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下去 | Resilience ]-02 韌性也可以被練習,那要怎麼練習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 by 拿破崙

教你獲得韌性如何任性。

上篇文章我記得我有分享說,這篇文章會針對「韌性」做一個分享。

我有提到說,我以前被嘲笑到大。

是因為我自己中文名字的關係 ( 這邊我就先不方便透露了 ),嘲笑的對象有包含同學老師還有社會人士。

其實名字的困擾我一直都有。

印象很深刻的是,小時候去看牙醫,看完之後不是都會叫名字嗎 ?

護士小姐就在那邊笑,然後醫生叫我一定要去改名字。

然後讓我姊氣到把我帶出診所,醫生還追出來退掛號費。

那個時候我就覺得被嘲笑的感覺很不舒服。

但後來我才了解到,所有心裡的不舒服幾乎都是可以被調節的。


情緒調節

上一篇我有提到 CRAMPS 裡的「R = Resilience 韌性」,今天就來拆解這個韌性的第一塊地基:情緒調節能力(Emotional Regulation)。

情緒調節 ? It’s good to drink ? 哩氣跨買ㄟ

情緒調節對我來說,就是要你按下「起伏暫停鍵」,找回「平靜主控權」。


三種我練過也還在練的情緒急救術

1. 中性思考法:

有一次,我又在公共場合被嘲笑名字,當下我腦內直接浮出 OS:

「怎麼都那麼大的人了,還用自以為幽默的方式與我連結…」

可能對方根本沒有要嘲笑,只是覺得好玩。

這時我用的第一個技巧就是:中性思考

也就是用一句無害又理性的話,先打斷我的腦補迴圈。( 但其實我得坦承,我大多都是不理性的 )

像是:「要不要教他怎麼說話?」或「回應他好像是在浪費我的時間。」

反正就是先想辦法讓自己與自己對話,不要什麼都沒想要就想直接回應。


2. 標籤化情緒:

然後我會開始確認我當下的感受,就是把情緒說出來

「我現在在焦慮。」

「我剛剛其實有點生氣。」

「我好像覺得委屈。」

這是 標籤化(Labeling),不是讓我變情緒化。

而是讓我的大腦知道:「Okay,我有這個情緒了。」

因為研究顯示,這動作可以啟動前額葉皮質,幫助你從「反射腦」回到「思考腦」。


3. ABCD 模型:重整你情緒背後的劇本

這是我在聽 Podcast 時覺得好像可以派上用場的方式。

每次遇到情緒爆發的時候,可以問自己這四個問題:

  • A(Adversity)觸發事件:發生什麼事?
  • B(Belief)信念/想法:對這件事的想法是什麼?
  • C(Consequence)結果/情緒與行為後果:這個想法帶來什麼情緒或反應?
  • D(Dispute)質疑/挑戰信念:怎麼反駁原來想法

拿被嘲笑的例子來套。

我的 A 是:「有人用特別的方式叫我名字」

B 是 :「他是不是覺得很好笑?」

C 是 :「我覺得有點被冒犯」

D是 : 「他可能就是不知道本來該怎麼稱呼我」

感覺情緒就瞬間下降 60%,剩下的 40% 交給食物處理 ╰(°▽°)╯


情緒不該控制自己

我想說的是:任何情緒都該被自己察覺,然後必要時應該要說出來讓人知道。

察覺是第一步,再來才應該是調節。

不調節也許也沒關係,但要想好以後萬一又遇到類似情況,喜歡自己這樣的狀態嗎 ?

關於韌性說不定可以從情緒調節開始,我們一起一步步,練出韌性肌肉。


三個小問句,回顧一下內容:

  1. 上一次失控的情緒,要怎麼中性思考?
  2. 有沒有辦法將自己情緒 Hashtag ?
  3. 怎麼情形下可以套用 ABCD 模型 ?

