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似乎不擅長建立新的習慣,尤其當新習慣與原本的規律相差甚遠時。本文分享兩個方式,加速我們建立想要的規律。
兩方法
1.目標合理且符合現況
所謂合理,是指可達成。不是天方夜譚,而是以現況作為基礎、評估出來的可達成目標。例如:從沒運動習慣的人,現在開始每周運動三天,每次30分鐘。而非類似這樣聽起還很厲害,但是卻難以實現的目標:從現在開始每天運動,且一年內參加健美選秀比賽。
如果目標訂得太美好,不僅自己容易受挫,更會因為達不到目標,產生自我懷疑,最終陷入"我做不到的"有毒結論。
2.追蹤機制
做計畫固然重要,但追蹤進度也同等要緊。
研究顯示,有追蹤機制的計畫,其成功率高出沒有追蹤機制者約三成。也就是說,當我們設定了目標,也要設定定期的回顧節點。這個節點的功能,除了可以確認進度以外,同時也是檢視方法是否有效的最佳時佳時機。
建議的追蹤機制,可以採取量化的指標作為參考。
例如:體重、時間、完成度、有效性等。比起模糊不清的"感覺",量化的指標更屬於客觀的標準,藉由統一、明確的數字,建立起對目標進程的理解。除此之外,建議追蹤機制包含以下兩點:
- 定期 - 固定時間追蹤,確認成效。例如:每周一同一時間量測體重。
- 定點 - 用同樣的方式衡量成效。例如:使用相同的體重計,進行體重量測。
別因為方法的混淆,導致對成效的錯誤理解,變成自我打擊的理由。
最後,關注趨勢變化 而非短時間內區間的起伏。
短期內,生活都可能會有可預期、或是不可預期的波動。當這樣的波動出現,我們不必慌張,擔心自己進度落後了。觀察長期的趨勢,做好每天應該有的堅持,偶爾的偏差並不會對目標產生太大的影響。
真正導致計畫失敗的,都是長期、或是從心底就不接受目標等因素所造成。只要信念還在,理解短期的變化總是難免,便可大幅下降我們對於偏離軌道的焦慮感,同時能將精力著重在真正重要的地方:長時間的堅持。
成就靠的是馬拉松式的累積,而非百米衝刺的幹勁。
後記
說到底,養成習慣除了靠方法,也得依賴我們的信念。
對目標究竟有多渴望? 你心中的理想,值不值得你在過程中花費這些心血? 其實透過定期的檢視,我們多少都會知道自己的感受、需不需要調整。
正因為偉大的事情從來都不是短時間就能達成,能穩定、持續的堅持,才是獲勝的關鍵。
🩵