書由作者以內向者及冒牌者症候群的角度撰寫,分享了自我價值、面對失敗和完美主義的觀念。書中提到高標準是健康的,但完美主義的核心是害怕,呼籲讀者只求進步,不求完美。文字簡單易懂,適合有相同困擾的人閱讀。
Thumbnail
一切的糾結與不愉快, 可以說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但造成不自信的原因又會是什麼呢? 反覆思索許多次, 我認為「是否接受自己真正的模樣」佔了很大的成分。 看著別人光鮮亮麗,而自己黯淡無光; 看著別人大方展現,而自己消極隱藏; ⋯⋯ 總是不斷地看著別人的好,總是不斷地挑自己
Thumbnail
文章提及面對未知時的煩躁和不安,以及對他人成功的羨慕和自我懷疑。透過書寫,作者解開了內心的鬱結,認識到自己缺乏對自己的信任,並準備挑戰自己,相信自己。文章中反映了很多人內心的掙扎,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也許現在的你還不是很厲害,但不代表你是個糟糕的人。 不要討厭自己,因為現在的你,剛剛好配得上正在努力的你。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之所以說他缺乏自信,是因為他無法相信自己擁有過人的學習力、洞察力。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冒牌者容易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太重視結果、害怕失敗。也常常求完美,容易把失敗歸類為自己的錯、甚至覺得自己配不上眼前這一切,因此,逼自己過度準備、也造就過勞的自己
Thumbnail
我們常常在做很多事遇到挫折,或發現同樣的事有人做得比我們好時,產生一種自我懷疑的心態,懷疑自己是否不具備這個能力或是不適合做這件事 自我懷疑其實是好的,因為這會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但要小心的是,不要從自我懷疑陷入到自我否定
Thumbnail
記得"冒牌者症候群"這個詞在前幾年好像蠻多人在討論的,但我都沒有進一步去探索,因為覺得好像自己沒有這個症頭,沒想到收到瀞仁的書時,照著裡面的測驗表一測,不得了,也是高達72分,順便幫自己取了一個"民間草包"的暱稱。(我的冒牌者經驗類型是完美主義者與專家)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經常覺得自己「不夠格」?怕被他人「揭穿自己」的真面目!被人揭穿真面目會怎麼樣嗎? 如果有一天被他人揭開自己的真面目,那又如何?你真正擔心害怕的是什麼,是懷疑對方是否就不喜歡自己了?問問自己,為什麼在追求生命中的過客要喜歡我們呢?
Thumbnail
這本書由作者以內向者及冒牌者症候群的角度撰寫,分享了自我價值、面對失敗和完美主義的觀念。書中提到高標準是健康的,但完美主義的核心是害怕,呼籲讀者只求進步,不求完美。文字簡單易懂,適合有相同困擾的人閱讀。
Thumbnail
一切的糾結與不愉快, 可以說是源自於自己的不自信, 但造成不自信的原因又會是什麼呢? 反覆思索許多次, 我認為「是否接受自己真正的模樣」佔了很大的成分。 看著別人光鮮亮麗,而自己黯淡無光; 看著別人大方展現,而自己消極隱藏; ⋯⋯ 總是不斷地看著別人的好,總是不斷地挑自己
Thumbnail
文章提及面對未知時的煩躁和不安,以及對他人成功的羨慕和自我懷疑。透過書寫,作者解開了內心的鬱結,認識到自己缺乏對自己的信任,並準備挑戰自己,相信自己。文章中反映了很多人內心的掙扎,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也許現在的你還不是很厲害,但不代表你是個糟糕的人。 不要討厭自己,因為現在的你,剛剛好配得上正在努力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