下篇的主題會是「樂觀特質」,但是遇到周末我怕我沒時間打。( 現在很可怕耶寫一篇文章我最少都要花一個半小時 )

不過話說,有沒有人可以留言分享自己的 ABCD 的阿。

拜託不按愛心沒關係,比較希望可以有人留言給我回饋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are-N-Do-U
45會員
135內容數
這個房間是為渴望自我提升的學習者與職場工作者,提供系統化的個人成長心法,陪伴你掌握職涯與人生的主導權,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
Share-N-Do-U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說不定真正的自我,不只藏在自己眼裡,也藏在了解你的人心中
2025/04/26
說不定真正的自我,不只藏在自己眼裡,也藏在了解你的人心中
2025/04/25
有些煩惱,從頭到尾只是自己腦補出來的。 自己沒問,對方沒說,卻拿來反覆折磨自己。 到什麼時候,才願意停下這場內心消耗戰?
2025/04/25
有些煩惱,從頭到尾只是自己腦補出來的。 自己沒問,對方沒說,卻拿來反覆折磨自己。 到什麼時候,才願意停下這場內心消耗戰?
2025/04/22
你是不是也覺得,只要夠努力,總有一天會翻身? 可為什麼一直努力,卻總是卡在同一關? 這篇不是要你更拚命,而是帶你看懂: 真正能讓你「做到」的,是自我效能
2025/04/22
你是不是也覺得,只要夠努力,總有一天會翻身? 可為什麼一直努力,卻總是卡在同一關? 這篇不是要你更拚命,而是帶你看懂: 真正能讓你「做到」的,是自我效能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透過覺察、流動、接納、探索、改變、珍惜這六個練習,可以幫助改變自己的情緒狀態和回應方式,我也分享了自己的情緒轉化歷程和感受之實例故事。
Thumbnail
透過覺察、流動、接納、探索、改變、珍惜這六個練習,可以幫助改變自己的情緒狀態和回應方式,我也分享了自己的情緒轉化歷程和感受之實例故事。
Thumbnail
當我們不練習主導自己的負面情緒時,負面情緒會來主導我們。在處理情緒時,後設認知能力至關重要,並可以透過觀察、記錄、回顧和找意義的方式來訓練和提升。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情緒,隨機應變,並從中學習,確保情緒不會導致有害的行動。
Thumbnail
當我們不練習主導自己的負面情緒時,負面情緒會來主導我們。在處理情緒時,後設認知能力至關重要,並可以透過觀察、記錄、回顧和找意義的方式來訓練和提升。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情緒,隨機應變,並從中學習,確保情緒不會導致有害的行動。
Thumbnail
瞭解消極情緒的重要性,如何正確面對消極情緒,並運用心理學技巧來應對。
Thumbnail
瞭解消極情緒的重要性,如何正確面對消極情緒,並運用心理學技巧來應對。
Thumbnail
《力挺自己的12個練習》之作者透過大腦神經心理科學解釋情緒的反應,並且提供以正念為基礎的方法建立自己內在的心理資源,提升心理韌性,幫助自己如何因應情緒。另外,除了正念的方法外,還結合了自我疼惜(自我慈悲)的方法,讓自己在情緒來臨時,可以知道如何應對。
Thumbnail
《力挺自己的12個練習》之作者透過大腦神經心理科學解釋情緒的反應,並且提供以正念為基礎的方法建立自己內在的心理資源,提升心理韌性,幫助自己如何因應情緒。另外,除了正念的方法外,還結合了自我疼惜(自我慈悲)的方法,讓自己在情緒來臨時,可以知道如何應對。
Thumbnail
情緒可以是一種恐懼症;但也是可以一種動力、一種把事情做好的助力。要如何面對自身的情緒、處理跟他人之間的情緒,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作者分享許多研究跟具體內容,希望能讓每個人都去認識情緒為何?並且不再飽受情緒困擾。
Thumbnail
情緒可以是一種恐懼症;但也是可以一種動力、一種把事情做好的助力。要如何面對自身的情緒、處理跟他人之間的情緒,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作者分享許多研究跟具體內容,希望能讓每個人都去認識情緒為何?並且不再飽受情緒困擾。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